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4期一、引言为了抢占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和引领社会发展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国内基础研究,引领基础研究在原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结合国家需求与科学探索目标,加强原始创新水平,从而提高我国科学发明及产业创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十七、十二次“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加大重视原始性基础研究突破,不断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同时不断完善基础研究体制,将基础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抢占科学前沿的制高点。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投入力度和重要性的不断增强,对新时期下的科技基础研究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十七、十二次“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合理评价研究成果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自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开展以来,主要研究集中于成果转化类资金,较少涉及基础研究领域,一方面是相关指标针对性不强,难以充分反映项目成效,另一方面是通用性不足,不便于不同专项资金之间的横向比较,未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在此情况下,为适应新时期下的科技管理需要,亟需研发设计更合理的基础研究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基础研究项目特点,分析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设计思路,建立基础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完善江苏省绩效评价工作的建议。二、基础研究项目的特点(一)先导性基础研究是人类对未知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索。先导性是指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取得突破进展时,将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以及将对年轻科研人员培养等方面产生带动作用。(二)不确定性基础研究的结果难以预测,失败率较高,所以具有不确定性,学术界通常认为失败也是对客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探索和发现,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利参考。(三)公共性基础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增加人类的新认识与新知识,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后,将被人类共同使用。通常这些研究成果均需要转化才能应用,且具有外部性,私人部门较少会投资基础研究,因此,基础研究一般由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类似于公共物品,免费由社会成员使用研究成果。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一)科学规范原则科学规范原则是指设计的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比性。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规范原则,既能反映基础研究项目的本质,又能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在选择基础研究项目评价指标时,要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进行评价,使得评价结果能真实反映基础研究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二)公开公正原则公正客观性原则是指设计的绩效指标必须客观、公正。为了保证基础研究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及可靠性,指标的设计要遵循公开公正原则,客观、公正地反映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更好地反映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主要目标的实现情况。在指标设计的过程中,确保标准统一、数据资料来源真实可靠,同时确保指标公开并接受监督。(三)问题导向原则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王胜浩摘要:科技投入力度和重要性的不断增强,对新时期下的基础研究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对科技基础资金进行全过程的调研、分析,基于基础研究的性质和特点,从资金投入、组织管理、产出与效益效果、条件与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社会评价等五个维度出发,构建一份合理的基础研究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科学基础研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4-77-03基金项目: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BR2017068)。财经论坛◎77--市场周刊透明图标.tifnotexist!问题导向原则是指导指标体系设计重要原则。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最终目的是为了发现专项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要遵循问题导向原则,注重结合项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去设计研发指标体系。(四)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较多的是以定量指标进行分析,但基础研究项目较为特殊,其部分产出如科研成果贡献、创新能力提升等无法用定量指标进行衡量。因此,构建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五)绩效相关原则绩效相关原则是指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关注投入—产出情况,针对具体投入及其产出绩效,评价结果应清晰反映投入和绩效之间的对应关系。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既考虑专项资金的投入及成本,又要考虑其能够带来的产出、社会效益等方面。因此,构建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绩效相关原则,反映专项资金的投入产出情况。(六)可操作原则可操作原则是指设计的指标体系应当操作简单、数据可查。设计的指标体系若过于复杂,则会增加绩效评价的工作困难,延缓评价工作进度,同时在选择指标时,应选择定义明确、数据可获取的指标。可操作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数据资料可获得、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评价指标尽可能简化。四、基础研究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对基础研究专项资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并结合江苏省省级资金绩效评价框架体系,我们确定了如下的评价指标设计思路:一是基础研究项目属于典型的科技项目资金,各项目团队按照签订的项目合同开展工作,出于全面反映项目情况的考虑,需要对基层项目团队进行逐一取数。二是基础研究是从已知现象和事实中探索新原理和新知识,不以具体应用为研究目的。这导致基础研究项目较少涉及经济产出,更多反映在技术以及人才的储备方面。