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五年级下《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南阳市油田二中宋海明【教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形式,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即热现象。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对热现象认识的基础上,经历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觉察的变化,主要指热胀冷缩现象和热量传递的过程。《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六课内容。这一课承接了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在第五课中经历酒精灯给金属物体加热时,学生已经初步感觉到了热量会传递的现象。同时,第七课《传热比赛》中又应用到了热传递的结论,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在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先通过学生用手触摸来感受到金属条中热量的传递,进而判断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在这个基础上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金属条中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目的是要用眼清楚地看到热传递的方向及过程。第二个活动是: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这一教学环节希望学生能更深入地观察热传导现象。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往往会认为热传导是一个线行的过程,经过上面的实验观察活动,似乎更强化了他们的这种认识。热传导真是这样的吗?教科书设计了观察金属片中的热传递的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探究思路,也会使学生对热传导产生新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较低的地方。从教材安排的来看,学生在经历第一个探究活动后就能准确地得出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第二个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的观察,使其对热传递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金属片上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是对第一个实验的拓展,从点到面,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热传导的理解。整节课让学生处于不断的猜想设计验证当中,思维不断地激活,过程不断地完善。【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已经具备了一些研究方法和技能,还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习惯,对探究热量是怎么传递的现象,不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还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手动起来,也不仅仅是获得一些事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去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证据”,然后能有目的地对这些科学证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因此,借助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内隐的思维活动,来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课教学设计思路重在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平台,让他们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并通过小组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在经历思维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的培养,促进探究精神的落实。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①、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较低的一端;-2-②、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2、过程与方法:①、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②、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②、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形成描述性热传导的概念。四、【教学准备】小组:铁架台、酒精灯、金属条、金属片、蜡油、火柴、黄油。实验记录单;教师: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圆片。PPT课件资料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流程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总结实验结论→归纳概括→联系生活2、教学内容与设计说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又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探索科学的真谛,你们准备好了吗?老师这里有一根铝条,用手触摸,感觉它有点凉。如果老师把它的一端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再用手触摸它的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请你大胆猜测。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的猜测?为什么这么猜测?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各组先用手触摸你们桌上铝条的冷热,然后把它的一端插入热水中。过一会儿,用手触摸铝条露出水面的那一端,看看有什么感觉?请大家说说,现在有什么感觉?铝条的上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会变热了呢?你能说一说热在铝条上的传递方向吗?热真的就是这么传递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生:准备好了。生推测:会变热。因为喝热粥时,把不锈钢勺子浸在热粥里,一会儿勺炳就会变热,无法用手拿。生:铝条的这一端真的变热了,和我们猜的结果一样生:热水的热量传递到了铝条的下端,然后又从下端沿铝条传到了上端。设计意图:通过把铝条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到铝条的另一端,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3-探究热在铜丝中传递师过渡语:刚才的实验是根据我们的感觉来推测热在铝条中的传递,这很不科学。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证明。1.介绍实验材料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铜丝、酒精灯、火柴、支架、凡士林、蜡烛。(教师出示凡士林)介绍:这个小盒里装的就是凡士林,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火柴等。但是遇到热它就会熔化,不能再粘住细小物体了。2、设计实验探究方案(1)你们能否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能清楚地看到热在铜丝上传递的过程和方向呢?请每组讨论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各组都完成了实验设计,讨论都很热烈,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哪个小组愿意将自己的实验方案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先请这组来汇报一下。