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神奇的倒“U”曲线倒“U”曲线(invertedUcurve),又称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curve),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55年所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心理学中也存在许多倒“U”曲线。1、交往频率和喜欢程度呈倒“U”曲线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中,熟悉与邻近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是熟悉也需要一个“度”。过少的交往,因为缺乏了解,存在防备心理,或因为彼此间的相似性或互补性都很难找到,彼此的喜欢程度就大打折扣。保持适度的交往,那种心理上若即若离的维系,是倒“U”曲线的最高点,最佳状态。过多过密的交往,则因为近距离的接触,带着放大镜看一个人,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2、说服次数与效果呈倒“U”曲线比如一位做母亲的,她希望自己孩子遵照自己的意愿执行,或者是什么自己认为需要强调的,反复说反复说,后来发现孩子的态度反而没有原先配合了。这就是说,在孩子面前,适当的提醒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成人及时适当的引导。但是当提醒变为“唠叨”后,效果反而不好了。3、信息强度与态度转变呈倒“U”曲线信息如果唤起人们的畏惧情绪,一般会有利于说服。但是畏惧与态度转变的关系不是正线性关系。一般来说,畏惧的唤起能增强说服效果,但是,太强烈的畏惧信息反而引起接收者的心理防御以至否定畏惧本身。比如你说,吸烟饮酒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些被说服者是相信的,虽然很多人照样吸烟饮酒,但是你说,吸烟饮酒会导致癌症虽然事实如此,但是他们感觉那还是遥远了些,而且这是最极端的后果。4、压力与效率的关系呈倒“U”曲线当没有压力或动力的时候,人的办事效率很低。在毫无压力刺激的情况下,几乎不能提高效率和帮助人们提高挑战能力,生活会变得乏味。挑战恰恰是积极应对压力的一种表达方法。感受压力激发挑战的勇气,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如果学生没有丝毫压力了,那很难想象会有好成绩,把考试看成挑战而不是压力时,学习效果会很好。但是当压力过度了,结果就可能完全相反5、动机与效果呈倒“U”曲线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在一定范围内,动机越强效果越好。因为做事情,想要有好的效果,势必要赋予客体一定的内在动力,而动力则来自于适当的压力,超出这个度,效果当然是未必好,这点比较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