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学者论文集(2001年)我国发展一种教育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及建模分析1我国发展一种教育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及建模分析TheFeasibilityofCollegeVentureInvestmentandItsPricingModel数学科学学院97级宋瑞摘要本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与助学贷款的比较,定性分析了发展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及目前在我国发展这种风险投资面临的具体问题,第二部分给出了设想的定价公式。关键词助学贷款,贷款风险,个人收益率,教育风险投资,教育产业风险投资基金AbstractThispaperconsistsoftwoparts.Inthefirstpart,weanalyzethedisadvantageofnewloanforcollege,thengiveanoriginalideaofCollegeVentureInvestment.Inthesecondpart,weobtainthepresentationofanewmodelforpricingwhoseunderlyingassetpricingprocessismixedprocess,andinthelast,givesomesimulationresult.Keywordsloanforcollege,loanrisk,personalyield,collegeventureinvestment,educationindustryriskinvestmentfund另:教育产业化是近年来学术界关心的一个话题。不少专家学者论述了开拓多种投资渠道兴办教育的可行性,也有不少意见认为教育不能在一般意义上“产业化”。这里我们不打算探讨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我们的逻辑起点是:市场通常是比较有效率的,如果市场能够解决教育经费的一些问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问题交给市场解决。北京大学政学者论文集(2001年)我国发展一种教育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及建模分析2第一部分:教育风险投资的设想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现象、教育收费现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一)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及其分布现状和趋势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因家庭收入较低,无力承担学费及生活费用或承担学费及生活费用很困难的高校学生。从我国高校招生并轨以来,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就凸现出来。因为地区生活水平和高校收费标准的不同,不同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存在一定差异。据教育部财务司1999年的调查统计,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1]。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随着高校学费的逐年提高,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该现象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社会问题。例如今年各大学一般专业的学费较去年而言,大多上调1500元左右,个别专业和院校所收学费,更是高达数万。一般来说,好学校以及热门专业收费更高。学费大幅上调震动了社会各界[2]。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在北京、天津、广州三地对1000位学生家长做了专项问卷调查,结果58%的被调查者表示难以承受上涨了的学费[3]。这三地在我国尚属经济较发达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在全国相对较高,如果调查在一些西部经济较落后省份进行,问题严重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二)该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1限制了学生的选择专业自主权学生上大学选择专业主要根据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和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专业志趣,同时,学校的收费标准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选择。当大学收费标准大大提高之后,更加限制了学生根据个人水平和专业志趣来选择专业的自由。这意味着更多的优秀学生因为高收费而被迫放弃进入更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而选择收费相对低廉的学校和专业。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学生的选择机会减少,不利于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2高等教育有失公平同时,随着大学学费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等教育对社会收入、财富、地位和权力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具有公认的决定性的影响。低收入家庭有可能因为无法承担较高的学费,而使其子女丧失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种现象将导致知识、信息、能力以及社会财富更加向高收入者集中,从而导致社会公平状况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困难学生北京大学政学者论文集(2001年)我国发展一种教育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及建模分析3的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二、现存解决办法及其比较如前文所分析,经济困难学生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也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措施来解决问题。概括有以下四种措施。1.国家预算为了使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使他们因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学校门和辍学,中央财政多次拨款,专项用于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各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采取了诸如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困难补助金、减免学费等政策性措施,但受益面毕竟有限。面对因日益上涨的学费而带来的大规模经济困难学生现象,靠国家财政和教育经费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高校收费是缓解教育经费问题的一个手段,它还有一个思路,就是希望借由高收费和高比例的、以奖学金返回的形式激励学生在校的学习。姑且不论这种立意正确与否、效果怎样,它无疑加重了原本就处于经济困难状况的学生的负担。2.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完善商业、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家庭收入,是解决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治本的作法。但是,家庭收入的提高并非发布行政命令就可以达到的,也并非是主观想致富,客观就一定成功的。这是一个宏观的系统工程,与社会发展有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解决眼前的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是“远水不解近渴”。完善商业、社会保险制度也需时日,对本文提出的问题也有些“爱莫能助”。3.社会捐款,一对一帮助目前的社会捐款只限于中、小学及希望工程、对高校学生的资助未有操作。但是,有的高校有比较成熟的做法,值得探讨。