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姓名:金洪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乔桂明20070901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金洪梅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刘曼网络银行风险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2006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革命给经济和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银行,世界各大银行纷纷触网,开辟网络金融业务。近几年来,金融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中国网络银行得到迅速发展,银行业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越来越明显。网络银行以网络技术为手段,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多样化的银行服务,并以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特性使得世界各国都将其视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网络银行不是银行计算机系统的简单延伸,而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的有机结合体,是金融业务创新的必然结果。网络银行的发展不仅改变着整个银行业运行的模式和规则,还影响着微观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的思维观念、行为模式。然而技术革新在为银行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各种相关的经营风险。网络安全问题不断显现和激化,使得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成为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理论界对网络银行风险及其监管这一新的课题研究讨论还十分缺乏,为了有效控制网络银行的风险,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索解决网络银行风险与监管问题的途径。当前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技术安全管理不完善,安全认证系统不统一;网络银行法律制度欠缺,难以保证网络银行的规范运行;技术水平落后;信用体系未建立,缺乏严格的信用制度保证;管理规则少,管理体系不畅等。网络银行风险管理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选择对网络银行所面临风险的识别、防范及处理方式与手段,最大限度地控制投入成本,保障网络银行整体安全性,从而使网络银行能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安全性来确保其正常规范运营。笔者认为网络银行的技术风险基本得到控制,战略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表现的比较突出。就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包括: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网络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建立完备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网络银行加强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技术,科学的网络银行技术与产品、服务的组合,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建立健全社会资信咨询机构和信用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信用风险;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法制建设,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网络金融环境;严密的监管与控制技术,健全专门的监督控制机构,加强银行监管,发挥外部监管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内控机制的建设;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网络银行经营与管理人才队伍。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综合多学科的方法和知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是:1、网络银行风险较大主要风险是:①技术选择风险问题;②网络银行的信誉风险问题;③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问题。风险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对网络银行监管意识上的滞后性;②对网络银行业务营运监管的缺位问题;③现行监管体制对银行网络化的的改革与完善缺乏配套措施;④人才支撑环境脆弱;⑤网络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手段有越来越落后于网络银行业务创新与发展;⑥社会监管环境严重滞后。2、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难度较大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①银行竞争力与监管抑制;②银行创新与标准统一;③社会监管成本与监管效率;④国内银行保护与杜会福利损失。网络银行发展和监管中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①对网络银行研究和认识不足,缺乏科学规划;②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不清,竞争力低,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弱,银行监管部门缺乏必要的方向指导;③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网络银行的长远发展存在潜在的威胁;④缺乏有效的行业协调,难以发挥网络银行的整体优势,并加大了网络银行的系统性风险;⑤网络银行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制度尚不系统和全面;⑥监管实效、综合风险控制能力不够等。这些问题既有宏观经济的因素、宏观政策的因素、微观经济因素,又有商业银行自身因素。3、缺乏风险管理制度是制约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障碍与风险管理与监管相匹配的意识形态、技术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的缺位,使得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极其不规范,事实上加大了网络银行的风险,阻碍了其正常的发展。4、科学地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风险评估模型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自身的信用风险预警量化模型和操作风险预警量化模型。同时,我国还应借鉴国外成熟的监管模式和组织结构,加强事前、事中的防范和事后的监管工作,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网络银行风险与监管问题,保证网络银行的健康运行、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期刊论文龙艳.LONGYan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风险监管研究-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新型银行形态--网络银行开始出现,并迅速扩散,网络银行较传统银行在成本、效率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风险.本文介绍了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3.学位论文李婧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机制研究2007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研究了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机制:第一部分论述了网络银行风险及其监管。网络银行在让人们享受网络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使人们面临巨大的风险。首先是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内部控制与监督系统的可靠性与完整性的不足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次是信誉风险,是指由于网络银行业务遭遇侵害、失误或其他原因,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导致公众舆论产生负面评价,对银行造成信誉受损的风险。再次是法律风险,是指交易方违反或不遵从法律法规给银行造成的风险。本部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必要性以及它给传统银行带来的挑战,论述了网络银行进行风险监管的价值。第二部分论述了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目标和立法原则。