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非正常排放分析(1)开停车时排气装置开车时需用空气吹扫,吹扫气经放空管就地放空。带有臭味及污染物的气体经生物脱臭装置处理或经活性碳吸附装置后再外排。(2)事故排放事故排放主要是指由于不可抗拒的灾害、操作严重失误、装置严重泄漏等因素造成的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污染物排放量大,对环境污染极为严重,给周围人群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本装置事故排放主要考虑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污染物的排放(如:缩聚釜事故等)、碱液吸收设施出现故障时H2S污染物的排放、生物脱臭装置出现故障时臭气的排放。H2S的最大排放量为3.5kg/h,事故可在10分钟内可控制。在生物脱臭装置后接活性碳吸附装置2套(一开一备),以防止臭气直接外排。在脱水釜废气中针对硫化氢气体,经两级碱液吸收塔吸收后,使硫化氢转化为硫化钠,吸收液回收作为原料用,吸收效率达99.8%以上,处理后外排废气中硫化氢的排放速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要求。在干燥废气中针对PPS粉尘,采用旋风除尘器串联布袋除尘器进行收集,处理效率达96%以上。外排废气含PPS粉尘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针对在合成系统、过滤干燥系统、溶剂助剂回收系统中生成的含硫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气体,该气体具有一定的臭味,外排必将严重影响周围人民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根据拟建装置臭气的排放特点及现有装置的治理措施的情况:本工艺不仅在废盐渣干燥工序的有组织排放臭气,另外在合成车间的泄压废气、溶剂回收和盐渣干燥车间真空泵排气,以及相应过程的无组织排放,均会有臭气产生,因此本评价建议采用如下方案,即:①在盐渣干燥工序中使用耙式真空干燥机作为盐干燥设备,它不仅仅能干燥盐渣,还可从源头减少臭气的外排;②在末端建设生物脱臭装置,将盐渣干燥后的排放尾气再经过生物脱臭装置处理,以确保无臭气影响大气环境;对于合成车间的泄压废气、溶剂回收和盐渣干燥车间真空泵排气,以及相应过程的无组织排放废气,采取对合成车间和溶剂回收、盐渣干燥车间进行密闭、抽风,经车间生物脱臭装置处理后排放。③在生物脱臭装置后连接活性碳吸附装置,进一步确保无臭气外排。以上措施用于该项目具有如下特点:①生物法脱臭对系统中生成的含硫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气体,先经多级冷却器冷却后采用生物法脱臭技术,将臭味气体分解为无害气体后排放。生物法脱臭技术与常用的化学法(氧化还原、吸收、中和)和物理法(吸附、脱吸)相比较有以下特点:不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法脱臭设备能源消耗少,运行费用低;生物法脱臭技术脱臭反应速度快,处理气量大,设备体积小,投资省;生物法脱臭装置运行方便,可实现全自动控制,无人值守。但需连续操作才能保证生物的活性;生物法脱臭装置适应能力强。对不同污染物质、不同浓度的废气都能有效处理,操作弹性大;生物法脱臭装置有处理大气量、高浓度的恶臭气体。而化学法和物理法对此类废气难以处理。微生物能自行繁殖,不断更新换代,能保护长久的高效率。微生物新陈代谢,繁殖快,每天可更换几代甚至几十代,新的微生物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生物填料可以长期使用,不需更换;微生物种类繁多,向乎所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都能被某一种生物降解。在一个装置里,多种微生物在相同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繁殖,因此,可以同时处理含有多种成份的废气。生物法脱臭技术是在适宜条件下,利用载体填料比表面积上微生物的作用脱臭,臭气(工业废气)先被填料吸收,然后被填料上的微生物氧化分解,从而完成生物除臭的过程。生物法脱臭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4-7。图4-7生物法脱臭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经多级冷却器冷却后的含臭气体由生物除臭反应器底部进入,经生物除臭反应器里的微生物对恶臭物质的吸附、吸收后转化为无毒、无害、无味的简单物质。最后经气体分析系统检测达标后排放。在生物除臭反应器运行初期的调试阶段,生物除臭反应器里的微生物还不能完全将恶臭物质去除,此时,经生物除臭反应器处理后的气体再进入活性碳吸附器,进一步将气体里的恶臭物质去除,以保证气体能达标排放。考虑到本项目建成后,废渣(主要为废盐渣和废催化剂)的产生量较大,在废渣的存贮和运输过程中,本评价特做出如下要求:①公司加强对废渣的管理,特别是对干燥前废渣的管理,防止湿渣内污染物逸散、流失,采取废渣集中堆放,专人负责等措施,有效防止废渣造成的二次污染;②湿渣在未干燥前不允许露天准放,让污染物逸散、流失,造成的二次污染,要求放置在密封容器内达一定数量后,统一干燥;③废渣堆场必须置于室内,防止被雨水淋失;④废渣堆场要做好地面防渗处理;⑤废盐渣与废催化剂应分别堆放;⑥加强与省内用盐的化工厂等联系,确保废盐渣的完全外售。4.5.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值大于85dB(A)的设备,如泵等,采取减振、隔振、加消声器,消声套等防治措施,使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生物除臭反应器臭味气体气体分析系统排放活性碳吸附器湿度调节器排放的要求。另外,合理布局厂房,在设计中应尽量将主要的噪声源安装在单独的隔音房内,在操作中不设固定岗位,只作巡回检查。加强劳动保护设施,搞好厂区环境绿化,确保厂界及环境噪声达标。4.7绿化绿化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绿化具有较好的调温、调湿、吸灰、除尘、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等功能。工厂应在建设期间同时进行绿化工程建设,并且绿化布置以不影响生产、不妨碍交通运输、不妨碍消防操作和采光通风为原则,综合考虑生产工艺、建筑物布置、有害气体的扩散、地下管线的布置、以及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等多种因素,在道路两侧、空地上、车间四周种植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草坪为主进行绿化,间种少量各类乔木、灌木和绿篱等耐粉尘、降噪强、含水分较多的绿色植物,进行绿化,以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依据上述原则,本装置进行了绿化设计,厂区绿化用地面积为1.4万m2,绿化系数达20%。本工程采取的废气治理措施有:碱液吸收装置、旋风除尘器串联布袋除尘装置、以及车间部分进行密闭、抽风、生物脱臭装置、活性碳吸附装置等。经处理后的外排废气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因此,该项目的废气措施是可行的。本工程采取的废水治理措施有:脱水塔、精馏塔、生化处理装置、化粪池等。经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大部分回用于生产,外排废水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因此,该项目的废水治理措施是可行的。