比如企业在高校设立的行业奖学金,确实缓解了部分学生的经济压力,强化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决心。企业设立行业奖学金的目的不外有二:一是树立企业形象,二是吸引人才。手段也有二:一是无硬性协议的,二是需要学生能够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硬性协定。无论哪一种,其受益面都不很大,而且往往集中在名校等极小范围。4.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助学贷款国家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于99年9月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帮助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为目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4]。最先发放助学贷款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到今年8月以来,各商业银行也都得到批准开办助学贷款业务。各银行的助学贷款一般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一种是一般性商业贷款[5]。本文主要考虑针对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第一种贷款方式。北京大学政学者论文集(2001年)我国发展一种教育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及建模分析4助学贷款的发放为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学费问题,减轻了学校自身的负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经济意识、契约意识,增强自立能力。但是,发放助学贷款的工商银行提供数据的显示:去年全国有近万名学生提出了贷款申请,贷款意向为4亿元,然而发放的贷款只有65.4万元,还不到贷款意愿的0.2%[6]。相对于庞大的需求市场,银行贷款规模小,范围窄,可谓杯水车薪。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助学贷款操作手续繁杂,其二是贷款人资格审查要求过高。而这些正是银行面对助学贷款风险较大现状的一种无奈的自保行为。改制前,四大专业银行也许会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投入资金操作助学贷款业务;改制后,商业银行开始注重效益,注重风险控制,将很大精力投在呆坏帐处理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上,并热切希望赢利。对于赢利前景还不太明朗而且期限较长(4——8)年的学生贷款,银行尚未投入精力。即便是仅处在尝试阶段,银行也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银行考虑的主要是以下三方面风险:1)“第一个吃螃蟹”的风险:国家助学贷款已经从行政性命令纳入商业性贷款管理渠道。银行发放贷款,首先考虑的是放贷能否收回,被投资产业是否有较高的收益率。作为一个新兴的投资产业,助学贷款既没有既定的行业投资标准可参考,也没有既往的投资样本供借鉴。因为贷款发放对象是需要学费支持的经济困难学生,所以对学生未来还贷能力的评估应主要依赖于对学生未来收入的预期,而不是现在的家庭财产担保。但是未来的收入总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成为银行不可回避的风险。2)投资期较长而带来的系统风险:考虑到高等教育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银行将有可能承担较大的利率风险。由于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双方已约定好未来还款的具体时间和金额,由于高等教育的回收期较长(现在的政策规定是毕业后四年),贷款期间内的利率风险有可能变得很大。3)现存制度不完善导致的道德风险:国家现有金融体制缺乏有效的个人收入监督机制,银行将面临的还款风险很大。目前在我国,工资的发放以现金为主,因而银行无法追踪调查贷款人的去向和收入情况。由于这种风险,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从1994到1999年5年的漫长酝酿期[7],焦点即在于银行对用本金支持助学贷款持保留态度,而国家财政又是极其困难,难以代银行承担还款风险。国家现在的信用制度不健全,银行有可能要承担贷款人较大的道德风险。在缺乏有效的信用监督机制时,未来有还贷能力却赖帐不还的情况很可能出现。因此,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银行采取两种防范措施:其一,通过行政命令促使学校、学生就业单位和银行紧密合作,降低毕业生拖欠贷款的情况发生,有的银行甚至要求借款人在拿到毕业证之前偿还助学贷款的本息。否则不能离开学校。这种通过在特定时刻将学生银行负债转变为其他负债形式的办法,有助于商业银行收回投资及收益。但在此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的普通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很难给予合作。其二,采取抬高贷款人资格要求的措施。前者的有效性尚待检验,银行的操作成本提高,学校和学生就业单位也因此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后者的实施就产生了对贷款人资格的较多较高的限制,虽然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却使许多需要资助的学生望而却步,从而背离了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的初衷,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北京大学政学者论文集(2001年)我国发展一种教育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及建模分析5如果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教育助学贷款将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上起到更大的作用。事实上,银行面临的三种风险将长期存在。首先,前两种风险来自教育投资自身的特点,这将始终贯穿于助学贷款业务。而第三种风险是由现阶段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和金融监管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改善现有的制度,建立新的法规体系是降低风险的必经途径,这必将是一个逐渐的长期的过程。现有的银行贷款模式,如果要规避这些风险,必然会对贷款人的资格进行种种限制。所以,这是一个非此及彼的选择。因此,我们认为当前的助学贷款不足以有效地解决现存的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目前,这一现状引起了专家学者和政府的极大重视,完善助学贷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信用贷款应运而生。下文提出的风险投资模型,相对于原有助学贷款的优势是变躲避风险为分散风险,相对于正在提出的信用贷款的优势在于投资来源不同,投资更灵活。三、可能的新思路(一)、一种教育风险投资的设想教育的投资内部收益率是指成本和收益净现值相等的贴现率[8]。教育经济学家在六、七十年代就测算过高等教育的私人回报率和社会回报率。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各不相同,其中私人回报率是8--25%.而按西方教育经济学家90年代的估算,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私人回报率为12.3%,中等收入国家则高达20%左右。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专家论证,教育的投资内部收益率也是较高的[9]。但是对每一个学生来讲,他的未来回报总是不确定的变量,可见学费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属于广义的风险投资产业所投资的范围。如果充分研究其风险因素,设计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本文提出的风险投资方案可类比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如果公司在未来经营中盈亏平衡,没有赢利或者有亏损,则公司免于向股东分发红利;如果公司当年有税后利润,则应该向股东派发一定比例的红利。由此我们可以给出一种投资的方案:有这样一项投资:它投资于考入大学的学生,投资意向是向他们提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