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姓名:石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徐文丽20080101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作者:石磊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王冬生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2007本论文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在总结和归纳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重新界定了金融、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概念,定义了金融市场发展,归纳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种种观点,建立了本研究的概念分析框架,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历史和现实作了回顾和分析,判断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得出了中国经济增长比较适宜的模式,运用了数量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际验证,分析中发现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状况,对此进行了专门分析,给出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调节措施和战略,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一、论文的主要内容本论文是关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主要内容有:一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历史与现实;二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三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问题分析;四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调节;五是协调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政策运用。二、论文的基本结论1、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政府行政的直接管理逐步向市场决定和调控、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具有典型的转轨经济的特点,总体呈现出以信贷市场发展为主,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等发展为辅的格局。中国信贷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贷款规模逐年扩大,市场机构与人员则经历了不断铺摊子再逐步精减,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过程,利率由管制到不断放开,进行市场化改革,整个市场沿着由计划管理为主到商业化直至迎接市场化缓慢发展的轨迹运动,信贷市场的资源集中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绝大部分。中国的股票市场起步较晚,市场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总体容量不大,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发挥有限,也应看到,上市公司逐年增加,投资者的队伍总体上也在不断壮大,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在逐步推进,中国股票市场股票股权经历了由多年分置到合并的重大改革,股票市场的发行、上市和交易制度在不断改进。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债市场,国债的发行经历了由行政摊派到承购包销再到非实物国债的发展过程,国债交易市场建立较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类型不断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经历了由私下内部发行到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发行者由小企业、乡镇企业到国有企业的过程,企业债券的发行量和交易量一直较低。中国的保险市场经历了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统天下”,到国内其它保险公司的成立到外资保险公司进入,逐步打消国有保险公司全盘垄断的过程: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展,但中国保险公司的总体规模还不够大。2、中国经济增长可供参考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时期里,发挥金融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并以知识密集型为目标.发挥金融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保持合理的劳动力和资金水平,保证一定量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力提高要素生产率水平,发展集约型经济。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保持第二产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比重,通过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并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带动一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发展高科技,加入国际竞争,形成高科技产业链,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和出口水平,提高对国内外市场的产业应变能力,适当发展跨国企业集团,在满足国内资金需要的前提下,不限制国内资金的对外投资,继续推行出口和内需相结合的战略,保持合理的外债水平,保持适当的国外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比例,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防止金融泡沫。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基本上保持了平稳、快速、持续的增长态势;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了信贷市场发展,两者是双向促进关系,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主流,而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不显著;对于金融市场整体而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表现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可能是名义的,只有少数情况下可能是实质性的。改革开放以来,除1989年外,中国实际经济总量保持了逐年增加向上平稳发展的趋势,实际经济总量增长率均保持在5%以上的快速水平,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平稳向上增加,除1988年和1989年外,中国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实际经济总量增长率一样,均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中国经济增长是中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直接结果,关键是实行了渐进式的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非常事件国家都能积极应对,避免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中国信贷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两者互为正向促进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基本上没有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中国经济增长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需分情况、分时期、分市场来作分析。对于某些序列,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为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或对股票市场的作用不显著,而对于其它序列,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促进,有时是实质性的,有时则是名义上的。个别情形表明,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了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但从绝大多数情况来看,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实质上没有相互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只能说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作用可能是名义上的。