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览会起源及发展概况大纲第一节、世界博览会发展概况一、世界博览会溯源二、世界博览会开端及发展第二节、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变迁与时代发展一、19世纪中叶:技术中心主义时期二、20世纪上半叶:战后恢复与和平期望三、20世纪下半叶:战后恢复与多元化主题四、21世纪:人文与自然,环境与家园第三节、世界博览会精粹一、世界博览会一览表二、世界博览会历史选粹课件知识点汇总T01:世界博览会溯源T02:世界博览会开端及发展T03:19世纪中叶:技术中心主义时期T04:20世纪上半叶:战后恢复与和平期望T05:20世纪下半叶:战后恢复与多元化主题T06:21世纪:人文与自然,环境与家园T07:世界博览会一览表T08:世界博览会历史选粹正文第一节、世界博览会发展概况一、世界博览会溯源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的交易活动往往都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而这些交易的时间,地点,方式往往都是不固定的,交易的人员及物品范围也比较小。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零散式”的交易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分工细化,剩余物品的增多,人们交易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交易活动逐渐由“零散式”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固定式”集市,交易的范围及参加交易的人员也逐渐扩大,并逐渐发展为以城市甚至国家为组织者形式的集市。在这些“固定式”集市中,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特别是18世纪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物品交换已不再是集市中唯一的形式。以“宣传”、“展示”特别是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或是炫耀物力,财力等也逐渐成为集市中重要的一员。相比之前的交易活动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和生活需要所进行的物资交换来说,这种“展示”形式的出现,标志着人们的交易活动已经超越了“集市”功能,这可以说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这种超越集市功能的交易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当时波斯国国王为了炫耀本国的财力、物力举办了一次空前的“展览会”,以陈列财物来威慑邻国。而真正意义上的不以出售商品为目的,而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宗旨的展览会于1791年在捷克布拉格首开先河。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交通的发展,举办世界性展览的条件逐步成熟。到19世纪,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展览会逐渐兴起,展品和参展商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城市逐渐扩大到全国,再由国内逐渐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二、世界博览会开端及发展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851年5月1日,英国在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举办“伦敦万国工业大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欧美十多个国家参加了这次展期为140天的大型博览会。展馆由钢铁构架和玻璃墙建成,被称为“水晶宫”。这次博览会上没有直接进行交易活动,而以展品的展示,评比、工艺交流等为目的,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及各国先进的工业展品。这种以“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形式也成为了以后各国举办世博会的蓝本。由于“伦敦万国工业大博览会”昭示了博览会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新生产技术及生活理念的交流的重大转变,因此被一致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为世博会的开端。至今,世博会已先后举办了40多届,已成为世界各国、各企业展示各自产品、技术和信息交流的全球性平台。在世博会发展的历程中,有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个是《国际展览会公约》的签订和国际展览局的成立。1928年11月22日,来自31个国家的代表在由法国政府召集的巴黎会议上,正式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协调和管理世界博览会的建设性公约,即《国际展览会公约》,并成立了执行机构——“国际展览局”(BIE,BureauofInternationalExpositions),总部设在巴黎。博览会由此将其单一的商品买卖功能逐步扩展为物资的交流和文明成果的展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随之从简单的商品交换、买卖关系演变为对生产技术的交流、文明进程展示和对理想生活的企盼。第二个里程碑是1933年的美国芝加哥世博会。这届世博会是第一届有明确主题的世博会,从而使其成为世人眼中世博会历史的另一种开端。以后的每届世博会都效仿芝加哥世博会,“主题”已成为其不可缺少的元素。这种明确的主题形式也优化了每届世博会的编配,方便了世博会的策划和运作,更体现了世博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美国芝加哥世博会还开创了大企业在世博园区内建专馆的时代,这种设计也进一步促进了新产品的展示和新技术的交流,为以后的世博会提供了极佳的蓝本。第二节、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变迁与时代发展一、19世纪中叶:技术中心主义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期。由于该时期的世博会都没有明确的主题,展示也就主要集中在各国在工业革命中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上。因此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技术中心主义时期”。在1851年英国举办的“伦敦万国工业大博览会”中,展示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设备: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桥梁等大型模型。参观人数达630多万人次。随后,西方各国对世博会在展示国力和促进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产生了浓厚兴趣。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又创新意,博览会中举办了艺术展,展出了名家名画,同时还首次展出了混凝土、铝制品和橡胶,并开创了外国首脑光临参观博览会的先例,此后,许多世博会举办国都要邀请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参观世博会。一方面是扩大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档次。1862年伦敦世界博览会新添了音乐会的形式,演奏音乐精品成了世博会的节目之一,从此许多世博会效仿这种做法,除了举办国在展览期间,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外,还邀请参展国家的文艺团体进行演出,进行文化交流,活跃了会场的气氛。1867年巴黎开创了一种新的博览会形式,以各参展国的建筑风格搭建各国展馆。在这次博览会上,电灯塔、海底电缆、水力升降机、滚珠轴承等工业新产品首次亮相。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在博览会会址上建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处的有轨电车轨道,突出交通设施的作用。