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曾甜来源:《乡村科技》2019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全域旅游标准发展乡村旅游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全力发展升级重庆旅游业,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地。重庆市乡村旅游在提质增效上存在较大突破空间,在政策保障、产品供给、设施配套等方面还有待加强。本文尝试以这些问题为研究点,对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细分市场[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9)04-26-2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旅游的角度来讲,可以通过“旅游化”这个孵化器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在乡村,乡村旅游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直接的孵化器之一。2018年在重庆市召开的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打好‘乡村’牌,把发展旅游与振兴乡村结合起来,把田园风光、秀美山川变成聚宝盆”。2018年,重庆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465亿元,但重庆市农村地区面积广阔,可以利用且尚未充分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众多。作为“诗”与“远方”的重要承载,乡村旅游蛋糕理应做得更大。重庆市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值得思考,需要有相关对策促进其高质量、高品质发展[1]。1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根据携程旅游和百度数说联合推出的《2018年城市旅游度假指数报告》显示,重庆市位居全国游客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强城市榜首,成为旅游最热点。重庆市的都市旅游、景区旅游成为热点,作为重庆市旅游业的两根台柱,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进行提档升级取得良好效果。相比之下,重庆市乡村旅游要成为品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处于学习、探索阶段。重庆市的旅游热点有包括北碚区的美丽乡村嘉年华、永川区的黄瓜山百里果乡、潼南区的油菜花景区、垫江区的牡丹生态园区及石柱县的黄水人家等。总体而言,重庆市旅游季节性差异明显,旅游高附加值产品和配套服务缺乏,也因此仅作为古镇旅游、景区旅游的附属。通过调研发现,人们进行乡村旅游的出游动机主要是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和观光,旅游消费虽然年年增长,但主要的消费还是用于食住行等基本需要方面,购物和娱乐方面不足[2]。2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2.1乡村旅游产品与人们的休闲理念契合度不够重庆市不属于一线城市,地区发展程度、发展阶段及人们的收入水平不高,但并不能以此推论市民的旅游休闲意识不高。只有在政策制定和产业规划上做到“看得远,打得准”,才能更龙源期刊网好地服务民生,解决好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与旅游目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2.2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差异较大带着资本下乡的城市有产者,企业和当地的农村居民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他们的从业素质、资本量与投资发展理念对乡村旅游发展程度和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发展的难点之一,表现在乡村旅游的各项软、硬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差异较大,规范管理难度大[3]。2.3土地制度制约农村土地的一系列制度有利于规范用地、保护耕地,但乡村旅游的发展难免会占用农村土地,极易因现有土地政策的制约难以扩大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2.4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配套服务与城市差距较大乡村旅游的主要活动地在区县和乡村地带,过长的通勤时间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在医疗、卫生、生活、网络和信息等公共服务上,乡村也与城市有较大差距,使乡村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游客住得下去、玩得安心的需求。3重庆市旅游发展对策3.1以小木屋建设化解用地与环境矛盾小木屋属临时建筑,不受农地使用中未经审批不允许建设永久建筑的限制,避免了因自行建设永久性建筑导致的环境破坏、短期无法修复等问题,保持了乡村特色,符合游客需求。建议相关部门专门立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且统一制作,并以成本价统一出售给有条件的农民或乡村旅游投资者。3.2以特色文化塑造乡村品牌乡村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和娱必须要有乡村文化的印记,才有了源头活水,有了灵魂和核心。