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讲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2.使学生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3.使学生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4.使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二、教学要求1.对比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各自采取的方针及行动,向学生讲清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真正原因和全面内战爆发的历史责任2.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及其统治的历史事实的分析,使学生认清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独裁本质,从而能正确理解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是一种历史的必然。3.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粉碎革命的军事进攻,以及在全面内战中彻底击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历史进程,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及其领导的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从而使学生认清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4.通过对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及其政治主张的介绍,给学生讲清各民主党派所主张的“中间路线”,即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国情,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从而使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才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性选择。5.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明确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等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不符合我国国情,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作出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6.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的基本史实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而奋斗的英勇事迹的介绍,通过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的分析,使学生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三、教学内容问题一: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曾经有过和平发展的机遇,但为什么最终还是爆发了内战?问题二: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强弱胜负转化的原因何在?问题三:中间势力为什么逐渐放弃了“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最终选择了与共产党合作,协商建国?问题四:为什么说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四、教学重点1.认清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分析国民党政权陷入全民包围之中的原因和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原因,从中得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3.分析“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五、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2.如何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性选择。3.如何使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六、教学时数:3学时2七、正文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有着历史宿怨的国共两党在合作了八年之后还能否继续合作?中国时局的发展是战争还是和平?战后的中国向何处去?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中,核心、要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这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就构成了这个时期历史的基本内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抗日战争期间坚持独裁统治,在战争的中后期尽力观战避战,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随着抗战胜利的到来,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到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这方面来。他们的目的是不允许战后的中国有任何改变,要使中国仍是一个黑暗的旧中国,故而坚持独裁、内战。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则力图避免内战,争取经过和平民主道路,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政治改革,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把落后、贫穷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本讲的历史线索:这个时期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开始,止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前后共4年零2个月,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Ⅰ、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6年6月底全面内战爆发,是从抗日战争到国内革命战争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共产党在这个阶段一方面尽力避免内战,争取通过和平途径实行中国社会政治改革;另一方面也为自卫战争作了准备。蒋介石反动集团则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他们一方面进行和平欺骗,另一方面则依仗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加紧准备内战。Ⅱ.从1946年6月底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到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个阶段,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爱国、民主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政府之间的斗争,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国民党反动政府由此陷入全民包围之中。Ⅲ、从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到1948年9月战略决战前夕,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阶段。“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胜利。”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也进一步深入发展。国民党当局加紧迫害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镇压爱国民主运动。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迅速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初步形成。Ⅳ、从1948年9月战略决战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胜利的阶段。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生存的主要军事力量。随后又粉碎了美蒋反动派的“和谈阴谋”,进行了胜利的渡江作战和向全国的大进军,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上述简单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的时期。这一胜利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导致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同时,这一胜利也从根本上规定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时期的历史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仍会给我们以重要启迪。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曾经有过和平发展的机遇,但为什么最终还是通过战争解决问题?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反动派拥有远比共产党强大得多的军事力量,而且它还得到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垄断着原子弹生产的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强国——美国的支持。但国民党政权却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为什么?战争的结局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抗战胜利后,一部分民主党派的领袖人物和一部分民主人士曾希冀中国走第三条道路,然而历史的结局却是中国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学习这段历史时得到正确的答案。3本讲着重分以下四个问题进行讲授。问题一: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曾经有过和平发展的机遇,但为什么最终还是爆发了内战?(一)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翘首望治,期待和平统一。国共两党之间能否相忍为国、和衷共济,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原因中国共产党当时是真心实意想实现和平,想通过和平途径实现中国社会的改革的。为了这个目的,中共中央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就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真。这一方针的基本精神是:在不放松自卫战争准备的前提下,借助国际国内的有利条件,挫败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力争通过和平途径否定国民党一党专政,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这一方针?为什么要力争通过和平途径实现中国社会的改革?第一、有历史渊源。战后初期我们党执行的“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政策是经党的“七大”确定下来的,是抗日时期方针的继续。七大的方针就是反对内战的方针,主要是为着争取实现和平民主前途而制定的。当时毛泽东对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估计是:在国际上,英美苏三大国的团结仍然是主要的,是统治一切和决定一切的;由于存在着这一有利的国际条件,国民党有可能做出让步,与我党取得妥协;中国因此可能在战后走上和平统一的道路,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改革,建立包括各党派在内的联合政府。当然,这只是七大的一种估计。鉴于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内战、独裁的政策,七大要求全党在争取建立联合政府的同时,还必须有另外一方面的准备,即警惕内战,准备应付内战。如果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就用革命的战争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日本投降前夕,蒋介石疯狂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内战危险加剧。据此毛泽东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在估计时局发展的和、战两种可能性的同时,重点强调内战的严重危险和准备打仗。此后,形势又有所缓和。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23日在延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在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中国政局的发展趋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决定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指出:现在的情况是抗日战争的阶段已经结束,进入和平建设阶段,全世界、欧洲、东方都是如此,都进到和平建设时期。在谈到我们党今后的斗争道路时,毛泽东指出:七大时讲的长期迂回曲折,准备最大困难,现在就要实行了。希腊、法国的共产党人得了雅典、巴黎,但政权落在或主要落在别人手里;我们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大体要走法国的路,即资产阶级领导而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是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要砍头。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胡乔木回忆毛泽东》)按照毛泽东在七大《论联合政府》中的设想,抗战胜利后,我们所要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在这里,毛泽东显然根据形势的变化,降低了要求。此后,在政协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关于政府的设置,就比七大设想的国家机构的层次还要低一些,实际上还是一种承认国民党领导地位的联合政府。即便这样,中国共产党也真心愿意实现这个协议,愿意通过迂回的道路达到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目标。上述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力争和平、民主的愿望是真诚的、一贯的。是蒋介石集团顽固地拒绝和扼杀了这种真诚的和平愿望。第二,中国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战后饱受战争创伤、创痍满目的国家需要恢复建设,人民需要休养生息。避免内战,争取经过和平道路来建设一个新中国,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政治改革,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这是经历了八年残酷战争之后的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为此,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都纷纷呼吁和平。1945年8月15日,民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八字口号并提出关于时局的十项主张。成都文化界叶圣陶等200多人,也发出要求和平的呼吁,提出立即结束一党专政、无条件保障人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人民基本权利;立即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等六项政治主张。如果国民党能接受和平的要求,4在和平的条件下同各方面合作进行建设和改革,那么,即便前进的道路会因此更加迂回曲折,斗争会更加复杂,这样做仍然有利于人民,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所力争的。第三,战后国际形势的主导方面及美、苏对华政策的某些方面,有利于战后初期中国政局朝着和平方向发展。战后国际形势,有对中国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总的说,国际局势的主流是趋于缓和。和平、民主、独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对中国革命是有利的。而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及苏联对华政策中的消极方面,不利于中国革命。当时对中国政局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美苏的对华政策。首先,我们看看美国的对华政策。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帝国主义强国,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无人可比。于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