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建筑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地域性建筑解析作者:刘巧莉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建筑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在设计中广泛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整体地区建筑》一书的学习,梳理了地域性建筑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地域性建筑师的作品分析,总结归纳了他们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手法;以此为基础,分析当代建筑与地域性的联系。关键词:地域性;现代;自然环境;定居1.地域性建筑的理论基础1.1地域性建筑理论的发生和发展纵观二十世纪的历史,全球化发展是建筑发展的主导因素,城市建筑逐渐成为相似的现代主义风格。地区的自然条件与传统建造技术这些条件是它们很少顾及的,统一的技术手段下消除了地区的差异性,由此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关系成为了两个对立面,建筑成了体现最优工艺的产物。这些趋于同化的,逐渐丧失不同时期地域所赋予人们的归宿感的特征,成为现代建筑明显的弱点。现代城市中许多人只是简单的将现代建筑当做流行的标签,因而地域性建筑的话题在城市面貌相似,建筑形式统一的时代下,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1.2地域性建筑的概念源于对场所的感知,基于“科学取得的成就和民主的成果”。它是真正经济的,益于建设的方式。建筑作为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的文化体系,斯蒂文·霍尔曾经提出建筑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日益完善,建筑与所处地区的自然、文化等要素之间的联系构成建筑的地域特征,(1)它是从建筑产生起就有的属性。地域性建筑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大致列举如下1.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因地制宜2.设计结合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3.吸收当地的文化成就4.注重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2)1.3几种地域建筑的理论1.3.1广义地域主义所谓广义地域主义建筑,是针对某种自然条件明显区别于另一种地区类型的,融合现代的技术与材料,并且在设计中使建筑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这种建筑能够在一些相类似的地区使用与推广,促进传统地域建筑的适应性,这被称为广义的地域建筑。(3)1.3.2批判地域主义龙源期刊网批判地域性主义指一种利用建筑物所在的地理文脉信息反对现代建筑中出现的没有归属性和地域性差异性的理论态度。批判地域性主义是特别针对标准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提出的,主要是对于地区所原有的传统材料和技术重新进行解读,在认同当下所有的最新技术给于建筑的进步之上来强调地区因素的特殊性,使地区这个限制因素通过引入批判性的概念,创造出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独特性质。(4)2.建筑的地域特征2.1地区自然因素与地区建筑的互动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的需求包含从低级的生理需求到高级的心理需求的层次。在人类社会初期,建筑主要为人提供庇护场所,更多体现的是社会属性,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随着社会发展,材料的模式化与高超的技术使人类可以轻松的脱离自然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中,建筑更多的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即便是在技术发达的社会,在极端环境中,人们还是不得不面对恶劣环境谨慎做出选择,在地区建筑中,影响和决定建筑发生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和材料。2.2文化因素对地域性建筑的影响在人类面对严苛的自然环境以求生存中自然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大部分情况我们看到的是在相似的环境中,用相同材料构筑的建筑却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自然因素虽然影响着建筑但已经不是决定因素了,刘易斯·芒福德认为人类在成为“制造工具的动物”之前已经成为“制造符号的动物”。房屋已经不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构架它是体现人欲望及情感的系统。那些蕴含着文化认同感和场所精神的伟大作品在成为地标建筑的同时也连续着传统中积淀的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生活记忆,成为地区社会的心理寄托和情感归宿。3.国外建筑师对于地域性建筑的探索和实践3.1阿尔瓦罗·西扎阿尔瓦罗·西扎的主要思想成型于葡萄牙建筑的一个重要时期20世纪50年代。当时葡萄牙各方面与世界的差距,强烈的刺激了建筑的发展,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地方建筑”的独特性是西扎所极力捕捉的概念,西扎在此时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表现语言。西扎的早期作品通过对家乡本土建筑的视觉形态要素,如颜色、材料、类型、尺寸的深入探究,从中提取了典型而有价值的形式要素并以现代建筑的理念加以运用,努力将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一条地域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建筑设计道路从建筑形式与环境,建造技术等各个方面探索而出。3.2安藤忠雄龙源期刊网安藤忠雄作品中的独特个性来自于他对西方建筑和日本传统文化的双重体会认识。他的作品一贯的表现为极少的元素、素面的材质,完形的形式和强大的实体性空间,贯穿于形式、空间、材料,构造之间的逻辑关系。其设计思想的源泉,一方面来自于他对西方建筑的感悟。然而,即使如此,他仍然认为单纯的形式、素面的材质,归结于他脑海中的日本式的简约美学意识。安藤作品中的一种核心品质,对自然的感悟和抽象表现,更是来自一个日本人的直觉和感悟以及独特的哲学思考。4.总结在粗略回顾了地域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后,深刻体会到建筑是人的建筑,任何一种建筑形式都提取于地域本身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在环境中会获得方位感,那这个环境一定具有显著的特征,对于某个特定环境的熟知与心理需求,会让我们产生认同感,这都有可能是我们对场所感知的来源,场所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场所的归属感油然而生于很细小的细节,即使在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只要它曾经与人的生活像融合,对场所的认同感就可以经过最不经意的细微之处体现出来。反思目前迅速发展的城市,城市景象千城一面,本土建筑师也很少能考虑到对独特文化的保护,盲目追求现代化形式。我们应重视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地方资源的特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在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地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地域性现代化建筑的道路也是不可预知的,需要更多的建筑师探索创造出地区条件与人心靈相协调的人居环境。注释:《整体区域建筑》,张彤著,东安大学出版社,第6页《云南乡土建筑》,石克辉、胡雪松,东南大学出版社《广义建筑学》吴良镛著.[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整体区域建筑》,张彤著,东安大学出版社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