让游客在游玩中愉悦身心、增长知识,体会到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感受到同宗同源的文化传承力,使游客产生共鸣,让游客成为回头客,让游客成为乡村旅游的宣传志愿者。3.2.1塑造乡村建筑风格与城市的差异性。目前,乡村旅游的建设开发普遍呈向城市学习的趋势,即简单复制城市建筑。乡村建筑应依据当地自然地理风貌,建设与当地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相适应、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龙源期刊网深入挖掘重庆市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重庆市乡村旅游宜将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入旅游产品,以塑造当地特色。根据重庆市各区县不同的资源特色,按照先环境后产品的思维方式,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故事及文化脉络,为准确定位和连片打造奠定基础。以重庆市南川大观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为例,按照《红楼梦》中大观园里十二金钗的意蘊,在12个不同区域打造不同主题的生态花果景观并连片成景,让景区好记、好看,使游客迅速产生移情效应,从而积攒口碑,提升了大观镇乡村旅游品质,让游客一到大观镇就联想到《红楼梦》,口口相传,对扩大景区IP宣传形成口碑效应。3.2.3重视庭院保护与修护,还原乡村文化。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故事与光阴,这些内容大多沉淀在乡村里的古民居、古院落中。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按照这些民居、院落原有的位置、结构、布局,以先规划后设计再动工的顺序进行保护性开发与利用,发挥民居与院落作为乡村文化聚核对周边的辐射效应。目前,很多农户或者城市带资下乡者在乡村进行旅游民宿改造,如果一味求大求新,就会失掉乡村原有的蕴味,是千村一面的直接反映。这样改造的最后结果就是没了乡愁、没了村风,只是城市丛林在乡村地带的裂变。这对营造乡村旅游文化氛围毫无意义。由此建立起的各种主题民宿,主题公园就没有自己的灵魂,也就抓不住游客休闲的初心。3.2.4注重乡村本地文化与农家自身文化的融合表达。乡村旅游的农家环境要体现当地的文化民俗特色,体现农家特色,如农家主人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变革等,增强了农家的特色,提升了农家文化品味。3.3阅读市场需求,分层分类细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与供给旅游之于不同年龄、职业和性别的人来讲,其功能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对不同人群作充分调研,掌握他们旅游休闲的目的和动机,把旅游产品做到宁缺毋滥、精益求精,做到按年龄、职业、性别分层而定,一层一策,在游客的心理需求上做大文章,有针对性地推出旅游产品,最大化地满足游客需求。3.3.1拓展商务会展产品。乡村要想对商务会展承办主体产生吸引力,除了要满足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等基本条件外,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提供真正的户外空间与自然生态环境。要想体现乡村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化,就必须提升道路、展会设备、生活设施等硬件标准;同时,按照乡村自有风貌,营造一个有利于参会者放松身心的环境,满足他们希望从容思考问题并完成决策的心理需求。商务会展产品如果做得好,很容易做出品牌,但也要时刻警醒后期的保障与维护问题。3.3.2开发女性市场产品。能否把女性市场与产品在乡村旅游中搞活,是真正考验一个地方懂不懂休闲、会不会休闲的重要方面。不能只把乡村游定位在赏花、摘菜这种农业观光的单一模式上,而应按照女性需求,大力开发以村落为载体的美容、养生服务。另外,现在城市中有大量的女性创客、企业家,可以在乡村为她们专门打造工作室、会客厅、俱乐部,以方便她龙源期刊网们发挥才智,交流经验,愉快地生活与工作,这将是乡村旅游开发的一个亮点,体现了社会向为人性化发展的趋势。3.3.3开发针对青少年的知识型和挑战型项目。由于电子产品泛滥,青少年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从而影响了身心健康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课外生活更为健康、丰富,可以依托乡村旅游为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提供不同的活动,如种植与饲养劳动、动植物摄影、家庭社区自愿服务及儿童拓展训练营等活动,在满足青少年社交需求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宽他们对乡村的认知。乡村附近的林地、溪流、山崖是青少年进行野外生存、漂流、攀岩等挑战型体育健身活动的绝好场地,以活动为牵引,让青少年参与乡村旅游,愿意到乡村旅游。参考文献[1]劉焕庆,吴健.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延边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疆学刊,2017(1):107-111.[2]鲁阳,冯马骁,杨喆剑.“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5):70-72.[3]郑群民,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4):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