保险市场除个别情形外,中国保险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没有实质性关系,中国保险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名义上的。三、论文的重要观点1、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仍然是以信贷市场为主,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为辅的结构体系。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基本上涵盖了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特殊性,表现为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不太显著。3、作为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计划体系不断淡代、市场体系不断强化的渐进式改革,经历了由粗放式的金融市场广化到具有一定集约色彩的金融市场深化、直到基本对外开放的过程,现存的中国金融市场还比较稚嫩不够成熟。4、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中国政府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长可以采用保持一定时期的劳动密集型,同时实现由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并以发展知识密集型为目标的模式。5、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形成相互促进机制的重要原因是中国金融体制运行不畅,相互作用的路径产生“堵塞”,因此,需要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改革,丰富金融市场工具,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四、论文的创新之处1、建立了具有新意的概念分析构架,构建了适合度量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指标体系。由于以往与金融市场发展相关的概念存在许多不同的解释或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在吸取以往概念内涵精髓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金融、金融结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发展的概念,丰富了金融发展的内涵;针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缺乏完整度量指标体系的状况,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分别对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主要从市场的相关度、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的成长三个角度构建了度量各细分市场发展的指标体系,指标数量达37个,绝大部分指标为新设,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奠定了基础。2、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不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指标间的图形分析,发现信贷市场机构效率、股价指数、债券实际发行额和实际保费收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不协调现象,其中,股价指数与债券实际发行额与经济增长不协调情况较为严重,从而验证了中国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不协调的说法;针对此问题目前尚没有人作完整研究的现实,本文对此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探寻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具体的不协调状况,并对这种不协调的原因和影响进行的分析。。3、提出了促进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培育保护战略。在考察金融生态环境有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对金融市场生态环境比较忽视的现象,定义了金融市场生态环境,阐述了判断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好坏的标准,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生态环境的状况,还提出了促进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培育保护战略。2.期刊论文孔爱国.KONGAi-guo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节奏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一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本文通过现实中的宏观数据来说明影响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强调金融市场应在内部稳定之后逐步开放,不能冒进;并指出,金融市场开放政策动态一致性的前提是金融政策要讲信用,好的政策应当培育出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平衡的金融市场,然后才能逐步开放金融市场.3.学位论文杜欣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研究2007金融在发展,金融在不均衡中发展,金融在不稳定中发展,而且不均衡、不稳定在逐步扩展、逐步放大。在金融内部,金融制度、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价格、金融工具、区域金融、金融开放等不均衡发展,金融体系本身过度不均衡,会影响到金融结构的稳定,降低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金融市场的不均衡,会导致市场扭曲,弱化市场功能,阻碍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在金融与外部环境之间,金融与经济、金融与社会、金融与其他产业之间的非均衡发展,导致金融功能紊乱。金融滞后发展,必然阻碍其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过度发展,超过实际经济的承受范围,将逐步累积和放大金融虚拟成分,形成金融泡沫而破灭。因此,本文立足客观描绘金融的非均衡——均衡——非均衡发展轨迹,努力探索金融非均衡发展规律,为中国金融实现动态的均衡发展过程寻找支点,推进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中心思路是通过对金融非均衡发展的理论梳理,借助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均衡现象进行研究,论文的中心论点是“过度非均衡不利于发展,扭转金融的过度非均衡发展向帕累托理想均衡状态发展靠近,遏制金融过度非均衡发展利用金融适度非均衡促进发展”,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为中国金融的协调均衡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性建议,理论贡献在于将非均衡理论发展性地运用于金融问题研究,实践意义在于探讨建设“和谐性”与“效率性”兼具的金融,促进整体金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本文绪论及第一、二、三章主要从均衡发展理论到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进逻辑和研究脉络,对金融非均衡发展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为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问题提供理论铺垫,剖析均衡与非均衡的内在逻辑关系,推导出均衡状态往往是一种偶然的、临时的、短暂的、理想的现象,主要在微观的、局部的市场中出现,并且在外力作用下,这种均衡很难持久,市场很快由均衡状态过渡到非均衡状态,非均衡状态是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不可避免的、本质的、常态的市场现象。由此,探讨了金融非均衡状态存在的内在必然性和导致非均衡的根源,重点对金融均衡状态与非均衡状态、适度非均衡状态与非均衡状态进行了定性分析。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成为构建和谐金融、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要求。其次,结合前面的理论基础,第四、五、六章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中国金融组织结构非均衡、金融市场非均衡、金融制度非均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中国金融在组织结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方面存在区域上呈现东西部非均衡、城乡非均衡,分析了导致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深层次根源、特点和规律,为后文政策性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本文第七章对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效应进行了客观评价,金融作为承载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资源,金融非均衡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社会、政治等的发展带来影响,既可能是正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