7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及其后来继承者的思想,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二、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1、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1)1841年—1848年,马克思主义形成《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1844、11——45、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9—1846年夏)—《哲学的贫困》(1847年)—《共产党宣言》(1848)马克思的精神“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会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第三讲实践唯物主义天才萌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二、实践——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费尔巴哈生平费尔巴哈(1804~1872年)出生于次胡特一个法学教授之家,1828年在柏林大学毕业,曾任教于埃尔兰根大学,因宣传无神论,遭受迫害,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哲学改革的预拟提纲》、《未来哲学原理》等。在他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在政治上,他反对君主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1870年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把实践活动看成是“不洁”的、实践活动中“我完全以自私的态度对待事物”。•费尔巴哈:在自由知性之光中,对象象金刚石一样发出异样耀目的光辉,象水晶一样的清澈透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後,对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从理论上进行批判,并在实践中加以变革。”“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三、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於一定的社会形式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四、“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五、“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1.贸易自由化。•2.生产国际化。•3.金融全球化。•4.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他们把这种压迫想象为所谓宇宙精神等等的圈套),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这种情况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当然也是经验事实。”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一、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二、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命脉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三、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会日益尖锐。第六讲近代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写作•《费尔巴哈论》一书是恩格斯写于1886年的。恩格斯讲到,这本书的写作是为了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的愿望,即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早在19世纪40年代,他们就打算系统阐述这个问题。在此后的40年中,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没能有机会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因此,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的任务并没有完成。•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恩格斯的肩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实现了马克思和他本人多年的愿望。•此外,恩格斯撰写此书也是当时思想斗争的需要。19世纪70---8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西欧社会广泛传播,在工人阶级中产生广泛影响;但也遭受到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误解和攻击,他们企图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错误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时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1、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哲学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和两重性。•德国的资产阶级总体上说具有两面性,既向往革命又害怕革命,集中体现为黑格尔哲学的两重性,既要表达革命愿望,又不敢直言革命,而是在晦涩的言辞中隐藏着革命的激情。•无论在当时的普鲁士王国还是资产阶级自由派,都没有理解黑格尔的哲学。在当时真正理解黑格尔哲学实质的人并不多,只有德国诗人海涅除外。•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命题的剖析是:•现实不同于现存。现实并不是事物固有的属性。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不合理的,都是要灭亡的,亦即,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是要灭亡的。恩格斯发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为此恩格斯提出了“两个不可能”:•人的认识不可能最终完成,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停滞不前。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具有暂时性,根本不存在最终的、绝对的和神圣的东西。因此,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唯物辩证法还认为,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应,事物的辩证法决定认识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唯物辩证法主张,静止和稳定是相对的,运动和变化以及发展是绝对的。•2、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恩格斯指出,正是由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性质,使它的哲学带有极大的保守性。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事物的本质,是世界的本质。绝对精神是能动的。它的运动从纯概念开始,然后“外化”为自然界,最后又回到绝对观念自身。黑格尔哲学作为绝对观念的体现,完成了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并被宣布为绝对真理。一切认识在它哪里都结束了。可见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封闭的。•而按照他的辩证法,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认识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样一来,同它那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法是矛盾的;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由于唯心主义的体系,黑格尔不可能把辩证法贯彻到底。但是,尽管由于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使得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以往全部哲学解体了,但是,黑格尔哲学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辩证法思想,这就是人类认识的矛盾。•“总之,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一方面,因为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的方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建造了哲学的迷宫);另一方面,因为他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到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但是,尽管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但并没有真正战胜黑格尔哲学,他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正确态度是扬弃它,克服它的唯心主义,拯救出它的辩证法,而这个任务是由马克思完成的。三、哲学基本问题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了哲学的两大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包括彻底的唯心主义。在黑格尔看来,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是不言而喻的。•“思维能够认识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这是十分明显的。”为此,恩格斯批判了不可知论,重点是休谟和康德。•休谟是18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他主张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人的认识不能超越出感觉经验。在他看来,感觉经验以外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认识的,甚至我们不可能知道感觉以外的东西是否存在。从而彻底否认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3、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出现•恩格斯指出,伴随着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分裂出来了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在青年黑格尔内部,产生了与唯心主义对立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哲学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通过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考察,主张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在康德看来,思维和存在没有统一性。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是深刻的,在黑格尔看来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