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操作风险管理与信贷业务领域案件防控——从操作风险管理谈信贷业务领域案件防控第1页1引言高管人员业务层面联系实际案件防控宏观微观相结合;前瞻与实际相联系第2页2主要内容一、关于操作风险管理二、案件形势和重点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四、防控根本:完善机制3一、关于操作风险管理(一)《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确立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国内银行业经营和监管实际的基础上,按照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监管标准统一性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并根据不同机构情况设置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4一、关于操作风险管理(二)操作风险1、定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以及系统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很声誉风险。包括下列事件带来的损失: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安全性风险,客户、产品和业务操作风险,实体资产的损失,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风险等。□在我国银行管理实践中,大体可以归纳为人员、流程、信息系统及技术、外部事件四类风险。第5页5一、关于操作风险管理2、主要特征操作风险是银行“开门即来”的最古老的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多样性、分散性),且不能给银行带来利润(不对称性),是纯粹的风险。但具有内生性为主的特征,因而绝大多数是可控的。6一、关于操作风险管理3、操作风险的影响直接损失:“破财”——财物损失;“受罚”——监管/内部处罚间接损失:“分心”——整改成本;“毁誉”——声誉损失冰山原理: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6至53倍。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因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仅次于信用风险。从银行业暴露的案件情况看,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能转化为损失的几乎都与操作风险有关。7一、关于操作风险管理4、操作风险的管理十项原则1)营造适宜的管理环境□强调董事会必须了解主要操作风险,核准并审核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强调内审部门全面、有效、独立的监督□强调高级管理层的职责第8页8一、关于操作风险管理4、操作风险的管理十项原则2)风险管理: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强调银行要识别和评估所有重要产品、活动、程序和系统中的固有操作风险强调银行应制定一套预警程序定期监测操作风险强调应制定控制/缓释重大操作风险的政策、程序和步骤强调应制定应急和连续的营业方案第9页9一、关于操作风险管理4、操作风险的管理十项原则3)监管者的作用□强调监管者对银行的制度要求,并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强调监管者的定期独立评估4)强调足够的信息披露,允许市场参与者评估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10一、关于操作风险管理5、操作风险的管理方法□在建立清晰完善的组织架构基础上,银行要合理运用量化工具,识别和评估所有产品、活动、流程和系统中的操作风险,计算应对这些操作风险所需提取的资本准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进行充分识别、计量、监测、预警,事件发生后以准备准备结合各种手段及时控制、处理风险,避免更大损失。□风险计量提供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即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第11页11一、关于操作风险管理(三)银行案件与操作风险银行案件风险本质上是操作风险。操作性风险是产生案件的主要根源,案件是操作风险的重要表现形式。从风险角度看,案件风险属于操作风险的范畴。第12页12二、案件形势和重点(一)案件形势判断1、“严峻”:案件数量、金额居高难下;时有反弹,时有大案;防控基础依然薄弱;隐患严重;内外部形势复杂,整体防控情况并不乐观。2、“困惑”:治理艰难,防不胜防;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何时是尽头?第13页13二、案件形势和重点(2)案件重点业务领域为主。存款业务:挪用、侵占客户存款,空存盗支银行资金,吸储不入账等。贷款业务:虚假授信、冒名贷款、贷款诈骗、违法发放贷款、收贷不入账、账外经营是贷款业务领域的主要案件风险等。“三名贷款”问题突出。票据业务:虚存保证金或以贷款作保证金、签发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滚动连续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克隆或假票诈骗等。第14页14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一般贷款流程图第15页15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一)信用等级评定、统一授信1.主要风险点2.风险表现(1)客户提供虚假评级资料、财务报表,骗取授信。(2)银行(信用社)工作人员和外部人员串通,人为调整评级结果。(3)授信工作人员未按有关规定实行关系人回避,影响评级的真实性。(4)未按规定对关联企业、集团客户实施统一授信,导致借款人提供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相互担保,造成对关联企业、集团客户授信失控,套取银行(信用社)信贷资金。第16页16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一)信用等级评定、统一授信3.防控措施(1)严格审核企业财务报表,加强与财政、税务及工商部门的联系,定期将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与有关部门进行核对,确定其合法性、完整性和真实性。(2)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关系人回避制度,相关人员不得参与对关系人的评级、授信。(3)对单一客户提供的贷款、承兑、贴现、信用证等表内外业务要全部纳入授信范围,实行综合授信管理。(4)中小金融机构对辖内同一法人客户的授信,由法人客户所在地分支机构一家办理,避免多头授信。(5)对关联企业、集团客户加强统一授信管理。第17页17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二)贷款申请与受理1.主要风险点2.风险表现(1)不具备借款主体资格的法人类客户与银行(信用社)工作人员相互勾结,伪造资料,受理借款用途不合规、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不合法、借款人没有合法的还款来源、借款人有重大不良行为记录等不符合贷款条件借款人的贷款申请。(2)银行(信用社)经办人员按照机构负责人授意,受理不具备借款主体资格的法人类客户贷款申请。