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阴虚论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脾阴虚论治【中医基础版】关于补脾阴的药,古今医家论者甚少。脾者,喜润而恶燥。脾病为虚者多而实者少。其虚主要是脾气虚和脾阳虚,而脾阴虚相对较少见,故其立法方药亦较少。脾阴虚之主要症状为纳呆食少、腕腹胀满痞闷、大便溏或干结难出,脾阴虚常兼见气虚,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濡而略数。临床我们较为常见的补脾阴的方剂就是《局方》里的参苓白术散,其中主要是怀山和扁豆偏于补阴,然该方中的配伍主要还是以脾气虚为主,其参、苓、术、草等都是以健脾益气为主的。在补脾阴的药物选择当中我个人认为应该首选怀山、扁豆、太子参等,其次是白芍、麦冬等。怀山味甘性平,入脾肾经,以益气养阴为主,其补而不腻,正中脾喜润而恶燥的特性,扁豆健脾止泻,太子参健脾益气生津,皆为气阴并补之药,且其性较缓和。张锡纯有薯蓣丸为治脾阴不足的方剂,其单味怀山(薯蓣)大剂量的应用,是仿独参汤之理也。张锡纯对石膏的应用可谓出神入化,但其对山茱萸和怀山的使用亦有其独到之处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症状描述时间:2015-05-1913:24:11来源:求医网脾阴虚,病证名。脾阴失调一般是指脾的阴液失调,即脾阴虚而言。脾阴虚多由饮食不节,如恣食辛辣、香燥,酗酒等,导致火气伤中,耗伤脾阴,或积郁忧思,内伤劳倦等,使虚火妄动,消烁阴津,暗伤精血,从而损及脾阴,或因肾水亏乏,不能滋脾而致脾阴不足。此外,湿、火、燥等邪气久羁中州,或长期妄服刚燥辛烈之晶等,亦可导致脾阴亏损。脾阴虚以食欲减退、唇干口燥、大便秘结、胃脘灼热、形体消瘦、舌红少苔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职司水谷运化。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共同配合,完成纳运水谷,化生气血等生理活动。脾脏与胃腑,在五行均属土,一为阴土,一为阳土,两者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脾阴虚常易于合并胃阴不足,而胃阴虚又常兼见脾阴虚之象。但两者还有一定的区别,脾阴虚多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阴精暗耗;胃阴虚多由热病伤津所致。前者多表现为味觉障碍,常感味觉欠佳、食欲减退、口唇干燥、大便秘结,而后者易于出现饥不欲食、消谷善饥、干呕呃逆等。来源地址:症状起因时间:2015-05-1913:28:47来源:求医网脾胃为中土,脾属阴土,胃属阳土。自古医家,言脾阳者八九,述脾阴者一二。叶天士云:“太阴阴土,得阳始运。”临床实例也支持脾病以阳弱为多见,治疗时用阳热之劑,每能获效。然而阴阳是互根的,无阳固然阴无以生,而无阴则阳亦无以化。例如时病因温热、湿热、暑、火等邪袭人,由表人里,由卫人气,先是胃阴大伤,继之累及脾阴耗损。正如《温病条辨》所云:“寒湿多伤脾胃之阳,湿热多伤脾胃之阴,脾属土,虽喜燥恶湿,然燥太过则草木枯槁不荣。”此刻既要清养阳土,也应滋濡阴土,方为万全之策。《素问•示从容论》云:“四肢懈堕,此脾精之不行也。”《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上述经文,无疑是开脾阴学说的先河。发生脾阴虚的来由,除上述温热等邪的耗损外,尚有:①过汗、妄下及温热药的误治;②《症因脉治》指出的“意外思虑,失饥饱伤,脾土真阴受伤。”由此可见,外感、内伤以及误治等,都是形成脾阴虚的因素。当脾阴虚证形成后,其外在表现,一为运化无权,诚如《血证论•男女异同论》所云:“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二为阴血耗损,肌体失养。三为阴不制阳,虚火内燔。其常见外在症状有:形体赢瘦,面色萎黄,肌肤不荣,神情疲惫,少寐,五心烦热,口干唇裂,甚则口糜多日不愈,饮水不多,不饥少纳,食后腹胀,脘痛,嘈杂,泛恶,大便溏薄或虚秘。在妇女则多见月经错后而量少,色淡。舌红少津、少苔或光剥,脉细数或濡数。其中以舌红少津、少苔,口干唇燥,脉细数无力,面色萎黄少华等为脾阴虚证的主症。来源地址:症状检查时间:2015-05-1913:57:47来源:求医网脾阴虚为中医的病证名称。中医检查脾阴虚一般采用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脾阴虚的患者腹胀纳少,食后加剧,大便干结难解,形体消瘦,肌肤干燥,手足心热,口干唇红,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无力。经言:“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能助胃消化水谷并运至全身。唐容川《血证论》亦谓:“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脾阴能助脾之运化,并能濡润五脏,营养肌肉筋骨。脾阴不足则脾运化失常,胀满、便溏之症生矣。《景岳全书》:“劳倦伤脾而发热者,以脾阴不足,伤则热生于肌肉之分。”《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脾主四肢,故脾阴虚患者可见四肢烦热之症。取名建中者,建立中气也。临床上脾阴虚的患者多见不知饥饿,脘腹胀满,大便溏薄,手足烦热等症,其舌多见淡红少苔或无苔,脉多细数。来源地址:症状诊断/鉴别时间:2015-05-1913:40:54来源:求医网脾阴虚指脾精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多见于各类营养不良证。脾阴虚需要与以下症状进行鉴别。1、脾气虚:脾气虚为脾的功能失调的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病理变化,主要以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为主,并伴有全身性气虚表现。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2、脾阳虚:脾阳虚常是脾气虚进一步发展的病理结果,亦可因过食生冷,或过服寒凉药物,直接损伤脾阳而成。脾阳虚常累及肾阳而成脾肾阳虚之候。脾阳虚不仅有脾气虚的表现,且常表现为温煦机能减退,寒从中生。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暗,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3、中气下陷:脾气下陷或中气下陷、气虚下陷,多由脾气脾阳不足,中气虚损,或久泄久利,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因而使脾气虚衰,功能减退,脾气升举无力,反而下陷所致,常为全身气虚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气虚和气陷两种病理变化。