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对工科学生的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对工科学生的意义摘要:文章探讨了自然辩证法在工科教育中的特殊的作用和特殊功能及其在提高工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Abstract:Thispaperprobesintothespecialeffectandfunctionof‘DialecticsofNature’inengineeringeducation,andtheactioninraisingtheabilityofscientificresearchofengineeringcollegestudents.Keywords:dialecticsofnatureengineeringcollegestudentscientificresearch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对工科大学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自然辩证法课在改善和完善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新其思维方式、开拓其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学生的们的普遍欢迎。一、自然辩证法在工科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一)知识结构的改善与完善工科大学生是学习工程技术的,将来也是要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因此,工科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好、学精自己的专业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知识上。但是,仅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足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或科技工作者。首先是因为,一方面在现代技术教育中,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而另一方面,现代技术问题又越来越综合化,任何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往往要涉及许多学科领域,不仅需要本专业的知识,而且需要相关学科知识的配合。如现代数控机床技术,不仅涉及到机械,而且与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等密切相关。因此,现行的越来越专门化的技术教育与技术的一体化发展趋势是相背离的。其次,技术与社会密切相关,任何技术都是由社会中的人去掌握和操纵,任何一件技术产品又都是为社会服务,供社会所“享用”。技术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技术知识,而且必须了解必要的社会知识。如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机器时,要使操作人员方便省力,必须懂得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要使产品外观美观漂亮,还得掌握一些心理学与美学的知识;还有诸如经济学、社会学等也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缺乏这些知识,有些设计尽管从技术本身考察合理可行,但由于外观设计“傻大黑粗”,操作费工费力,成本昂贵等,未必为社会所接受。而现实中,工科学生不仅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狭窄的专业中,而且非常缺乏社会知识;因此,就必然会出现有些学生在学校“高分”而在实际工作中“低能”的现象,空有满腹经纶而无用武之地,宏伟的设想、设计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教育没有帮助他们找到技术与社会的联络点。而自然辩证法恰恰在这方面弥补了现行教育的不足。首先,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它不仅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而且也把技术本身作为整体来考察。它使得学生们从哲学、社会的高度上认识到,技术本身也是一个体系。社会中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联系起来存在于社会之中。就工科院校的教育体系来说,虽然设立了各门专业,但各门专业之间是紧密联系着的。任何一个专业都不能脱离其他专业而“孤军深入”,相关或相邻学科的超前和滞后发展往往对该学科也有制约和影响。如学机械专业的,并不能把“电类”专业的知识认为是事不关己,机电一体化才是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得不在愈来愈狭窄的专业领域内从事学习与研究,甚至使一些人沦为狭隘分工的奴隶,但同时也使得各专业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之一的维纳曾经说过:“在科学的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的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被忽视的无人区。”因此,工科学生不应也不能囿于自己狭窄的专业,从认识上打破专业“壁垒”,拓宽专业面,广泛吸取各类专业的知识素养,这样才不会眼光狭窄。另外,学习自然辩证法,也能使学生摆正本专业在整个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他们能够辨证的认识自己专业的优与劣、冷与热。使他们认识到:从技术本身来说,任何专业无所谓优与劣,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的确存在着“热门”与“冷门”的专业之分,但也不能以为自己选择了“热门”专业自以为优越而悠然自得,也不能为自己学了“冷门”专业就悲观失望而自暴自弃。应该看到,一个人选择了“热门”专业,并不能因为其“热”而注定会有所成就,也不会因为学了“冷门”专业而必然无所作为。一个专业的“冷”与“热”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从而可以解决许多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其次,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来研究,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要发挥其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不仅仅是由其自身所决定的,而是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作为一个技术工作者,“高精尖”和广博的知识面是形成其技术能力的基础,但技术能力的发挥和运用却需要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学习与掌握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知识或许并不能提高一个人的技术能力,但却是制约其技术能力能否发挥或充分发挥的实在因素。因此,学技术或从事技术工作并不意味着只学好专业,好需要掌握与技术和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知识。只有这样,才更有可能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做出成就。(二)科学技术通向哲学的桥梁毋庸置疑,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无论科技工作者能否自觉地认识到,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又会在他们的研究活动中起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思维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恩格斯语),辩证思维能力是现代科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一名优秀工程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与社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其才能的充分发挥。目前工科院校大都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对工科学生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们终归只是一般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概念,辩证法在他们头脑中还是抽象的、甚至是模糊的,更谈不上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直到大学四年级,很多同学还存在着这样的困惑:既然辩证法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最高最好的思维方式,可为什么就不能在科研实践中应用呢?