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住院HIV感染患者的成效及影响[摘要]目的评价全程护理对住院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评价指南》设计患者的健康教育路线图,对44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SE)、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自我效能感、抑郁及焦虑水平;调查患者出院时的住院满意度。结果患者入院时自我效能感较低(19.50±3.24)分,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54.80±5.27)分及(57.50±7.43)分;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23.20±3.94)分,抑郁水平(48.70±4.40)分,焦虑水平(46.30±12.98)分降低;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提高。结论全程护理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关键词]全程护理;艾滋病;自我效能感;抑郁;焦虑[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5)13-101-03[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effectofwholenursingongeneralself-efficacyanddepressionandanxietystateofpatientswithHIVinfectionorAIDS.MethodsAccordingtotheNursingClinicalServiceEvaluationGuidelinesinGuangdongHospital,44patientswerereceivedwholenursing.Generalself-efficacyandlevelsofdepressionandanxietyofpatientsonadmissionandatdischargewereevaluatedaccordingto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SE),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and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Theirsatisfactiondegreeofhospitalizationwassurveyedwhentheyaredischarged.ResultsGeneralself-efficacyofpatientswaslowwhentheyareonadmission(19.50±3.24)andthescoresofdepressionandanxietywere(54.80±5.27)and(57.50±7.43)respectively.Afterthewholenursing,theleveloftheself-efficacyofpatientswasincreased(23.20±3.94)andthelevelsofdepression(48.70±4.40)scoresandanxiety(46.30±12.98)scoresweredecreased.ConclusionThewholenursingcanincreasetheself-managementabilityandsatisfactiondegreeofhospitalizationofHIV-infectedpatients.[Keywords]WholeNursing;AIDS;Self-efficacy;Depression;Anxiety截至2011年,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约为78万,其中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15.4万人[1],2014年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为45145人,死亡人数为12030人[2],艾滋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由于疾病的致死性,传染性,社会歧视等原因,HIV感染者/AIDS患者往往自理能力低下,生存质量低下,为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生存质量,我科在《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2014年版)》[3]指导下,尝试对我科HIV感染者/AIDS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9月~2015年3月住院确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9例;年龄在21~78岁,平均(43.43±13.66)岁;84.10%的患者为已婚(33例);其中刚确诊患者5例,其余患者确诊时间在2个月~8年;住院时间4~25d。患者体力、智力、听力或语言表达正常,能理解和回答问题,知情并愿意合作。排除住院期间死亡及出院后1周死亡的患者,以及明确表示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1.2方法1.2.1全程护理的实施科内进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培训及讨论,由科内两名护理骨干主要负责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制定患者的健康教育路线图:入院当天完成住院环境介绍及完成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评价。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学习能力及需求,判断护理重点,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调整健康教育路线图。住院第二天开始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路线图逐渐完成疾病相关知识(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相关知识(包括治疗重要性、不良反应、服药注意事项等)、病情监测(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CD4+细胞、病毒载量等)、营养指导、自我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并评价患者及家属的接受程度,必要时重复教育内容。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后,责任护士签名确认并记录。此外,责任护士每天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倾听患者需求,强化心理支持,并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查房,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诊疗方案及医嘱安排检查、检验,做好检查、检验结果的跟踪。患者出院一周后完成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及生活、家庭状况,并予以相应指导。1.2.2评价方法在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抑郁及焦虑水平: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SE)测定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该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总分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测定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水平:SDS标准分≥53分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82分为重度焦虑;SAS标准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情绪,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79分为重度焦虑。在患者出院时采用我院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录入及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患者自我效能感、抑郁及焦虑情况患者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抑郁、焦虑水平如表1。入院时,2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54.55%),其中轻度14例(31.82%),中度7例(15.91%),重度3例(6.82%);2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61.36%),其中轻度15例(34.09%),中度8例(18.18%),重度4例(9.09%)。实施全程护理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抑郁及焦虑水平降低:抑郁人数为16例(36.36%),轻度、中度、重度人数分别为11例(25.00%)、4例(9.09%)、1例(2.27%);焦虑人数为15例(34.09%),轻度、中度人数分别为12例(27.27%)、3例(6.82%)。2.2住院满意度结果患者住院满意度得分为(93.19±1.27)分,以同期66份非艾滋病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得分(86.29±2.71)分为对照(t=2.319,P0.05)。3讨论全程护理服务模式指让患者从进入医院到离开医院的过程中,在医疗、护理、用药、饮食、生活、健康咨询等方面均享有医院提供的全程服务[4],已在外科、产科等患者中广泛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5-6]等,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细化了全程护理,深化整体护理内涵,要求建立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从入院、出院、再到社区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均得到系统化护理。自我管理是指慢性病患者具备针对症状、治疗、生理及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并改变生活方式以适应疾病的存在[7],主要集中于患者自身技能训练及行为改变引导方面[8],其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知识、生活质量等方面[9]。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低,但可通过自我管理教育提升[10];且认为艾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药物管理、角色管理及情绪管理三方面,而在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过程中注意问题解决,决策,资源利用,病友间相互协助、支持,计划,自我调整六种技巧[11],因此我科在制定及实施健康教育路线图过程中,主要针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错误行为的纠正及心理护理方面,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从入院初步介绍及评估开始,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接受能力,逐步完成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并不断评估患者的掌握效果。对于再次入院的患者,评估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后,针对其薄弱环节再次强化,不断巩固,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主动实现健康目标。在心理护理方面,由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与以往研究[12]相似,根据文献总结,患者的焦虑抑郁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保护因素为CD4细胞数目200个/μL、家庭、社会支持好等,危险因素则为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等[13-14],结合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责任护士每天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平等对待患者,倾听患者陈述,鼓励患者自理,积极配合治疗;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身心治疗,更好发挥家庭支持作用,让患者、护士、家属三者形成良好互动。最终改善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了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患者更好的参与到自身疾病管理当中。但部分患者出院时仍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还需关注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待患者出院后继续发挥家庭的监督及支持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实施过程中责任护士对病情的及时掌握,与医师的沟通与合作,也有利于护理专科的发展,为其他病种患者的护理模式提供了参考作用。心理咨询师等多团队专业人员的参与能更好的促进慢性病患者的康复[15],日后可考虑与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及引导,以取得更好成效。此外,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而且只随访患者出院后一周的情况,有一定的不足,日后应继续追踪患者情况,强化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让患者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达到提升生存质量的目的。[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R].2011.[2]http://[3]http://[4]全日红,王彩萍,张琳,等.以人为本理念在全程护理服务中的实践[J].护理研究,2005,19(16):1480-1482.[5]李莉,王艳杰,吴向未,等.全程护理模式对肝包虫外囊切除术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25-27.[6]汤燕芳,毕儿珊,董毅.全程护理干预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2):3600-3601.[7]GaldasP,DarwinZ,KiddL,etal.Theaccessi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