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研究姓名:李开秀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魏灿秋20050101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作者:李开秀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孙丽霞浅议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2008近年来,由于金融管制放松,业务全球化、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而随着银行业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案件频发多发,不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造成很大负面社会影响。从发案环节分析,由操作风险引发的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操作风险已经成为仅次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又一大风险源,如何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已成为当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银行业和各监管当局日益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和监管。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和商业银行内外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合规、持续的监管措施及要求必将日趋严格。这一切都对我国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关注比较晚,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还只能说刚刚起步,在近年内才真正得到重视,从而对操作风险还未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在此情况下,无论是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还是操作风险管理架构,抑或是操作风险管理手段上,均存在很大缺陷,这已经成为制约国内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障碍。同时,由于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管理经验不足,近几年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大案要案频频发生,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既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吸取管理失败的教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2005年2月1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座谈会上提出了防范操作风险的13条要求。之后,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十三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操作风险的概念。2007年5月14日,银监会正式下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监管提出了明确规范的要求和指导,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论界和银行业纷纷开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本文在借鉴这些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本篇论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关于操作风险的概述,主要介绍操作风险的定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及具体的分类。由于我国对操作风险的关注与研究比较晚,银行业界和理论界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和特征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汇总,总结出比较符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情况的定义和分类。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介绍国际上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度量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三种度量操作风险的方法,即基本指标法、标准化方法以及高级计量法,然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些操作风险度量方法选择中存在的困难。第四部分即论文的第三章,论文收集了国际上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如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和其他大型欧洲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几个大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情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论文的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在公开网站上搜集的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些案例来深入分析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成因及管理的现状。第五章结合三、四章提出的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是加强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从建立以人为本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和内部控制体系入手进行分析;其次是建立操作风险流程管理体系和内部组织结构;然后提出利用操作风险缓释工具来减少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后提出要强化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本人鉴于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的兴趣,结合国内外对操作风险研究的有关成果和相关案例,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的有关知识,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目的是能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但论文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主要分析我国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没有全面分析我国的银行体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二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历史数据的积累不够,加上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使得资料收集上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没有进行数据分析和量化分析。随着操作风险的日益加大,我国理论界开始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目前的论著中偏重于模型分析,这对于我国操作风险管理起步较晚,还没有系统完整数据的国内银行来说适应性不强,因此本文侧重于分析我国几家大型的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例来揭示和分析于我国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管理我国操作风险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研究者来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献计献策。2.期刊论文李正旺.邵百权.金鹏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武汉金融2005,(11)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进,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成为金融理论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围绕着这一问题,本文从基本原则和国际实践两个方面研究了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问题.本文认为,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集中管理、垂直管理、独立性和程序性的原则,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国际活跃银行的经验,结合本国银行的实际情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3.学位论文汉丽萍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2007风险作为商业银行如影随形的客观存在,自商业银行产生时起就一直伴随着商业银行在不断发展。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向前发展,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商业银行置身于全球经济发展大潮之中,它所面临的风险复杂程度和危险程度均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发展情况,我国商业银行重视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间较短,无法真正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对如何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着高速发展时期,在我国银行业中占有绝大部份份额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后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真正面对市场的检验和挑战。而众多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一大批银行的不断发展,使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获得经营人民币相关业务的许可,众多管理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外资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大陆,给本来已经激烈竞争的我国银行业再添热度。风险的不断增大和竞争的不断激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就必须夯实管理基础,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经营方式,而这一切的实现均离不开建立完善执行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鉴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其内部控制的建立必须和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最终通过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和安全性。本文以COSO的ERM框架为依托,参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准则》的制订办法,将ERM框架中的八大要素融入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中去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以风险为导向构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使得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充分重视风险、有效的控制风险,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打好基础。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在这一部分里主要介绍了文章的写作意图,研究背景以及写作方法等内容,说明了研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风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发展历程、巴塞尔委员会对于银行内控的突出贡献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内控规则的发展演变等内容。最终通过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对二者关系的分析,以风险管理框架要素为切入点,通过对风险管理八大要素的整合,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为下文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打下基础。第三部分论述了基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开展对内部控制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原来只对控制环境的关注拓展到对内部环境的关注,增加了对企业风险文化、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策略等内容的关注,明确了董事会在内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将原来仅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拓展为对所有影响事项的关注,并将对商业银行产生不利影响的事项定义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对风险事项进行相应的评估后,根据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目标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在控制活动中,通过与风险管理理念的结合,将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前移,提倡采用动态灵活的控制手段以及“柔性”的控制措施,充分发挥人才在内部控制中的能动性;在信息与沟通中,强调信息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优化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甄别系统,提高信息的真实性,最终以高效优质的信息沟通为风险管理控制提供支持;在监督与评价中,提出将内审部门地位提高,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通过外部审计监管和内部人员共同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监督,通过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估制度和规范的内审报告制度,强化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自我完善过程,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对内部控制的修正作用。在对各要素内容进行拓展后,将商业银行各层级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整合,对于商业银行各管理层级来说,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不同层级风险的考虑,有目的的把握各层级的控制重点,最终以对风险的全面认识把握为基础开展内部控制的建立工作。商业银行应通过合理的股权结构、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先进的设备基础和正确的用人机制,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对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建立风险评级体系,最终根据风险评级体系中对风险的不同评估结果来采取不同级别的控制措施。第四部分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为例,介绍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应用,并说明在具体的商业银行各层级中如何建立和开展完善的内部控制。鉴于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选择了信贷业务的例子,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重贷前调查、轻贷后管理”,贷款审批流程过长,审批权限比较分散等问题,无法很好的应对市场对信贷业务发展的要求,而且也不能有效的进行集中风险控制。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定级体系,对信贷业务进行组织结构控制、业务环节控制以及信息控制来说明在基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在信贷业务环节各方面的具体操作。在组织结构上,通过设立风险管理部门、信贷业务发展部门以及信贷审批部门,统一进行信贷审批以及风险管理,信贷业务发展部门专门负责对信贷业务的发展工作。将业务线条和风险管理线条区别开来,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机制,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的集中管理以及贷款的集中审批。在具体业务开展时,通过风险定级体系对信贷业务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不同结果将审批权限设置于商业银行各分行或地区专门审批机构,统一进行信贷审批,、有效提高审批效率。同时,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目标为主线将信贷业务控制重点在商业银行各层级中进行整合,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同时在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应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加强对获取资料的甄别能力,尽量多采用计算机程序处理的方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框架要素的分析,考虑到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这四个要素在实际工作中是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的,故而将这四个要素合并称为风险管理活动,通过这种整合大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