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作者:吴伟兵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19期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从教学理念、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价值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第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已轰轰烈烈地全面开展,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发,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常常可以听到孩子们激烈的辩论,常常可以看到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过去教师“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开局,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现行的教学模式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五个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新授教学——巩固新知——布置作业”已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过分强调学生的“学”,教师只做事后评价员,而没有充分参与到学生“学”的全过程中去。例如有时候,我们呈现一个情景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只有个别优生侃侃而谈,其他人则当听众;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探索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营造氛围,激励合作学习的兴趣,合作前一定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当学生有了交流的需要才开展合作学习。(2)建立机制,强化小组合作的集体荣誉感,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仅仅小组合作还远远不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法,充分认识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既注重小组合作,又尊重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让数学课充满创新的活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多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在一节数学课开始若能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展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龙源期刊网二、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有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生单一、被动、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障碍。因此,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要由原来的“受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1)转变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相对应,在传统的过于强调单一、被动、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形成的是被动、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学习观的变革,让学习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积极的、主动的过程。(2)转变学习方式,要注意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忽视了发现和探究,这样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仅仅是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的训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摧残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凸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索和研究等认知活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研究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3)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诚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实践能力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超越老师。同时让学生积极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学习方式的变革,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三、注重过程评价,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说,它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加强评价的诊断和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彻底抛弃以往只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好坏的评价标准,改变以往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不良做法,不简单分等排序,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让学长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评价体系,已成为课程改革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在这场重要变革中,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共同推进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深入和发展,让自己真正融入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龙源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