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自然辩证运用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的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的变化,又从逻辑上阐释了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具体介绍了具有哲学素养的一些现代科学家的科学实践体会,使同学们认识到了科学技术与哲学间的本质联系,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科学技术通向哲学需要一座桥梁,即自然辩证法,从而克服了他们中间存在着的把科学技术与哲学关系简单化的倾向,进一步地明确了确立良好的哲学素养对科技工作者来讲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其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自然辩证法这个桥梁,学生们能够正确地把握科学技术与哲学的联系,对他们树立辩证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自然辩证法在工科教育中的特殊功能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当然也具备其他政治理论课的一般功能,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人生观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但自然辩证法与其他政治理论课又应当是同中有异的。我们知道,人才的基本要素包括德、才、学、识、体等几方面,其中,德是灵魂,是成才的政治方向;体是成才的物质前提;学、才是人才成长的关键要素。因此,学校教育投入了主要力量来培育人才的“德、才、学、体”等方面,其中,马列理论课、德育课以及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高尚道德的树立起了决定作用;“学”是学校教育的重心;在“体”方面,体育达标已成为合格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才”无疑受到每一位学生和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而唯独“识”,这个人才结构中无形的但又至关重要的要素却受到了学校教育的忽视、轻视和冷落,没有一个专门的课或相应的部门来培养学生的见识成长。清代章学诚说过:“夫才需学也,学贵识也;才而不学,是为小慧;小慧无识,是为不才”。可见,在才、学俱备的情况下,科技工作者的“识”对其能否成才及成才层次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人有远见卓识,也有人见识短浅,但“识”非先天性因素,它也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而得到培养和提高。识,即见识,通常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做出科学预见的能力。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识的作用,在宏观上表现为对科学技术总体发展趋势和本专业学科领域学术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在微观上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对研究课题的敏锐选择上。要提高科技人员的见识水平,必须使其了解科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还要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这样才能正确地预见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只有有了对未来的准确把握,才能看准方向,少走弯路,尽快尽好地成才。而自然辩证法在提高工科学生见识方面可以说填补了现行教育的一个缺口,它通过系统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从哲学、社会的高度对科学技术的考察,使学生们了解了科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也懂得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见识能力,为他们今后成才、乃至成大才必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自然辩证法增长工科学生的见识功能是其他政治理论课和德育课所不能取代的。三、自然辩证法提高了工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吸收和接受大量的现代科技知识,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对他们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即科研能力的培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知识的涌现,使得大学知识传授的任务越来越重。新课程、新内容的不断增加补充,使得学生和教师皆“疲于奔命”,学生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听课、写作业及应付考试上,对科研无暇顾及,根本谈不上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知识的创新,许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泯灭,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还给科技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认为科研是一件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在大学四年级,绝大多数工科学生的科研几乎是个空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继承前人的知识,归根结底是为了创新。如果我们培养的是只会继承而不会创新的大学生,这无疑于是培养“书呆子”。爱因斯坦说过: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来。而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样也是需要学习和锻炼的。而自然辩证法又正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方面赌了现行教育的一个漏洞。它系统地介绍了如何搞科学研究以及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的一般方法。通过科研方法论的学习,使许多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神圣而不神秘,只要真正掌握了科研方法论,人人都会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在“爆炸”,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大量涌现的新知识都“压缩”在短短的四年大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他们具有渊博的知识,而是培养他们具备解决社会与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与其单纯地灌输新知识,倒不如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慧入手,这样做必将事半功倍。而自然辩证法正是工科大学生知识结构中必不可缺的“活化剂”,这也是自然辩证法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参考文献:[1]孙玉忠,自然辩证法何以为科学技术学[D],中国期刊,2002.8[2]王前,王娜,理工科大学“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对学科发展的影响[D]中国期刊,2009.10[3]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全国工程硕士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4]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自然辩证法新教程邬焜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5]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魏忠英群众出版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