其他组认真听,看看他们设计得怎样?(3)引导学生改进完善方案教师预设改进问题:①.只能从铜丝左端加热吗?还可以怎样设计?有不一样的设计吗?②.在铁丝上沾几根牙签好?怎么沾?你的想法很独特,令人佩服。③.粘火柴用的凡士林多少也会影响火柴掉落的快慢,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怎么控制这些变量,使实验方案更完善?(实验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发展方向:观察记录火柴跌落的先后顺序和火柴下落时间和间隔距离之间的关系,以描述热在传递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点。)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真了不起,设计出这么新颖的方案来。3、猜测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生:交流实验方案:1.将铜丝水平固定在支架上,高度以铜丝接触酒精灯外焰为准。2.在铜丝上每隔一定距离沾上一根火柴。3.点燃酒精灯,从左端开始给铜丝加热。4.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描述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生:完善方案。1.加热点可从最左端加热,也可以从最右端加热,还可以从正中间加热。可以选择铜丝上不同的点给铁丝加热。2.粘一个牙签看不出热传递方向,粘2.3根还是少,粘四根以上可以看到热在铜棒上传递的过程。用凡士林把牙签沾到铜丝上,看火柴掉落的顺序,推理热传递的方向。还可以使用蜡油来沾火柴。3.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铁丝,避免烫伤小手。4.要控制好变量.凡士林要尽可能粘一样多,牙签大小,重量一样,牙签粘的位置要在同一高度上,牙签粘的距离应差不多,给牙签编号……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我提出问题“热在铜丝上是怎样传递的,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设计一个实验,让看不见的现象变为看得见?”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平台,让他们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经历思维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一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设计意图:我希望学生能在开放的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自己用实验来验证。但是五年级的学生考虑问题还是欠周到的。因此设计了汇报交流实验方案,通过几个小问题,在同伴互助中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设计意图:这个实验中,变量的控制-4-探究热在铜丝中传递师:用酒精灯给铜丝左端、右端、中间加热时,你们猜测一下牙签掉下的顺序是怎样的?热量传递方向是怎样?请你在实验记录单中用箭号画出来。4.小组实验探究师:为了使实验更成功、更安全,应注意些什么呢?实验温馨提示:请你们齐读一遍。(课件出示)1.分工合作、细心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2一定要注意安全。先组装实验装置,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点燃酒精灯后的火柴放在水杯中,实验完毕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当心铜丝上的凡士林融化后滴落下来烫手,不要用手直接触摸加热中、加热后的铜丝。3防止蜡油滴在实验桌上,要垫上报纸,保持桌面清洁。下面请各小组严格按照老师的温馨提示,选择其中一个加热点进行实验。比一比哪个组合作得好,完成得快。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交流实验现象师: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你们观察到牙签掉落的先后次序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6.小结: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播放课件。发现无论是在铜丝的一端加热,还是在中间加热,热在铜丝上的传递都是有规律的。谁来总结下,热在铜丝上到底是怎样传递的?(板书:高温→低温)师:今天你们又有了新发现,为大家的成功鼓掌。生:用箭号画出来火柴掉落的方向顺序。生:阅读温馨提示。生: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单,形成结论;整理桌面。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展示交流现象:1.从铜丝左端加热时,接近火焰的火柴先掉落,然后自左向右依次掉落。说明酒精灯火焰的热传递给铜丝的左端,然后沿着铜丝慢慢地向右端传递.2从铜丝右端加热时,接近火焰的火柴先掉落,然后自右向左依次类推。说明酒精灯火焰的热传递给铜丝的左端,然后沿着铜丝慢慢地向右端传递.3.给铜丝中间加热时,或酒精灯火焰的热传递到铜丝的中间,然后慢慢地向两边传递。4.用凡士林站在铁丝上的火柴虽然间隔相同距离,但掉下来的时间间隔时不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的部位温度相对比较高,所以热在铜丝中的传递是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的。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里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思考对凡士林的量、火柴粘的距离等的控制,使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养成较好的探究能力。设计意图:在“加热粘有火柴的铜丝丝”时设计了在铜丝的左、中、右三端分别加热的三个实验,然后让学生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实验,这样改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热不是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传递,通过三个实验的对比、归纳,学生自然得出“热总是从加热的地方也就是温度高的一端往温度低的一端传递”的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方案→改进方案→实验验证→交流发现→获取结论等一系列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缜密的科学探究思维,并让他们切身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5-探究热在圆铁片中的传递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热在铜丝上的传递是沿着一条直线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如果我把这根铜丝换成一块圆铁片,热在这块圆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2.设计实验方案师:怎样设计实验?老师给大家提出2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请各小组谈论解决。(1)用什么装置固定圆铁片?(2)用酒精灯给圆铁片哪个部位加热?(3)怎么处理圆铁片才能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热在圆铁片中传递的方向?用沾火柴的方法可以吗?还可以怎么设计?有没有既节约时间,效果又明显的实验方法呢?蜡油和凡士林差不多,遇热很快会熔化。怎么涂抹蜡油和凡士林?3.猜测:如果在圆铁片的中间加热,热会怎样传递?在边缘加热呢?请把你们的猜测画在实验记录表二上。(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为什么都这样猜测?4.实验探究眼见为实,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实验之前,先默读老师的温馨提示。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就熄灭酒精灯。(3)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金属盘。(4)防止蜡油滴在实验桌上,要垫上报纸,保持桌面清洁。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