本工程采取的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有:将废盐渣收集后,统一外售;废催化剂送生产厂家集中处理;所有废渣干燥后集中室内堆放,防止逸散、流失和雨水淋失;堆放地做好地面防渗处理,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另有:化粪池等处产生的污泥,由市政统一清运;活性碳吸附器换下的废活性碳渣,立即送指定的填埋场处理。因此,该项目的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其治理措施是可行的。本工程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有: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值大于85dB(A)的设备,如泵等,采取减振、隔振、加消声器,消声套等防治措施,并且合理布局厂房位置和噪声设备,使营运期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类标准的要求。因此,该项目的噪声治理措施是可行的。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1概述6.2.1.1评价目的和原则(1)评价目的①根据工程分析结果,阐述在正常的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大气环境影响的环节,确定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②通过分析非正常生产及事故条件下,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大气环境影响的环节,确定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③根据本区域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稀释扩散规律的研究,用数学模型预测对周围环境的直接影响和短期及长期影响;④通过本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为项目审批、项目的工程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部分的决策依据。(2)评价原则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坚持以下原则:①针对性针对拟建项目的工程特征、排污特征和厂址周围地区的环境特征,合理确定评价区域、评价因子、评价范围,突出重点,抓住危害环境的主要因素。②实用性本评价力求能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设计工作确定防治措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数据。③全局性针对所选工艺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对环境质量结合环境功能规划和环境标准评价其可行性。6.2.1.2预测评价因子及评价范围本技改工程正常生产情况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因子为H2S和PPS粉尘。本技改工程所在地无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点,地形为平原。因此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关于三级评价的范围规定,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以项目所在地为中心,取南北轴连长共4公里,东西轴边长共4km,总面积16km2的矩形区域。6.2.2本项目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表6-5污染物排放源强污染物状态排放点正常情况(g/h)事故排放(g/s)H2S正常碱液吸收尾气7PPS粉尘正常干燥工序180SO2正常锅炉房120H2S事故H2S吸收系统0.972H2S无组织排放主生产装置1.1对二氯苯无组织排放主生产装置17.5表6-6污染物排放参数污染物点源参数面源高度(m)出口内径(m)出口温(℃)平均高度(m)面积(m2)H2S300.4≤40PPS粉尘200.6≤40H2S11×1H2S10×10对二氯苯20×206.2.3区域污染气象特征分析6.2.3.1风场变化规律区域全年主导风向NE,风频为16%,多年平均风速1.6m/s;静风频率较高,多年静风风频为42%。6.2.3.2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反映某一区域大气的稀释能力,一般情况时,大气不稳定有利于废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而稳定条件则不利于废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易造成污染物的积累,并发生环境污染。大气稳定度的分类采用Passquillz统计方法进行。全年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为主,其次为稳定(E-F)和不稳定(A-C)。因此,评价区域大气扩散能力为中等。6.2.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4.1预测模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选取相应模式。排气筒下风向任一点的地面浓度计算模式如下:a.有风时点源模式22exp22expzHeyYzyUQcb.小风和静风时点源扩散模式GQYXcL2022/322,c.非正常排放模式有风(U10≥1.5m/s)情况下:1222222expGHeYUQczyzyaTtXUTUtXUtGTtXXUtGxxxx111小风(1.5m/sU10≥0.5m/s)和静风(U100.5m/s)情况下:2022012/332GQAca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DcmcLBLAcQ2/1225.016.2.4.2模式计算中有关公式和参数的选用和确定(1)烟气抬升高度污染源经排气筒排出后,由于其动力的作用和热力作用,往往先经过一个抬升阶段,达到一定高度(有效源高)而后随风进行水平输送和扩散,故污染源的有效高度为H+△H。烟气抬升高度采用《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推荐的公式进行计算。排气筒有效高度He按下式计算:当QH≤1700kJ·S-1或者△T35k。烟气抬升高度按下式计算:△H=2×(1.5Vs×D+0.01×Qh)/VaQh=0.35×Pa×QV×△T/Ta△T=Ts-Ta式中:Qh----烟气热释放率,kJ·S-1;Pa----大气压力,kPa,取邻近气象站年平均值;QV----实际排烟率,m3·s-1;△T----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温度差,k;Ts----烟气出口温度,k;Ta----环境大气温度,k,取排气筒所在市邻近气象台最近5年平均气温;U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s;Va----烟囱出口处环境平均风速,m/s。以排气筒所在地市邻近气象台最近5年平均风速,按幂指数换算烟囱出口高度的平均风速。(2)扩散参数σy、σz的确定扩散参数σy、σz可用以下两式计算:σy=r1Xa1σ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