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种速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一、速度的用途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要用到速度信息1.野外采集:设计观测系统,确定组合检波形式2.资料处理:动、静校正,滤波,偏移…3.资料解释:①时深转换,绘制深度剖面;②计算空校量板或绕射图板,进行偏移校正;③识别波的性质,如:多次波、绕射波、折射波、面波等;④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和理论模型计算,对地震记录进行模拟解释⑤利用速度纵、横向变化,研究地层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⑥利用层速度资料,直接划分地层和岩性。计算反射系数,进行烃类检测。⑦利用纵波和横波速度的比值,判别亮点性质。速度资料对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最终影响解释的精度,因此提取、分析、利用速度是地震资料解释的重要环节。第三章地震波的速度和时深转换二、速度的概念地震波的类型不同,速度不同,这里只讲纵波速度。1.真速度真速度是指波在介质中沿射线传播的速度,由于射线方向是矢量,因此真速度也是一矢量(图3-1)。3.平均速度(图3-2)水平成层地层情况下,地震波垂直入射时,定义为:4.均方根速度水平均匀介质条件下,时距曲线方程是:对水平层状介质:5.等效速度倾斜界面情况下,均匀介质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是:目前获得速度的方法广泛采用三种方法,即叠加速度谱,相关速度谱,波动方程速度反演。不但可以得到叠加速度,还可以由叠加速度得到均方根速度,再由均方根速度求得其它的速度。1.叠加速度谱的解释(如下图)根据速度谱确定一条合理的叠加速度曲线,即为对速度谱的解释。常用的方法有:①选择质量好的速度谱进行解释,即要求谱的能量强弱变化分明,并与反射波的强弱变化相对应,强反射团峰值突出,信噪比高;②能量团的分布符合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递增的规律,可靠的能量团应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相对应;③叠加速度应穿过多数的能量团或速度极值点;④判断速度谱能量团或极值的性质,剔出各种异常波引起的高低速极值点;⑤时间剖面和切面的检查。§2速度谱资料的解释和应用2.叠加速度谱在构造解释中的应用①认识异常多次波(低速极值点)、绕射波、断面波(高速极值点)。叠加速度谱上,深层速度过低的能量团,可能是由浅层多次波引起的,根据这一现象可识别多次波(如图)。绕射波、断面波在叠加速度谱是表现为高速异常。②由叠加速度求平均速度、层速度。§2速度谱资料的解释和应用3.对速度精度的要求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求取速度的精度:①地下介质各向异性②低速带的不均匀分布③地震波形随炮检距的变化④记录信噪比低,规则干扰波⑤速度参数选取不当(对各种用途的速度精度要求不一)§2速度谱资料的解释和应用§3时深转换和深度剖面的绘制一、时深转换时间剖面虽可反映构造的形态、位置,但不能确切表示界面的深度和产状,必须进行时深转换。对水平叠加剖面先作偏移,再进行时深转换。对偏移剖面,可直接用下式进行:H是深度,v是平均速度。t0是回声时间。时深转换一般采用平均速度,也可用层速度逐层求层厚度;0tV21H1.t0图用空校法作深度剖面2.偏移剖面绘制深度剖面二、深度剖面的绘制一般是由t0图作构造平面图;深度剖面显得不重要,但对一些复杂有勘探价值的基干剖面,联井剖面都必须作深度剖面图以确定断层,地层产状。1.水平叠加剖面绘制深度剖面①均匀介质中t0法(如图)§3时深转换和深度剖面的绘制根据公式和平均速度曲线,绘制H-t0尺,可由t0直接量出H。②连续介质中的曲射线法:2.用偏移时间剖面绘制深度剖面经偏移归位的时间剖面,反射同相轴的位置是准确的。如果测线是垂直界面走向,可以转成深度剖面,无需划圆弧。如果测线不垂直走向时,有侧面反射时差,时深转换后是不确定的。①深度剖面比例尺1:2万5或1:5万②以静校正的基准线为零线③通过对比层位,对续至相位进行深度校正(相位校正)④剖面质量好,过钻井剖面应附钻井地层柱状图§4反射界面空间位置的确定经时深转换得到的深度剖面,只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才能由深度剖面确定地质层位和产状。当测线不是沿界面倾向布置时,所得到的界面位置、倾角需进行校正,才能反映真实的位置。1.真深度,视铅垂深度,法线深度,真倾角,视倾角①真深度,0点垂直地面的深度H(钻井深度),测线垂直走向时,H在射线平面内,否则不在。②视深度,当测线与走向斜交时,射线平面内,垂直测线H*。③法线深度,射线平面内,垂直倾斜界面h(如图)④真倾角:测线沿倾向布置时,过测线的铅垂面与界面相交,该交线和测线的夹角,叫真倾角或界面倾向线与界面间夹角。⑤视倾角:测线与走向斜交时,过测线的射线平面与界面相交,该交线与测线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与测线方向有关的夹角。2.真倾角,真深度求取①由简单的几何关系,可得视倾角与真倾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