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4、脾不统血:脾不统血多由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所致,其病机主要在于气不摄血,故临床表现,除见脾气虚或脾阳虚征象外,还有各种出血等,脾阴不足是脾的阴液不足,常与胃阴不足相兼出现。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来源地址:脾虚治疗/预防时间:2015-05-1914:10:06来源:求医网脾阴虚的治疗方法:《内经》确立了“甘淡滋补脾阴虚”的治疗原则。如《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素问·刺法论篇》曰:“令脾实……宜甘宜淡。”脾为太阴湿土,无湿则不能行稼穑之能,湿盛则壅滞,故滋补脾阴之药多为甘淡之药,甘则能补,淡则能利,补而不腻。山药、白芍、薏苡仁、莲子、黄精、芡实、白扁豆等,皆为补脾阴之良药。山药,《本草求真》载其“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气虽温而却平,补脾肺之阴。”寿甫喜用山药,对于阴虚泻痢之症多用之。其薯蓣粥,薯蓣鸡子黄粥等方,验之临床,简便且灵验。薏苡仁甘淡平和,服之能益阴利湿。《本草乘雅半偈》:“薏谐意,意者,脾藏之神用,故主脾藏失用。”莲子,《本草求真》:“气禀清芳,味得中和,甘温而涩,究皆脾家药也。”黄精,色黄入脾,质黏软而滋阴。《本草求真》:“究其黄精气味,止是入脾补阴,若使挟有痰湿,则食反助痰。”芡实,《景岳全书》谓其“味甘,气平,入脾肾两脏,能健脾养阴止渴”。白扁豆,《名医别录》谓其“味甘,微涩,主和中,下气”。观吴澄《不居集》之理脾阴正方,中和理阴汤等诸多滋补脾阴之剂,多以上述诸药为主,佐以补气行气之品,使其补而不滞。脾阴虚的预防措施:日常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宜进食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等。忌食辛辣香燥、油腻炙煿之品,戒除烟酒。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情绪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创伤。2、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必要时经常在腹部戴一块棉肚兜。夏季亦不可贪凉露宿。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内养气功,保健操和太极拳。来源地址:罗大伦的博客——缪希雍的脾阴理论——兼谈儿童脾阴虚的症候(2013-06-0707:43:35)这篇博文,是介绍缪希雍的关于脾阴不足的论述的,爱好中医的朋友们可以参阅。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我在《百家讲坛》讲过他的故事。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但他勤求博学,不但于医书典籍中孜孜探求,而且还游走四方求学,终成一代名医。他身负岐黄绝技,救人无算,以布衣游宇内,享医名于世凡四十年。缪氏不但于医经医方无不精通,而且于本草之学尤有心得,他的诸多学术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脾阴学说,是缪希雍对中医理论的贡献,缪希雍对脾胃的重要性极其关注,他认为:“谷气者,譬国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则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所以他认为“治阴阳诸虚病,皆当以保护胃气为急”。但是,在缪氏之前,医家对脾阳与脾气关注较多,比如金元时期李东垣便非常重视脾阳、脾气之证治并创立益气诸方。而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任何脏器,有阳便有阴,脾脏也不应例外。所以缪氏提倡之脾阴证治,发前人之未发,为中医理论增添了新的基石。但是,在缪氏之后,脾阴学说并未引起医家的足够重视,今天,在众多中医教材中,对此甚至少有论及。而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疾病类型也随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缪希雍的脾阴学说,此时则有着特殊的价值。脾阴不足的病因脾阴不足之证,多于饮食不节相关。有过于喜食肥甘厚味者,因肉食积滞化火伤阴;有过于喜食炙烤辛辣者,因辛辣热性伤阴;还有因为久病,津液耗伤,导致脾阴不足者;亦有因劳倦思虑过度,思虑伤脾,因此有伤及脾阴者。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发现引起脾阴不足的原因,有了新的变化。现代社会许多肉类皆是养殖所出,在养殖的过程中,牲畜在饲养过程中会被喂养一些添加剂,其中甚至有激素类药品,这种情况,会导致肉类成分的改变,引起食用者体质的改变。目前,我们发现大量儿童出现脾阴不足的情况,其中相当比例的孩子喜食肉类,这是一个新的趋势,脾阴不足与肉食中添加激素的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需要继续深入。脾阴虚的诊断标准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妇人门》王氏医案中,患者“产后腿疼,不能行立,久之饮食不进,困惫之极”。缪希雍诊断后,判断说:“此脾阴不足之候。脾主四肢,阴不足故病下体。”此处,其他诊断标准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缪氏提出:脾阴不足易在下肢有所表现,这点值得我们关注。另外,在《神农本草经疏卷二》的《脾虚中满》中,缪氏提出脾阴不足的一个诊断依据:“昼剧夜静,属脾气虚”;“夜剧昼静,属脾阴虚”。这种区分方式,也值得我们关注。在后世医家中,对脾阴不足的诊断标准论述不多,在现代《中医诊断学》中,甚至少有论及,但也有对此予以关注者,比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忆勤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有所涉及,其脾阴不足的诊断标准为:“食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