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历史第一部分通史复习专题突破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二轮·历史阶段特征划分阶段总结特征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中华文明基本定型。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表现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汉武帝时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文学艺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二轮·历史核心整合归纳知识整合视角一、政治制度的演变1.先秦(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王位世袭制度确立,“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2)分封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3)宗法制:西周实行以血缘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二轮·历史2.秦汉(1)秦朝: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汉朝: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3)选官制度: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二轮·历史深化拓展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2)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3)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地方服从中央。二轮·历史二、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1.农业(1)先秦时期: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的出现,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2)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3)汉代: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西汉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民间手工业:经历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二轮·历史3.商业(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2)秦汉时期商业发展艰难,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4.土地制度:由商周时期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5.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并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二轮·历史三、传统文化的奠基与科技文化的发展1.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学派纷纷登场,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创儒家学派,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蔚然大宗。(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兴儒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科技文化(1)科技:西汉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数学、医学、农学等成就非凡。(2)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3)文学:春秋时期,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屈原发明楚辞体;汉朝时,楚辞盛行,并创造出以楚辞为基础的新文体——赋。二轮·历史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剧变时期,推动这一剧变的根源是什么?这一剧变有何表现?提示:根源: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或者生产力的发展)。表现: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郡县制开始出现;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形成;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任何思想都有阶级性,必然与一定的社会阶层相联系,结合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张说明这一观点。提示:道家:没落的贵族利益;儒家:转型的贵族势力;法家:新兴地主阶级;墨家:劳动人民。3.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政治上,中央集权制。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民本思想。科技上,实用科学的形成。视角整合二轮·历史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主题深化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选官制度政治特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奴隶制的贵族政治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封建的官僚政治二轮·历史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崛起主题深化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崩溃,贵族逐渐衰落,平民阶层崛起,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对战国时期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军事领域:春秋时期的战事由贵族支配,对他们来说,威信和“面子”更重于实际所得。战国时期的战事由职业的将领所支配,这些人一般是由平民组成的,成为战场上的主导力量。(2)政治领域:春秋时期,贵族主导的政治体系开始崩溃。随着郡县制的推行,官僚体系开始代替贵族体系,拥有治国之才和军事才能的平民成为官僚体系的成员,推动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改革运动。二轮·历史(3)经济领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崛起,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最深厚的推动力。这些新兴地主大部分没有贵族头衔,属于平民阶层。(4)文化领域:西周到春秋,教育一直被贵族垄断。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二轮·历史【史料】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问题】根据材料,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史料解读二轮·历史【解读】项目结论审题要点利用材料中两个省略号前后的信息,从中央监察、地方监察、监察系统的独立性三方面总结答案构成直接信息(1)从“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统率监察官员”可概括出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的结论(2)从“另一部分常驻地方……又称监御史”可得出设监御史监察地方的结论(3)从“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得出监察系统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结论间接信息秦朝的监察系统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对皇帝负责所学知识秦朝时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在中央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二轮·历史结论: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对皇帝负责。二轮·历史二轮·历史三国时期(220--280)二轮·历史西晋(280--316)二轮·历史南北朝(420---589)二轮·历史魏晋南北朝史实地图二轮·历史魏晋南北朝史实地图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蜀222年孙权建吴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304年刘渊建汉。中国进入十六国时期,再次分裂420年刘宋建立,东晋灭亡,南朝开始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了北方,北朝开始471年北魏孝文帝即位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北朝结束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建立唐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重大年事表二轮·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总特征:我国历史上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政治上:北方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方相对稳定(世族)。经济上:北方经济破坏与恢复交替,江南经济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南北方差距缩小。文化上:多元化,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二轮·历史•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又由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而创立许多制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1)士族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决定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士族制度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二轮·历史•(2)两汉末年以来,战乱使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利用国有荒地,解决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的共同特点。曹操大规模推行屯田制,为魏蜀吴三国沿用,促进农业发展;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后被隋唐沿用,有利用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二轮·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第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二轮·历史•第二,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第三,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第四,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二轮·历史二轮·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⑴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⑵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二轮·历史•⑶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⑷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二轮·历史问题: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每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农业手工业商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畜牧业的发展民间、官府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的发展;青瓷制造业的发展洛阳多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货币交易恢复;对外贸易长足发展★生活方式农耕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二轮·历史问题: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孝文帝采取发展经济的政策:均田制、租调制度(2)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兴修水利(3)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推动: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问题: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有何作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推动了民族大融合,生产方式的变化促使统治者进行更加彻底的政治改革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二轮·历史经济特点耕作技术: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这种耕耙技术从魏晋以后知道今天基本沿用。水利工程:曹魏时马钧改制了翻车。土地制度: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二轮·历史科学技术与文化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