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四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Ⅰ必修内容第一部分基础整合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五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考点突破2主干结构1强化作业3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主干结构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考点突破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1.1953~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措施时间背景概况结果“一五”计划1953~1957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恢复重点发展重工业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工业化起步,过渡路线提出国家对农、工、商进行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中共八大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分析了我国主要矛盾和任务一次成功探索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措施时间背景概况结果八字方针1960年三年经济困难,纠正“左”的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济恢复,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全面整顿1975年“文革”造成国民经济的劫难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2.1953~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失误措施时间背景概况结果“大跃进”运动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导致三年经济困难人民公社化1958~1983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的影响“一大二公”导致农业停滞不前“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革”思想向经济领域扩展废除许多有效制度,企业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损失严重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3.准确把握过渡时期(1949~1956)(1)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2)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4)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5)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4.总结1956~1978年的建设成就与失误(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两方面探索:有益探索:中共八大;八字方针。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3)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错误:“左”倾错误恶性发展;一场浩劫:“文革”。(4)五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照搬外国经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针对训练1](2014·重庆·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B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解析]从材料“工业基础”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在苏联的援助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我国工业化的开端。故选B。A项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C、D两项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项目原因措施作用农村人民公社弊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改革农村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行政体制,建立乡镇和村委会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城市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政企分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调动了积极性,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2.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第一次:土地改革。(1)原因:地主土地私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2)核心内容: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第二次:农业合作化。(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第三次:人民公社化。(1)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3)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2)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3.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第二次: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4.20世纪世界三种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欧美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欧美模式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度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针对训练2](2014·浙江·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的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时代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段是20世纪80年代。题目给出的信息“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指的是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了;“企业家感慨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指的是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故选A项。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其特点(1)形成1980~1988年,创办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5~1992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2002年,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90年开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2001年,加入WTO。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2)特点①全方位: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②宽领域:我国开放的领域不仅涉及经济,也涉及保险、邮电通信、环保、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③多层次: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开放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六个转变(1)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从单一公有制经济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3)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5)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6)从关起门来搞建设到对外开放。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针对训练3](2014·天津·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答案]C[解析]1980年,中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应选C。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版·历史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五第2讲强化作业(点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