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宅相法简析一、摘要阳宅相法是古代风水术中有关居住建筑选址、布局处理及确定兴造时间的方法与理论。其中“形法”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宅内方位格局;“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此外还有“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本文归纳有关文献,对阳宅相法中的一些影响较大的主要方法、理论及其流派传承,作了简要说明。实际上,对古代居住建筑产生有深刻影响的阳宅相法,作为风水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乃是一种混杂了大量巫占迷信禁忌内容,但同时也含有很多经验科学理知的古代“准科学”。关键词:风水、阳宅、形法、理法。日法、符镇、准科学阳宅相法为中国古代风水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弥久,历代推衍应用,形成了非常复杂的体系,对中国传统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致于在研究这些建筑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众多的有关问题。概略地讲,相宅之法有形法、理法、日法之分,涉及建筑定点、定向与营造的定时。按风水流派说来,形法属于所谓“形势宗”,注重自然地理,包括生态、景观诸因素的审辨和选择,以及对应处理方法;而理法、日法则多属所谓“理气宗”,缘于古代占卜巫术系统的成分很浓,十分讲究方位、时辰的吉凶占卜与禁忌。依风水说而将建筑分类,所谓阴宅就是死者的坟墓,而阳宅则是生人居住的寓所。阳宅相法,主要指住宅的选择之法。根据住宅所处环境不同,有所谓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分别(如《三元地理》),在相法上,也各有所侧重。相比较而言,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其相宅之法多注重于形法;而井邑之宅的外部环境更多地涉及到人文因素,理法往往成了相宅的主要手段。阳宅相法中的形法、理法、日法等都各有驳杂的系统,不可殚举,本文略择其要而介绍并简析如下。二、形法:定点阳宅形法主要是对宅外视野所及的范围、即以宅为中心的整体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方法。《黄帝宅经》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概括而形象地喻明了住宅外部环境审辨选择的主要内容。简单地说,一是宅周围环境质量的评估,涉及住宅四周山岗、流水、池塘、林木以及道路、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以“辩形”、“察气”两种相宅手段来加以审察和裁成;二是宅院形态的规定,主要是其高卑大小、方圆整缺的权衡,称为“宅外形”和“宅内形”。1辨形阳宅形法的辨形之法,类同山川形法,也以“觅龙、察砂、观水、点穴”为主要内容。如《阳宅爱众篇》说:“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若有情。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转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金满盈。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还强调指出:“阳基之地,龙必欲其长,宅(穴)必欲其阔;水必欲其大合聚、大弯曲;砂必欲其大交结、大朝拱”。所谓龙、砂、水、穴,本为风水喻指自然山水及其聚结围合的场所,是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必须慎加选择的环境构成要素。对于井邑之宅,这些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远不及毗邻宅周的其它屋宇、墙垣及道路等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因此在井邑之宅的辨形方法中,龙、砂、水、穴遂被赋予了新的特殊喻义而加以应用。例如《阳宅集成》说:“万瓦鳞鳞市井中,高屋连脊是真龙,虽曰汉龙天上至,还须滴水界真宗”。《阳宅会心集》也说:“一层街衢为一层水,一层墙屋为一层砂,门前街道即是明堂,对面屋宇即为案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山川形法的许多内容,都被相应地加以变通引伸,运用在井邑之宅的外围环境景观选择或裁成修饰中。