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怀诗鉴赏明确考纲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赋、比、兴;铺陈描写、象征联想。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篇章结构1、羁旅愁思2、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思乡怀人诗的思想内容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2、注重辅助条件,如诗题、作者、时间、地点、小注等隐含条件和显性条件。鉴赏步骤1、整体感知,辨清类别;羁旅愁思3、体会意境、体察形象;4、突出技巧,明辨特色。宿建德江舟、日暮、野旷、月借景抒情答:(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①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②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答:①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答: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⑵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片描写了边塞景物,溶进作者的感情。用60字左右的短文把诗人在这种景物中的感情描绘出来,可以有适当的想像。2.“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1、答:词的上阕写边塞景象。秋来的萧瑟,塞上的荒僻,烘托了早闭的孤城;“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苍凉。“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凉心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此句从听觉上进一步渲染沉重的气氛。2、孤独之感思乡之情1、下面一首这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不少于100字)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课外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