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一定义及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四治疗措施五护理措施六健康教育定义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液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如发作时症状严重的话,可引起猝死。如发作时症状不严重经医治后好转暂时没的生命危险,日后心电图检查出有心梗史的医学上称之为陈旧性心肌梗塞。情绪激动吸烟饮酒过度劳累常见诱因寒冷刺激暴饮暴食便秘发病机制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痉挛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相应血管的供血心肌由于缺血发生梗死。如果说斑块是发病元凶那以上诱因则是导火索临床表现疼痛: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最先出现、最突出的症状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表现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可持续一周左右,通常在38℃左右。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临床表现低血压、休克: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辅助检查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陈旧性心梗心肌坏死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CK-MB正常值:0-18U/L,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肌钙蛋白(T):0-0.15μg/L。急性心肌梗死TnT迅速、明显、持续升高,可达正常值的30-40倍;其出现最早,而恢复也快,但特异性差。辅助检查心电图改变典型的临床症状血清标志物心梗诊断标准治疗措施1、严密监护:(1)休息卧床休息1周,保持环境安静。(2)吸氧鼻管面罩吸氧。(3)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2.镇静止痛小量吗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口服。3.调整血容量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治疗措施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对于无法进行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失败或溶栓后残余高度狭窄有PTCA适应证的患者,则可择期进行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ClicktoaddTextPC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PTCA(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再灌注治疗治疗措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于内科介入治疗失败者,患者症状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者冠状动脉三个主要分支有重度狭窄者(狭窄程度超过75%)需进行此手术治疗。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舒适,谢绝探视。翻身、进食、洗漱及排便等均需在他人协助下进行。若病情稳定后,可鼓励病人在床上行肢体活动;防止血栓形成。2.持续心电监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发生。(一)常规护理护理措施3.吸氧持续氧气吸入,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5.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哌替啶或吗啡止痛,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关注患者疼痛变化以及监测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护理措施6.饮食护理在最初2~3日应以流质为主,以后随着症状的减轻而逐渐过渡到低钠、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7.保持环境安静,消除病人恐惧,防止不良刺激。8.保持大便通畅指导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无糖尿病者可服用蜂蜜水;每日行腹部环形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可遵医嘱缓泻。护理措施(二)PCI的护理1.床头抬高30度,平卧24h。2.穿刺部位相应关节伸直制动,同侧肢体禁止进行输液、测血压等操作,密切观察远端血运,3月-半年内勿提重物。3.密切观察有无胸痛、皮肤瘙痒、腰背酸痛等。健康教育1.运动与休息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进行适当有规律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2.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宜采用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蔬菜水果合理搭配,防止便秘。健康教育3.心理指导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告知家属当病人出现紧张、焦虑或烦躁时应予以理解并设法疏导。4.用药指导坚持按医嘱降血脂、降胆固醇药及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等,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健康教育5.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以及高胆固醇症。6.提高自救能力教会病人及家属识别病情变化和紧急自救措施,有危急征兆时立即由家人护送就诊。患者单独外出时携带病情识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