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提纲及记录表学院名称: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届别:2016届学号:1402090101学生姓名:莫旭辉教务处制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答辩提纲(由论文(设计)作者完成)论文(设计)题目论农村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厌学的原因及对策一、论题的目的和意义历经在校的理论学习,结合自身在农村初中多次的教学的观察和实践,笔者发现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学生学习年限的不断增加,加之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城乡教育差距影响下,许多农村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已萌芽的厌学情绪到了初中就茁壮成长起来,学生厌学,尤其思想品德课的厌学极为突出。思想品德课因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很难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知与行”的矛盾,学科实用性不如“数理化”强,再者很多地方初中升学考试对思想品德科考查分值的一再压减,甚至实行开卷考试的制度就更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学生的厌学情绪特别严重,并随着学习的年限的增加而加重。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扭转不了对思想品德课厌学的现象,将会对学生身心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笔者试从农村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厌学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做浅陋剖析,以期通过政府,家庭,学校等各方的努力,遏制农村初中生这一厌学现象的蔓延,积极推进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德智并育的双重作用。“把爱和尊重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走向健康成长。”同时,也为自身未来在教育职业上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让即将走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我们能从容面对,上好思想品德课,育好“四有”新人!做一名优秀的思品课老师!二、研究的理论基础1.心理学厌学的定义厌学是存在于农村初中教育中极其突出,极具危险性的问题,也是学生群体中较为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从心理学角度上,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2.教育学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对思想品德课的厌学有着复杂的心理机制,是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为:教育事业的不均衡发展;家庭教育的缺失;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执行的偏差;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当;学生自身不健康的心理等3.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法与教学论农村初中生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厌学,除去其自身主观原因外,思想品德课教师方面是主要的客观原因。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素质的高低及对学生德育工作成效的大小。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自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学生喜爱的老师(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三、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根据之前自身的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做分析2文献资料查阅法:查阅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等相关资料3教学反思法:翻阅自身和同行的教学反思日记,听课记录等4总结归纳法:按学生对思品课厌学的现状,后果,原因,对策的逻辑顺序整合资料,分析概括与归纳。四、论题的主要观点、价值及不足之处主要观点:结合自身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的体会,从农村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呈现出厌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农村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厌学的不良后果,剖析此现象产生的多方面原因,针对原因,对症下药地阐述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价值:通过政府、家庭、学校、教师及社会等各方的协同努力,遏制农村初中生这一厌学的现象的蔓延,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成长树德立品的作用,积极推进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思想品德课老师的教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家庭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不足:由于论文时间仓促,笔者才疏学浅,教学能力和教学实践有限,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和对策的阐述难免会“理想化”,会有诸多瑕疵,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五、研究的内容框架摘要引言一农村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厌学的现状1、厌学涉及面广2、表现形式多样3、转化厌学的难度加大二农村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厌学的后果1、导致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偏差2、影响学校教学的效果3、导致家庭矛盾加剧三农村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厌学的原因1、教育事业的不均衡发展2、家庭教育的缺失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4、教育教学改革执行的偏差5、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当6、学生自身不健康的心理四改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厌学的对策1、政府方面2、家庭方面3、学校方面结束语签名:20年月日注:该提纲由学生在答辩前一周填写完毕后交本学院,学院应于答辩前3天交答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