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发展规划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本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制定本规划。本课程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为宗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力求实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管理等的变革。课程规划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规划既有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开发和建设适应学校、学生、教师实际,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专业课程和校本课程。规划注重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构建适合我校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使课程结构不断趋于合理。是学校安排课程、选用教材、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一、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1、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宗旨是制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据我省市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拓宽就业领域,从适应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一线的实际工作出发,实行教学、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合格的应用性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2、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健康,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面向河南省及许昌、郑州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在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行社门市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背景根据对我省市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要求的调研,我们认为合格的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1.必备的知识结构;较好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包括旅游概论,导游基础、导游业务、青海旅游地理、青海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掌握旅导游实务、会展旅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景区营销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经营和管理、旅游礼仪、餐饮服务和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2.必备的能力结构;具有胜任旅游公司导游、业务(外联、计调)经营、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票务接待、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基层管理、人力资源部培训、酒店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旅游企业的业务接待及管理工作能力,毕业生要求获得导游资格证,前厅高级服务员证书,餐厅高级服务员证书。毕业生具有一定地阅读和分析本专业书刊、技术资料的能力;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工作;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3.必备的素质结构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毕业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毕业生普遍身心健康。(二)课程安排结合调研结论,我们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作了如下安排:序号课程考试考查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公共基础课1语文△22就业实习数学△222基础英语△223计算机基础△224德育△1111体育△111115普通话△227文学欣赏△22222合计1414443专业课8旅游概论△44就业实习9青海地理△4410青海历史△4411导游业务△4412导游基础△4413职业道德与服务礼仪△4414导游词△33415餐饮服务与管理△3316旅游心理学△417旅游英语△4416旅游客源国△418旅游政策与法规△4419餐饮技能△620客房技能△6合计1616262616总计3030303019三、课程发展理念与方向职业教育理念,正从专业定向教育向素质教育与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转变,这是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原动力。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我们认为要进行职教发展规划,必须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统一。1、学生“就业”与“后续学习”能力的统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服务与管理企业用工不再是大规模招工,而是更趋于理性,选择相应职业学校,挑选他们认为合格的员工。从目前旅游服务与管理类企业在职业学校招工的角度来看,也存在“应试”问题:一张试卷、一次面试似乎就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全部,就业似乎成了学生学习的终点。从社会长远发展来看,素质和能力强调的是“后续学习”能力,而这些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不是立即显现的,它具有“长效”性。我们要在教育发展中科学合理处理二者关系,求得矛盾的统一。学校教育强调专业知识面宽,能覆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大类,技能达到一专多能。其中“一专”主要对准第一次就业岗位,达到装饰美工初、中级工操作水平。应当说,如果学校按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规范地进行教学,那么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取得双证是很自然的结果。而岗前培训主要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企业针对员工在某一工种或某一岗位上的高技能要求,这样看来,就业并非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后续学习的一个起点,如果只为贯彻“双证制”,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等级考试上去,就会忽视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2、学生知识结构上“宽知识”与“专技能”的统一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劳动者职业更换频繁,那些以单项操作技能为主的劳动者将不再适应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因而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它应具有更宽的知识与技能面。但就目前旅游服务与管理企业招工现状而言,强调招聘员工要能满足立即顶岗的需要,却又突出了“专”的特色。因此在旅游服务与管理教学实践、课程设置中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作法,较好地解决二者的矛盾。“宽基础、活模块”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宽基础阶段,建立必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平台。把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分为四大板块:职业道德类、工具类、一般职业能力类、专业技能类,这一阶段的内容是基础内容,分年级连续实施。第二,活模块阶段,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及升学要求设置不同的模块。有“专业大模块”,“某一岗位定向知识技能的小模块”,“升学对应模块”,这一阶段的内容可设为选修内容,在中职高年级分阶段实施。这两个阶段既分工明确,又互相联系。学生学完知识平台后,对专业及专业方向均有了解,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3、课程设置“稳定”和“灵活”的统一要尽量避免为适应社会的需求,盲目的开发新的专业方向,而忽视优势课程的发展。很难设想,一个学校每隔几年就变换一个专业方向,这既不符合办学规律,也会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带来浪费。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结构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人才市场能预见的难度越来越大,随之对学校课程设置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于是,课程设置过程中“稳定”与“灵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学校课程设置首先应当稳定在某一大类专业上。具体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当以不变应万变。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来看,专业设置几十年来,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等传统基础课,专业教师队伍成熟、经验丰富,多年的变化,专业方向的增加,课程改进,但对于基础课程的需求却基本保持一致。针对新兴技术的课程,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就业实际,由学校随市场经济的调整与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4、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和就业——创业课程模式的统一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学科分段教学为主,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结合,这一模式易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增强,学科课程模式自身的缺陷越来越突现出来:①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②各学科间缺乏有机衔接,不利于课程整体优化;③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新时期需要更多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而把实践、创业课程应用于教学中已是中职学校必须进行的改革方向之一。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它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开设就业和创业教育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经营、管理、法律、公关、成本核算等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并通过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就是要逐步完成知识型到技能型,再到创业型的转化。四、课程实施策略课程实施主要涉及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组织等因素。1、选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使之成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不断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典型案例、辅助资料。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适用性不断进行评析,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2、加强教师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基本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支由学校行政领导、教科室与教务处人员、与教师三结合的教育整体改革骨干队伍。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使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4、创设与教学实际相适应、适合我校教师与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在基于主体的、积极的、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获得终身有用的知识。5、学校要根据课程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样的高质量选修课程,努力办出特色。6、课程实施过程应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能够及时调整,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7、学校充分利用各项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深化校企合作,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利用效率。五、课程管理把观念的转变作为课程发展的先决条件,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动态,加强专业课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的聘请旅游服务与管理专家讲座辅导。使专业教师始终站在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发展前沿,准确把握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发展脉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职业素养。同时注意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局部与全局、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等关系,强化科学意识和规范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鼓励教师努力实现优化教学观念,变教师主宰学生为教师适应学生;优化教学环境,变强制、封闭为民主、开放;优化教学过程,变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优化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探讨式;优化教学模式,变理论授课为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五个“优化”保证课程既定目标的实现。抓住机遇,大力采取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在科技氛围中提高科技素养。逐步建成丰富的校园教学资源库,使大部分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减少教师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成立由校领导、教育专家、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精英、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时收集、反馈学生、教师等各方面人员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对学校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进行课程内容调整,改进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形成教材不断革新的机制,使课程应成为一个开放、动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