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时间:2012年02月28日【关闭页面】杨府发〔2012〕26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镇政府:《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2011年9月14日区政府第17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围绕“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杨浦区坚持“优先发展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提升都市型工业,稳定提升基础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方针,初步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工业区转型为知识创新城区的成功之路,形成了以科教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2010年1月,杨浦区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一、“十一五”期间杨浦区产业发展基本概况(一)全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杨浦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2010年达到894.69亿元,占全市比重为5.30%,比“十五”期末提高约0.7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万元。区级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13.7%,2010年达到50.07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年均增长12.4%,2010年达到239.54亿元。表1-1杨浦区“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单位:亿元指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482.29579.69715.52774.18894.69区级财政收入29.8035.3440.7844.0550.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3163.7185.6212.2239.5全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4.564.645.095.155.30(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能级逐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不含烟草业)从2005年的29.6:69.2调整到2010年的22.7:76.5,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了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税收收入比重从2005年的70.8%提升到2010年的78.4%,上升了7.6个百分点。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27.7%提升到2010年的34.0%,上升了6.3个百分点。传统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呈现制造、加工等环节加速外迁,研发、设计等关键环节集聚发展态势。(三)“两个优先”产业成为产业发展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较快发展,逐步显现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作用。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5%,其中,现代设计产业形成了以大型设计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共生互补、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其中,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表1-2“十一五”期间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年度增加值单位: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创意设计17.3118.5927.2432.8438.33科技研发7.638.758.9910.2613.95教育服务4.376.124.836.007.60科教商务27.9540.3054.8761.3972.33合计57.2673.7695.93110.49132.21表1-3“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年度增加值单位: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新材料0.300.330.150.350.42电子信息5.668.636.685.476.28节能环保0.010.020.060.100.30光机电一体化1.902.184.754.945.03合计7.8711.1611.6410.8612.03(四)“两个提升”产业在转型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都市型产业和基础性服务业稳步发展,产业能级不断提升。都市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其中,烟草、纺织、设备等产业不断向高端化发展;基础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2%,五角场商圈和东方电视购物等对全区消费市场带动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分别实现零售额37.0亿元和42.0亿元。表1-4“十一五”期间都市型产业年度增加值单位: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烟草207.90250.20312.80332.40413.02纺织7.995.324.053.723.18设备32.5434.1445.0045.9154.19印刷2.622.832.071.671.49钟表0.570.690.750.330.35合计251.62293.18364.67384.03472.23表1-5“十一五”期间基础性服务业年度增加值单位: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批发零售28.7938.2560.3067.7279.02住宿餐饮8.338.7614.4613.8717.26房地产24.7529.0334.9242.9239.19合计61.8776.04109.68124.51135.47(五)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加强积极建设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形成对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杨浦获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等国际国内专业要素平台先后入驻;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建立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科创中心、1个国家级软件园和9个专业化科技园;金融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引进硅谷银行代表处,建立投贷联盟运作机制;创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区域创新孵化体系,已有4390家科技企业集聚杨浦,杨浦区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称号。图1-12005—2010年杨浦区专利申请情况及发明专利数所占比例(六)产业发展模式加快转变,呈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新趋势积极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工作要求,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力度,产业发展呈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新趋势。以杨树浦路滨江沿线、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为重点调整区域,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企业,2007—2010年,先后完成上海矽钢有限公司、上海乳胶厂等60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减少能耗21.39万吨标煤,腾出土地103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区域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7%,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空间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十一五”以来,按照“聚焦发展重点,聚焦核心项目”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快重点区域建设,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五大功能区。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集聚效应明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成效突出,2010年总产出150亿元,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建设开端良好,杨浦滨江发展带进入规划开发建设阶段,新江湾城高起点开发成效显著。产业载体建设推进有力,“十一五”期间,科技园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28.0万平方米,都市型产业园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36.6万平方米,五大功能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186.5万平方米。表1-6“十一五”期间五大功能区建成商务资源面积单位:万平方米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杨浦滨江发展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新江湾城合计竣工商务资源面积79.639.539.520.97.0186.5(八)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国际化程度有所提升,实现了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等地区的合作交流。区域联动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等地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在江苏大丰和海安等地建设了异地工业园。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引进大陆、安莉芳、完美世界、波司登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五年合同利用外资31.9亿美元。(万美元)图1-22005-2010年合同利用外资情况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本区经济基础仍较薄弱,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动力还需稳固加强;产业集聚度还不够,“两个优先”产业除现代设计、电子信息外对区域经济贡献率仍不高,龙头骨干企业还比较缺乏;“三区联动”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高校、科研院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仍较突出;滨江土地资源权属多元化,功能转型协调难度大。二、“十二五”期间杨浦区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十二五”是杨浦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关键时期,杨浦区产业发展必须紧紧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和重要契机,立足现有基础,将本区的比较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发展。(一)国际产业加速转移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加速推进,为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营造了良好环境金融危机刺激了新一轮科技变革,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新变化,导致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结构快速重组,迅速向高技术和服务业转移。同时,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推进,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日益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建设,以及各城市不同的产业定位为杨浦联动长三角共赢发展创造了产业互补的合作基础。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为杨浦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二)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为有效配置产业资源提供了坚实保障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市科委将杨浦列入“技术创新工程”重点区域,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优化配置产业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上海对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进行了细化聚焦,并鼓励“先行先试”,均为杨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有效强化了国际国内创新要素在杨浦的集聚,为区域产业能级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随着功能性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创新服务平台搭建的稳步推进,杨浦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知识杨浦”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将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和企业在杨浦集聚,从而为区域产业能级提升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四)五大功能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相互呼应,为区域产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五角场功能区将基本建成科教特色明显、商业商务发达、交通配套完善的区域性商业商贸中心;杨浦滨江发展带将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现代服务业功能带;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抓手,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将进一步完成品牌打造和能级提升;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将进一步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形成高端资源、创新主体集聚发展的良好格局;新江湾城将加快打造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五大功能区开发建设为区域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为区域产业内外联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一桥、两环、三隧、四线”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12号线、周家嘴路越江工程等重大市政工程将加快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商务配套的逐步完善,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十二五”期间杨浦区产业发展方针和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为发展主线,按照国家科技部“四个着力”和市政府“五个聚焦”的要求,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先行先试,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动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整合,以加快发展知识型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坚持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努力提升产业能级水平,着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科教创新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二)发展方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先发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