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讲人:贾佳学校:四中一.说教材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将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因而我把它确立为本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作为一篇讲读课文,它在文言文知识方面对本单元的其他篇目有着引导作用。因此积累文言知识是我设定的目标。此外,为了增强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了解“以文为赋”的特色作为第三个能力目标。(2)过程和方法目标《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写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习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3)情感和态度目标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三、说教学重难点突出重点的方法是: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突破难点的途径和方法是:由于学生没有与苏轼类似的人生体验,所以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现出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创设情境。四.说教法和学法在讲授过程中我采用诵读法,启发法,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突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交流,体现出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应有地位。其目的是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本课共需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在梳理文意;第二课时重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五.说学情经过半学期古文学习的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现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由继续积累文言知识,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另外,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理清文章思路,完成下列填空第一段写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段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段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段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1、四人一组,分析描写意向水月的变化和其中的感情变化2、让每组同学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并探讨是否真的存在主客?如果不存在苏轼为什么做如此的处理?(二)合作交流(二)教师精讲我结合苏轼的感情变化,和学生一块讨论景、情、理紧密结合的巧妙之处。进而突破重点。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四)拓展延伸对比欣赏首先让学生结合《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苏轼、陶渊明、李白对传统人格超越。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七、布置作业(1)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2)利用本次课的学习思路,自学《后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