像住宅山墙形像,仿效“龙法”、“砂法”的山峦形像模式即所谓“五星形体”或“五行穴星”而加以塑造,就颇为典型(图1)。图1山墙形式的“五星形体”2察气风水说认为:“万物之生,以乘天地之气”(《管氏地理指蒙》),追求“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青乌子先生葬经》)。但因“气者形之微,形者气之著,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葬经翼》),察气或望气,便成了阳宅相法中与辨形互补,甚或更为重要的环节。如《金氏地学粹编·阳宅天元赋》中讲道:“辨明来止二气,方识嘘吸真机。更论宅神,尤多妙用;权衡内外,变化吉凶。盖内气是宅内之方隅,外气是宅外之风水”。这里,内气概为宅内场所氛围,外气则为宅外环境围合质量;既包含有生态、小气候等因素,也兼容着心理感受方面的因素。在阳宅相法中,察气的目的,就是要辨明宅内外各种气的性质,对应采取所谓“迎气”、“纳气”、“聚气”、“藏气”等方法,适当接受调理宅外环境的影响,结合宅内的布局处理,使住宅具有能够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完备质量。例如《金氏地学粹编·归厚录阳基章》讲道:“阴宅穴在地中,止穴内一气。阳宅穴在地上,不专以地气为用,兼取门气。盖清虚之仁,气本横行,门户一启,气即从门而入,其力与地气相敌。……须得门、地两旺,然后可以招诸福。门地之外又看道路。道路局势朝归者,作来气断;横截者作止气断。朝路比来龙,横路比界水,所谓三衢、桥梁同断。峤者,邻居高峻处。如艮方者有高屋,则气被障断,反从艮方还转气来,回向我宅。所谓回风反气,自高及下者,高屋多则气厚,高屋少则气浅。……空缺者,方隅孔窍,或在宅外,或在宅内,能引八风而人;关于祸福,不可不知”。这里所谓“一地、二门、三衢、四峤、五曰空缺”概称“五机”,就是阳宅相法中察气所审的五种气。它们所具有的不同性质与作用,略可作如下理解。地气。概指宅基大小高卑、土质、地温及湿度等因素及予人生理、心理的影响效果,其中也包括环境氛围所体现的家庭内聚力或亲合力。地气过强或过弱,都会使人在生理、心理上感到不适,就需要用门气或其它性质的气来进行调节。门气。门是宅院的咽喉,阳宅相法中每有“气口”之喻。实际上,门不仅为宅内外交通联系孔道,还涉及居住者的出入平安、防卫以及邻里关系的和谐或门第尊卑秩序,也制约着宅内外景观、小气候调节等因素,门气即概指这诸多宅内外环境联系制约因素及影响。门气不宜过强或过弱。例如门气过盛则会冲淡地气,其中也包括宅内私密性的破坏。衢气。概指宅外道路交通导向及道路对宅内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衢气的审度与选择调理,既要考虑到交通便利,识别性强,又要避免与之有关的外界不良干扰。峤气。以高屋为屏障,围合适度,会产生场所的安定感,而围合过紧则会有压抑感。这些都是所谓峤气。当然,其“回风反气”,也包括高屋遮拦对宅内通风排湿降温或防风御寒等小气候因素的重要影响。空缺之气。即宅内外环境因空间流通渗透而产生的影响效果。除了影响生理需要而外,在心理上,也指宅内外空间围合联系上的宽松、开敞或通透之感,还包涵有公共或半公共空间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总之,在风水理论中,由中国古代理论思维范畴引伸而来的所谓“气”,一如其沿用在其它有关学术(中医、气功、地理、乃至书法绘画理论等),在涵义上都有很大的模糊性,也因此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既可以表示物质存在,也反映着心理感受,有时为吉,有时为凶。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妥善处理,趋全避缺、趋吉避凶,使宅居环境质量臻于完美。在这种追求与实际处理中,有很多合理成分,不难为今人理解并获得启迪或借鉴;而有的事象,如很多地方的民居中,常建有斜门,斜向影壁,曲折的过道,乃或假门、假窗等等,盖与所谓理法相关,颇具神秘色彩,要揭示理解其功能原因,就要费斟酌得多了。3宅外形《阳宅十书》说及宅居环境,认为:“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故论宅外形第一”。阳宅外形的相法,建立在诸如辨形、察气等经验及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种种吉凶不同的形式,并常以直观的图式配以结论性的说辞表达之,使人们能便捷地按图索骥进行评估或作出选择和处理(图2)。图2《三才图会顺载《阳宅外形吉凶图》之一综观阳宅相法有关宅外形的种种不同图示及其意象,虽然颇多玄虚迷信成分,甚至荒诞无稽,但论其吉凶标准,仍大都可以看出在实际功用方面的很多明显合理成分。