(3)受理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贷款用途不明确不合法、借款人不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贷款申请的数额和期限不合理、借款人信用状况差、有重大不良信用记录的个人贷款申请。(4)银行(信用社)工作人员本人或与他人勾结,伪造资料,或假冒他人名义办理贷款申请。第18页18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二)贷款申请与受理3.防控措施(1)严格按照规定对申请贷款的条件进行审核,对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提供虚假资料、生产经营和贷款用途不合法、还款来源不足或不具备还款能力、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等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不得受理。(2)对内部人员介绍特别是领导介绍(授意)受理的贷款应登记留存记录。对明显违规,抵制无效的,银行(信用社)经办人员要向上级机构或监管部门报告。第19页19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三)贷前调查1.主要风险点(1)借款人及担保人的主体资格。(2)法定代表人和经营管理团队的资信情况。(3)贷款的真实用途。(4)借款人还款来源及还款能力。(5)担保人的担保能力。(6)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还款与担保意愿。(7)中介机构等出具的相关文件资料。第20页20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三)贷前调查2.风险表现(1)借款人和担保人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经营范围超过法定注册登记的范围,经营期限超过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期限,未进行年检登记,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2)借款人从事特许经营行业,但未取得特许经营行业许可或伪造特许经营许可证,导致借款人不具备贷款条件获取信贷资金。(3)调查人员与借款人内外勾结,编造虚假信贷资料或对发现的重大问题故意隐瞒不报,导致借款人非法获取信贷资金。(4)借款人虚构贷款用途骗取信贷资金。(5)担保人无代偿能力或代偿意愿。(6)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评估报告。(7)借款人不良信用记录未被揭示。(8)具有关联关系的集团客户在多家金融机构多头取得贷款,以及相互提供保证担保,导致贷款担保虚化。第21页21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三)贷前调查3.防控措施(1)贷前调查应配备专职调查人员,坚持双人实地调查,属关系人的应予以回避。(2)信贷调查人员应准确了解借款人信息,真实反映借款人真实情况,调查人员要对贷前调查的真实性负责。(3)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或其他渠道查询借款人、担保人、共同还款责任人(配偶)以及关联企业的信用记录。全面了解借款人、担保人目前的负债和对外担保情况,掌握借款人、担保人授信履约能力和现状,了解掌握集团客户在多家金融机构多头融资和交叉担保的情况。(4)通过查阅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情况进行分析,对账账、账表、账实进行核对,调查其生产经营的合法性、收入来源的稳定性,了解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足,核实担保人的担保能力。(5)将企业是否涉入兼并(被兼并)、盒子、分立、重大诉讼、破产等事项,列入调查内容。(6)对内部人员介绍特别是领导授意受理的贷款应严格调查程序。特别关注贷款企业法人及股东、高管人员的社会关系和资信状况,防止违规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或发放借、冒名贷款。第22页22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四)贷款审查1.主要风险点2.风险表现(1)调查和审查工作为同一人员完成。(2)审查人员按照他人授意进行审查或隐瞒审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3)与客户串通,向有关审批人提供虚假审查报告。(4)风险评估没有真实反映贷款风险。(5)审查通过不具有主体资格、基本要素不全、不符合信贷政策以及信贷风险突出的贷款业务。第23页23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四)贷款审查3.防控措施(1)落实审贷分离,单独设立贷款审查岗,形成有效岗位制约。(2)信贷审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查内容和不同信贷业务审查的具体要求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查,明确提出审查意见和防范风险及控制措施,对审查内容真实性、合法合规性负责。(3)对审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疑点,必须进行换人核实调查,予以确认并作出详细说明。第24页24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五)贷款审批1.主要风险点2.风险表现(1)贷款审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贷审会)构成不符合制度规定。(2)未经贷审会审议直接审批贷款,或逆程序审批贷款。(3)参加贷款审批会议人员未达到规定人数审批通过贷款。(4)越权或变相超越权限审批贷款。(5)贷审会审议通过不符合贷款条件、信贷政策或明显化整为零的贷款。(6)审批人擅自审批发放须经贷审会审议而未审议的贷款。(7)审批人强行审批发放贷审会未通过的贷款。(8)贷审会成员审议意见不明确,审议记录不留存,致使责任不清。(9)指使、暗示贷审会成员审批通过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第25页25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五)贷款审批3.防控措施(1)严格授权管理制度,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严禁越权或变相越权审批贷款业务。(2)贷审会要按照规定程序审批贷款,严禁逆程序、缺程序或简化程序审批贷款。坚持集体审批原则,参会的贷审会成员必须签署明确的意见及理由。(3)审贷会人员结构、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审批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禁接受他人暗示或授意、暗示他人支持不符合条件的贷款审批。(4)严禁审批违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明令限控行业企业的贷款,严禁办理贷审会没有审议通过或未经审议的信贷业务。(5)上级信贷管理部门和稽核监督检查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贷审会会议记录进行查阅,对贷款审议不尽职,违规审批贷款的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第26页26三、一般贷款业务为例(六)签订贷款合同1.主要风险点2.风险表现(1)不执行、未落实审批意见,或擅自变更审批条件发放贷款。(2)合同主体不真实,合同签订的当事人非实际借款人和担保人。(3)各类申请书、合同、通知书、清单、协议等使用不规范,或内容填写不齐全、不准确或签字不真实。(4)合同文本使用错误。(5)非格式化文本未经法律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