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惊理概论、毛泽东思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料的有关知识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阴理论是非。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理象或实际问题。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2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材料分析题50分III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3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世界的物质性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过程。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4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三)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1.认识与实践科学的实践观。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2.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从必然走向自由。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5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6的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7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六)资本主义的发晨及趋势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新的形态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8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丰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文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9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中国特色会主文理体有出版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10享的发展理念。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实践基础。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义命的道路新民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1的重大意义。(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五)建设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总依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六)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又总任务1.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12意义。2.社会主义的根奉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七)社会主义改手开放理论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文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3.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应、把握、引领经济13发展新常态。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贏脱贫攻坚战。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分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九)实现祖国完全统二的理论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