网络银行的监管目标有三点:一、控制网络银行风险,促进银行发展;二、保护消费者权益;三、与国际接轨,创建完善的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而网络银行的立法原则应该与银行业发展理念相一致,同时还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包括四个原则:安全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和国际化原则。第三部分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机构的设置作了选择和安排。为了网络银行能够安全运行,光靠现在银监会各部门的监管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机构来进行专业管理。本部分在参考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监管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观点,即监管机构设置与选择的原则,并且明确了监管机构的职责安排。第四部分论述了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对象与内容。网络银行的发展使金融监管当局不仅要参照传统银行的监管标准来进行一般的风险监管,而且对网络银行的监管的内容更多,手段更复杂,技术要求也更高。因此其监管的对象应该包括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对客户的监管和对其他机构的监管,监管的内容则分为对市场准入的监管、市场运作过程中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的监管。第五部分论述了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方式。监管方式是监管理念、监管方法、监管手段的综合体现。对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方式一般分为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从中找出适合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方式的原则进行了具体论述。4.期刊论文江琳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浅析-商场现代化2008(23)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新生事物应运而生.近年来网络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给银行监管带来了风险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目前存在的风险种类和银行监管过程中的漏洞,并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和对策.5.学位论文刘轶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策略研究2007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产生了网络银行这一新型的银行形态。网络银行是金融领域的一次重大的创新,它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业务运作模式,使得客户可以享受到不受时空限制的新型金融服务,极大地拓宽了金融服务领域,降低了银行服务成本,提高了银行经营服务质量和效率。因此,网络银行在其诞生后的十多年里,在各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网络银行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具有传统银行的所有风险,而且还具有基于其自身特点的风险,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入所产生的技术风险等,这些风险不仅威胁着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而且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更大的冲击,进而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更加剧烈的影响,因此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基础薄弱,金融监管不尽完善,因此对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亟待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主要着重于网络银行的风险和监管这两方面,分五部分进行相应的研究。第一章主要界定网络银行的基本概念,分析其产生与发展的背景,通过与传统银行进行比较,分析网络银行的特点,并介绍国内外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第二章首先识别和分析网络银行的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传统银行的比较,分析网络银行风险的新特征,由此引出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必要性。第三章着眼于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主要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现状及特点。第四章着重于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研究,重点分析了2006年《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发布后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有针对性地探讨、研究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策略,提出相关的构想及建议。6.期刊论文张龙涛强化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研究-海南金融2006(8)网络银行业务中存在着混业经营的趋势和风险的全球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而需要加强风险的监管与控制,文章分析了目前风险监管法律环境不完善、行业层上的风险监管存在着许多不足、已实施的风险管理规定存在着缺陷、现有的风险管理模式落后、监管面临着人才的约束等问题,并对完善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改善的对策建议.7.学位论文李婧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监管研究2007网络银行作为伴随网络进步而新生的事物,以其独有的,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迅速得到了广大客户和银行界的认同,在全球发展起来。其中发展最迅速的当数美国和欧洲。虽然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开展得较晚,但其发展速度也不容小窥。网络银行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然而,在网络银行业务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的同时,它所暴现的风险问题尤其是操作风险再次对风险监督和管理者敲响了警钟。解决网络银行操作风险问题已经到了紧迫的地步。本文一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导论中,首先整理了前人对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状况。本文认为,网络银行中的操作风险与一般意义上,早期研究的操作风险在本质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网络银行中的操作风险只是把造成操作风险的原因和其来源具体到网络银行业务的环境中去研究。所以,对网络银行的操作风险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与对操作风险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没有严格进行区别。这部分主要分为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状况。相比而言,国外在定量方面的研究领先于国内的研究。然后又对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管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样分为国内与国外的研究两部分。由于国外经济体制与本国的经济体制不一样,在金融的监管体制上本国实施的是分业监管,不同于国外的混业监管格局,而且国外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电子银行方面,没有对网络银行的具体研究,所以在研究国外状况的部分,只对法律的建立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国内部分的研究,得出我国监管落后的结论,也即是本文产生的原因。第二章是对网络银行的概述。在这一章中首先介绍了网络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主要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其生成的支撑力、激烈的银行竞争对其生成的外在压力、银行自身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因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个外在推动力。然后又对网络银行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将其定义分为三个层次,并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分支型网络银行的层次。随后对其特点进行了描述,最后是对其与传统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包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