在满足生理需求方面:(1)生态方面的要求:背山面水,负阴向阳,土肥水美,林木秀蔚,环护有情为吉。根据各种树木的不同生长特性,对宅周宜种或不宜种的树种也做有详细的规定。(2)朝向要求:以宅中北房宽阔高大为好,宅院南北深长为佳。这样宅院幽深,南向房较多,通风纳阳都更有利。(3)排水要求:宅院以西北高、东南低为好。且宅前应有质量完好的河渠或池塘。(4)交通要求:以宅外大路便利宅院出入而又不致干扰破坏宅居私密性为基本原则。因此宅周道路不可过多,更不宜有大路直冲宅门。。(5)私密性要求:除便利交通而又避开道路、河川桥梁交冲处外,宅院也不宜近临城门口、寺庙、词社、官衙、以及窑冶、监狱等场所。此外,在防风、防火、防盗、防潮以及卫生等方面,也都有所考虑。在满足心理需要方面:(1)背倚丘岗,左右环护,心理上有稳定、安全感;前有宽敞的明堂及形象优美的对景为吉,又能予人以宽松旷达感及更丰富的审美愉悦。(2)宅周流水、道路不能直硬冲射,以弯曲有情为好,水声也以悦耳为吉。(3)避忌环境景观“破、败、坏、断”等不吉之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景观的象征隐喻意义,如“门前忌有双池,谓之哭字;两头有池,为白虎开口;皆忌之”,等等。(4)房前屋后忌讳屋脊、房角直冲及其它不甚美观的环境实体,如仓房、粪屋对门等。(5)宅形要求完整,如方正或前窄后宽,稳定感强。“大门门扇及两畔墙壁须要大小一般”,也是一种对称均衡的完形心理追求。4宅内形与宅外形注重宅院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处理相比较,宅内形讲究的,主要是宅院内部环境的布局处理。总的说来,以翕聚、充实、净洁,“三要”、“六事”即宅门、厅堂、居室、井、灶、路、厕、仓、碾磨、畜圈等布置得宜、尺寸合度为吉。如《黄帝宅经》说:“宅有五虚令人贫耗,五实令人富贵。宅大人少一虚,宅门大内小二虚,墙院不完三虚,井灶不处四虚,宅地多屋少庭院广五虚;宅小人多一实,宅大门小二实,墙院完全三实,宅小六畜多四实,宅水沟东南流五实。”又多次强调:“治宅极宜壮实”,“位次重叠,深远浓厚吉”,“恒令清洁吉”,等等。根据阳宅相法的有关理论及实践经验,兼容了很多生活习俗以及工匠民俗,在不少术书如《阳宅十书》中,对宅内形的品评与处理,也给出非常直观的种种吉凶不同的图式,并注记以相应的结论性说明文字,以供人们选择应用(图3)。这类图式的吉凶涵义,当然不乏迷信色彩,但也包含着很多的合理成分,如讲究利于通风排水和采光,清洁卫生,生活起居及交通功能合理,伦理秩序和谐,景观悦目,以及适宜于生理与心理需求其它方面的考虑。关于这些内容的详情细节,篇幅很多,本文就不再具体介绍和评析了。(配图74t3.tif)应当指出的是,在宅居环境中,宅内形即宅院的内部环境,同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更大,涉及因素也更细微复杂。侧重于宅外形即宅居外部环境审辨与选择处理的阳宅形法,往往难于形法玄奥复杂的所谓理法为基础裕如解决宅内形的诸多微妙问题,在实际上,阳宅相法中有关宅内形的评估与处理,很大程度是以远较而规定的。三、理法:定向在古代中国,从“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意识发其滥觞,到汉代大儒董仲舒集先秦有关观念学说之大成,在阴阳五行宇宙图式的框架下,形成了系统的“天人感应”思想,并深刻渗入于此后几乎一切学术的发展沿革中,影响及于几乎整个古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为生,故人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用”(《履园丛话》)。基于“天人感应”的观念,古人对于居住环境,也一向认为:“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人因宅而立,宅出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黄帝宅经》)。因此,参天营居,法天作城,力图达到天人合一至善境界的追求,便形成了在世界建筑文明中尤显独特的“中国建筑的精神”:“再也没有别的地方表现得象中国人那样热心体现他们伟大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皇宫、庙字等重大建筑当然不在话下,城乡中无论集中的,或是散布在田园中的宅舍,也都经常显现出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英]李约瑟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VolIV:3)。在阳宅相法中,这种“天人感应”观念的具体说项与应用,在传承于古代占卜巫术系统、经汉代堪舆(许慎所谓“天地之道”)术和唐宋以后的理气(或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