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1234567148618981:!#;5:$%=5:&!#$%&!’(’)**)$++’)’,’)**))’#’,’)**)-’$)**&.’)**)’!)/0!)-’%’(’)**)’%)&$浅议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作者:黄重庆作者单位:大连铁路卫校,辽宁,大连,116001刊名:教育科学英文刊名:EDUCATIONSCIENCE年,卷(期):2003,19(6)引用次数:1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荣才孔子的仁与苏格拉底的善之比较--兼评黑格尔对孔子哲学的偏见-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3)世界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作为文化核心部分的哲学,它是各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孔子哲学抱有偏见,事实上,孔子的哲学范畴仁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范畴善'互有同异.孔子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黑格尔对孔子哲学的偏见主要缘于他对中国汉语文及孔子哲学的不了解.2.期刊论文夏志梅.彭光芒.XiaZhimei.PengGuangmang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方式的传播学分析-中国农业教育2005(4)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被视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开山鼻祖,在西方孔子被称作东方的苏格拉底,而在东方则称苏格拉底为西方的孔子.作为教育家,苏格拉底首创了产婆式教育法,而孔子则发明了启发式教学,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界对两人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目的进行过方方面面的分析,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进行比较.3.学位论文汪梦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比较研究2004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东西方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东西方教育源头的两大巨人。一个是中国的“圣人”、“万世师表”;一位是西方的“智者”、“众师之师”。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东西方教育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本研究从教师素质、教师地位、作用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对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师道观进行了挖掘和探讨,比较了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分析了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形成差异的社会和历史根源。并指出只有继承孔子师道观的优良传统,同时借鉴苏格拉底民主平等的师道观,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在第二章中,作者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谦虚好学、勤奋刻苦、自学成才的大教育家。同时指出了孔子对待知识的态度是承袭的。而苏格拉底对待知识的态度则是批判的、探索的。在第三章中,作者指出:孔子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确立了以教师为主,过分迷信教师权威、地位和作用的教师观;苏格拉底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上,确立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不迷信教师权威、地位和作用的教师观。在第四章中,作者指出:作为东西方教育和文明代表的大教育家,孔子与苏格拉底对待学生都是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孔子爱生如子,是尊师爱生的楷模,但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既不民主,也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孔子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爱;而苏格拉底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五章中,作者指出:必须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职责、角色,进一步弘扬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形成科学的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4.期刊论文郭齐勇.陈乔见.GuoQiyong.ChenQiaojian苏格拉底、柏拉图与孔子的亲亲互隐及家庭伦常观-社会科学2009(2)孔子明确主张亲亲互隐,但它本身即包含有亲亲互谏之义.亲亲互隐有一定范围,在公共事务领域,孔子又主张不隐于亲.亲亲互隐不是不要公义是非.孔子只是不鼓励因私人领域中的问题,亲人间相互告发,而主张以宗教伦理精神,通过感化来协调家庭、社会关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非常重视家庭伦常,尤其强调孝敬父母.在柏拉图所构建的新神观念体系中,敬畏神灵即要求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神为人类制定的最为普遍的律法.在此整体思想框架中,苏格拉底非难游叙弗伦子告父罪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都重视家庭伦常和孝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认同亲亲互隐的价值观念.5.期刊论文蒋秋飚.刘海波.JiangQiubiao.LiuHaibo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中国电力教育2009(5)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人类历史上两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其内容包括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治学方法、为师之道、德育思想、体育理念等诸多方面.本文拟从上述几个角度介绍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其共通之处,进而阐发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启示作用.6.期刊论文杨新宇.侯新杰.YANGXin-yu.HOUXin-jie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生平.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分别作了介绍.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间的异同作了多角度的比较,指出了启发式教学原则比产婆术更科学的一面.7.学位论文张小建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2008孔子和苏格拉底颇具特色的生死观在中西历史上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两者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在生死问题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非常关注死亡,勇于面对死亡;由于两者所处的文化背景还是差异明显,所以他们的生死观也有不同之处。第1章分析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生死的认知。“由生知死”是孔子参悟人生意义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明白生的价值,然后才能懂得死的意义,死是生的意义的延伸。孔子在面对生与死是采取重生哀死的态度。而苏格拉底则持“由死观生”的路线来认识生死,在面对死亡时,视死如归。第2章分析了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超越的观点。孔子以“仁”为立足点,重视的是“礼”和“义”,强调的是道德,关注的是个体对群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苏格拉底则借助神灵的暗示,让自己终身在探索、在追求美德的生活,以追求德性的“好生活”,并劝导他人勿“自以为是”。哲学家的任务就是使灵魂摆脱身体的束缚,只有摆脱身体的灵魂才是纯粹的,灵魂的完善是最重要的,它超越了生活及生命。第3章分析了孔子与苏格拉底两人生死观所体现的社会、伦理意义角度不同。孔子注重死亡的群体意义,即其着眼点主要是放在“他人”、群体和社会上。苏格拉底注重死亡的个体意义,即其着眼点主要放在个人的“荣辱”或尊严上。各自在理解人与神的关系上也是有差异的。8.期刊论文陈旗敏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对话——有关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孔子与苏格拉底是早期人类思想吏中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二者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内容与方法也迥然相异:可以说孔子更是一个道德实践家,而苏格拉底更是一个道德说教家.但二者道德教育的现实和理论起点却又有诸多相似点.比较、反思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异同,对于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传统.批判性地吸收我国古代和西方道德教育中的积极因素,推进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建设无疑具有重要作用.9.期刊论文张桂权.ZhangGuiquan人论中的学与术:孔子与苏格拉底-中华文化论坛2006(2)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分别开启了中西哲学中关于人的研究,形成各有特色的人论.本文从学与术的分别来看孔子人论与苏格拉底人论的差别:孔子的人论是为统治者提供的驭民术而非学说,而苏格拉底的人论则是学理上的人学.10.期刊论文张运霞孔子与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方法比较-理论月刊2005(7)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两位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们都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不过两者的启发式教学法虽有问答式教学的相同形式,但各有自己的内涵,也各有自己的优劣.不能用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代替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不能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代替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引证文献(1条)1.汪梦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比较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4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5月17日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