在综合研判后,我们计划主要从数量、质量两个方面出发,综合反映基础研究专项资金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取得成效,但其中的质量评价较难以实现,一方面是支持项目涉及多种学科,评价人员缺乏评判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是技术、人才的质量至今尚无精确的量化方法,因此我们转化思路,主要采用间接式的指标反映该方面的成效,一是参考绩效目标申报书,二是参考项目合同书,三是有针对性地引入部分质量分析,同时结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有关精神,将科技经费的管理纳入重点分析对象。综上,我们研究设计了“投入、项目管理、产出与效果、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社会满意度”五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表1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专项资金五维度绩效评价体系框架表(一)投入类指标项目资金投入是项目的开始阶段,考察项目财政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投入过程中的问题,是共性指标。选取预算执行完成率、预算资金到位率、到位资金实际支出率、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率等指标进行衡量。由于项目资金投入属于项目开始阶段,在绩效评价中权重不宜过高,设置权重分在10至15分。(二)项目管理类指标反映基础研究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考察项目管理过程控制的规范性和效率性,包括组织管理和项目实施两个层面。设计该指标的目的是评价基础研究项目的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是通用指标,本课题从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角度考虑,从组织机构、财务管理、项目预算目标编制、组织项目申报、资金分配、资金使用等方面来选取对应的指标,主要采用定性指标,并作量化评分。项目组织管理属于项目过程阶段,设置权重分15至20分。(三)项目产出与效果类指标项目产出与效果即项目绩效,反映基础研究专项资金投入产出情况与效果如何,从项目本身的目标、项目投入使用产生的效果指标权重标准值业绩值得分A、投入指标10-15A1预算执行完成率100%A2预算资金到位率100%A3预算资金到位及时率100%A4到位资金实际支出率100%A5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率100%B、项目管理指标15-20B1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健全性健全B2制度执行有效性有效B3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科学合理性科学合理B4组织项目申报与评审规范性规范B5资金分配合理性合理B6资金使用与监督规范性规范C、产出与效果指标45-55C1产出指标C11论文发表情况…C12出版专著情况…C13学术报告发表情况…C14会议报告完成情况…C15专利成果申请(授权)情况…C16获得的非专利成果情况…C17人才培养情况C18争取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情况…C19研究成果鉴定情况(科研产出质量类指标)…C2效果指标C21获得科研奖励情况…C22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被引用情况…C23省、部级纵向课题争取情况…C24研究成果鉴定情况…C25科研人才结构优化度…D、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10-15D1成果未来转化应用情况D2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类指标…D3对未来产业发展影响类指标…D4对经济、生态和社会影响类指标…E、社会综合评价5-10(满意度)90%总分10078--2018年第4期(上接第7页)参考文献:[1]陈志国,任春海,赵淑华,张丽影.我院医用耗材库管理举措[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7):62-64.[2]广东省物价局课题组.医用耗材价格管理研究(上)[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04):20-26.[3]高敬龙.医用耗材链路管理规范及全流程信息系统设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58-60.[4]卫生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S].2007-6-21.[5]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S].2017-5-4.[6]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S].2012-5-4.[7]国家卫计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S].2017-4-19.[8]王海银,晏嵘,桂一川,贺渊峰,彭颖,冯泽昀,金春林.“可单独收费医用耗材项目”上海与国家版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1):3-4.作者简介:张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公立医院财务工作。出发,评价目标实现程度,主要根据项目的定位、性质、产出内容等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一般采用定量指标。选取指标时,首先关注基础研究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其次考察其效益效果。针对基础研究项目,其效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设计指标以上述两方面为主。项目产出与效果是项目绩效评价的核心部分,设置权重分45至55分。(四)条件与持续发展能力类指标评价项目资金投入满足项目或产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反映基础研究项目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一般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指标,设置权重分10至15分。(五)社会评价类指标社会评价集中体现的指标是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该指标直观体现了基础研究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对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的主观感受,使用顾客导向原理对项目受益人群进行满意度调查,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满意率一般以80%—90%为极值。设置权重分5至10分。五、完善基础研究绩效评价工作的政策建议用基础研究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某年江苏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资金进行了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研经费支出管理改革整合财政资源,以绩效为导向合理安排,优化科研资源配置。财政、科研、科技、教育等部门协作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一个统一的科技服务平台,聚力提高科研产出绩效。同时,加大科研经费支出管理改革力度,针对科学研究的探索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合理开放科研经费支出明细科目的调整权限,在预算范围内给予课题负责人更多的资源配置空间,参考国内外相关做法,提高科研人员经费占比,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改进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提高项目运行效率根据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需求,重点支持青年科技人员自主选题与探索,开展科学基础研究,完善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规程,营造良好的科研竞争环境,以公开公正原则设立项目立项准入门槛,将基础前沿、技术创新等作为选择项目的重要依据,不断改革项目选择机制,逐步改革限额推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