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常规基本规范标准一、备课认真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围绕清晰的科学问题、工程实践活动项目推进需要设计学习活动。1.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备课。不备课不得上课。备课,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活动组织,备物质场地,备教育技术融合应用。编写教案,是备课的一种记录。带领学生开展好科学学习活动中备好课的最终体现。学生科学学习活动开展差,就是备课工作没做好。2.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和课程特点,要符合学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3.要有多种预设教学策略。对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预测,有相应的对策。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4.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材料、仪器的准备、检查工作,确保教学材料、仪器正常,能满足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的需要。5追求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活动的融合,追求跨学科教学融合。6.教案基本项目。教案基本项目包括:(1)学期教学计划;(2)单元进度计划;(3)课时教学计划;(4)单元教学反思;(5)学校对教案管理记录。学期教学计划,包括班级基本情况;学期教学目标;教学简析(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等。课时教学计划,即课时教案。基本项目有:课题;课时计划编号;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日期;课时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时教学计划,通常科学教材中的一课,安排教学时间为1课时,编写1课时教学计划。教材中的一课,有的可以调为2课时。植物、动物生长观察活动是周期较长的活动,应当根据季节调整进度与其他教学内容交叉安排进行教学。实际编写教案时,仍然集中编写,注明教学日期时序。教学反思,是教师对科学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人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升华到理念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课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可思考、可改进之处,日常教学中,每单元至少应就某个活动、某个主题进行一次质量较高的反思。全学期不应少于4次。鼓励勤反思勤总结。二、上课科学课的教学是教师带着学生做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激励、辅助。科学教师是学生做科学研究活动的伙伴,教学活动中悉心帮助学生又不替代学生做科学。1.课堂教学要体现科学课程特点,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坚持学生做科学为主要形式,坚持科学思维贯穿科学学习活动。2.坚持“用教材教”的原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适时进行教材内容调整、教学材料替代,但不得随意提高、降低标高,不得随意增加、删减教学内容。3.教学中认真做好科学活动的组织工作。注意科学思维有效支撑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4.教学中演示指导操作正确规范,可视性好。选材注意简易、效果好,注意教学成本控制。5.关注学生科学学习活动中生成性问题,对于是当前活动必要回应的问题,应及时调整教学,满足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6.教师教学力求语言准确、生动、简练,富有亲和力、激励性。7.板书适时,板书能有效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活动、梳理思维网络,有效刺激学生科学思维。8.现代教育技术能很好地支持科学学习活动,操作熟练,使用效果好。9.提前候课,按时下课。不占用非教学时段时间。三、作业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作业。形式包括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制作或课后延伸学习等。布置课内、课外的探究活动作业前,做好必要的安全、文明教育。2.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和评价。特别是书面作业,教师可以用符号、文字等做出批改记录,并与学生及时交流作业情况。3.对学生课外短期或长期的探究活动过程要跟踪,定期进行指导、检查和评定,必要时请学生家长配合检查和指导。四、辅导1.课堂上的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渗透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3.注意做好学生在课外科学学习活动中的指导。QQ群、微信群可以成为学生课外科学学习活动的指导平台,善于利用这些平台发布学生学习活动进程信息、教师指导信息激励帮助学生完成好课外科学学习活动。注意不泄露学生个人隐私。2.辅导参加科学技术相关竞赛活动的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讲求实效。五、考试与评价1.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可采用教师观察、问卷、实验操作、记录、考察、作品分析、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方法,并根据老师评定与学生自评、小组评相结合,按等级进行记录,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与发展状况。2.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教师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3.完成阶段学习任务后,可以开展阶段性学习质量评价。通过评价,重在发现科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在指明学生在以后科学学习中努力的方向。4.教育学生完成测试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答卷、测试活动,不帮助他人弄虚作假。教师在测试活动中,不弄虚作假,不为他人弄虚作假提供条件。5.评价、测试数据整理及时,统计正确,分析深入,充分发挥对后续教与学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