1878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更具特色,各种新发明异彩纷呈,例如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都是划时代的发明,在娱乐宣传方面,博览会当局制作了一个可高升1500英尺的大气球,格外引人注目,这次世博会专门建了一座水族馆,特别是首创了在世博会上召开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世界会议,如维克多、雨果主持的艺术与文学遗产会议,以及邮政会议、货币会议和度量衡标准化会议等。时至今日,在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同时,举办各种学术讨论和科技交流活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些相互交流,丰富了世博会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世博会的效果。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法国政府于1889年在巴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为了庆祝这次盛典,在博览会场特意建造了一座博览会的主题塔——埃菲尔铁塔,它后来成为法国和巴黎的象征。这次博览会吸引了3200万参观者,其中350万人登上了新落成的埃菲尔铁塔。博览会中展出了各种蒸汽机、电动机;会场内建立了非常便利的交通设施,这一明智之举解决了每天十多万观众的交通问题.事实表明,主办世界博览会,观众的疏散和会场的交通问题都是首要考虑的课题,最近举办的几届世博会.都采用了缆车、空中单轨列车或大型宽体巴士来解决观众的交通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世纪末,电的发明和应用,使其成为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会上展出了电气火车,博览会电子宫装点了几万个灯泡把黑夜照得亮如白昼。这次世博会的创新是专设了妇女宫,展示了“妇女们参加社会劳动,摆脱数百年来的附属地位”。19世纪的历届世博会展现了一个非凡的“发明时代”,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充分展示出人类工业文明在当时的最新成果。工业革命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极大地推动了世博会的发展。二、20世纪上半叶:战后恢复与和平期望20世纪上半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对世博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世博会仍然在困境中继续发展。1900年,在世纪之交的时刻,巴黎举办冠以“世纪总结”之名的世界博览会,介绍地铁,展示19世纪的成就。参观者多于以往历届。4年后的1904年,新的世界博览会在美国圣·露易斯举行,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1915年,为了庆祝连接两大洋的巴拿马运河开通,美国在旧金山举办了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1933年,美国为庆祝芝加哥建市100周年,举办了芝加哥世博会。这届世博会的背景是美国从30年代经济萧条中开始复苏。共有47个国家参展,3830万游客参观。正如之前筹划的那样,芝加哥世博会的展品集中展示了科学在工业生产中的成果。工作中的炼油厂、电控拖拉机、牙膏装管线、面包生产线统统被搬到现场,参展商则运用电影、立体布景、露天表演等娱乐方式吸引目光。工业化的极致呈现一刻不停地挑战着世人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底线,或许就是这里触发了卓别林创作《摩登时代》的灵感。国外展商中,中国、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日本、瑞典、乌克兰拥有独立展馆。该届世博会也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此后,各届世博会都有确定的主题。另外该届世博会允许大企业设立专馆,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从而开创了大企业在世博园区内建专馆的历史。会后,有人评价其吹响了工业时代机器代替人的号角。总的来说,芝加哥世博会无疑是相当成功的。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则将主题确定为“通过竞争获取和平”,在展示新技术的同时,表达了参展国对和平的期望。1937年法国巴黎世博会的主题则为“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引入了更多的人文观念。1939年旧金山世博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后一次世博会,它有一个热忱的主题:“明日新世界”,表达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愿望。相应的,尼龙、录音机、塑料、电视机等新技术产品登台亮相。从展示的内容上看,20世纪上半叶的这些世博会基本沿袭了19世纪“技术中心主义”的理念,但也明显加入新的元素。由于战争的影响,这时期的世博会明显带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及对和平世界的期望。另外也可以看到从工业革命中诞生出来的博览会,目光也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开始关注人文和艺术,为此后的世博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三、20世纪后期:战后恢复与多元化主题二战后,世界人民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重建家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首次世博会在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幕。该届世博会的主题是“科学、文明和人性”,意在重建家园及重拾对科技进步的信仰。世博会的标志物是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象征着人类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1962年美国西雅图举办了一次规模不大的专业性的博览会“太空时代的人类”。博览会展出了新的先进科技,自动售货机和单钢轨铁路,使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64年为了纪念纽约建城300周年,纽约又一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虽主题的格调高雅“通过理解走向和平”。然而这次世博会浓重的商业气氛,使观众驻足不前,失去了纪念活动的意义。1964年6月,日本政府决定申办1970年世博会,并由日本大阪承办,并在1965年9月获得举办权。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致力于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大阪世博会与东京奥运会的申办,极大地鼓舞了日本民族。大阪世博会吸引了7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参展,游客人次超过了6400多万,是迄今为止历史上参观人次最多的世博会。这届世博会大大推动了大阪的交通、高档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推动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城市群的形成。对日本战后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布局有极大意义。除了战后恢复以外,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类在科技进步中的反思也极大地推动了世博会的发展,并使世博会主题更加多元化。自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探讨了“科学、文明和人性”之后,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确定了“太空时代的人类”为主题,1970年日本大坂世博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85年日本再次举办世界博览会,会址是在新城筑波市,一座距东京50多公里的全新科学文化城。博览会的主题是:“居住与环境——人类的家居科技”。在人类科技进步的反思方面,为了使公众和政府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