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颇有感触,于是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简介苏轼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苏轼词的题材,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既写男女恋情、离合悲欢之类的传统内容,又突破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将通常只在诗中出现的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等内容移入词中,并充分利用词的体式上的特点,取得诗歌所难以具有的艺术效果。诗:文:词:书法: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写作背景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赤壁,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念奴,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玄宗喜欢听她演唱。此词牌为纪念她而创立。念奴娇,词牌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á)发。人生如梦,一尊(zūn)还酹(lèi)江月。课文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这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是传颂千古的名句,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明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确由江水而岁月。形象生动传神。孔子:逝者如斯夫拓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长江,喻指时间的流逝。逝者如斯,不舍昼夜。风流—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人2.指有才学而不知礼法(风流才子风流倜傥)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事情(风流韵事)4.轻浮放荡我们来看下面的句子:明确:起兴的手法,用以引起下文。(兴,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大江东去”它运用了什么手法?“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三句点明了什么?点明了怀古的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借旧时营垒的遗迹,表明这里曾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明确:1、写赤壁为何要借他人之口?写赤壁借他人之口,绕过疑点。勾起人们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的回顾。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清)朱日浚2、此赤壁非彼赤壁,但苏轼还是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地点的不确定,甚至错误,是否影响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苏轼只不过是借题发挥,“以茶当酒”,借景凭吊古代英雄人物及其功绩,来抒写自己的情感。因此,以上因素丝毫没有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成就,并且成就了苏轼以及这篇旷世之作。上片写了赤壁景色,都写了哪些景?大江,故垒,乱石,惊涛你是否能抓住最关键的几个字来分析赤壁之景?并用一个词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乱险怪形夸张穿高峭比拟惊汹涌声拍水石相击卷狂澜奔腾形比喻雪水色纯白色豪迈奔腾赤壁古战场雄伟的景象向上看——乱石穿空(姿态)向下看——惊涛拍岸(声音)由远而近——卷起千堆雪(色彩)衬托历史上风流人物的光辉业绩上片从大江写起,由大江引出古人,又以大江衬托赤壁,使赤壁在广阔的背景之下,显得更加壮美雄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人道是三国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下阕哪一个词与上文相呼应?“遥想”一词与上文相呼应。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遥想公瑾当年柔刚文武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职衔,同他一起攻取皖城.胜利后,分别娶大乔小乔.十年后周瑜指挥了赤壁之战.下阕:风流儒将英雄周瑜小乔初嫁_______年青得意雄姿英发______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潇洒谈笑间_______自信乐观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春风得意风流倜傥豪放洒脱年轻有为人景周瑜苏轼气势磅礴雄奇壮阔苏轼的生平思想:(1)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2)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西江月》(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春风得意风流倜傥豪放洒脱年轻有为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年老无为不胜嗟叹人景周瑜苏轼气势磅礴雄奇壮阔自比【读出问题】4)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为什么不写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人而偏偏要写周瑜呢?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刻画了周瑜的形象创造性地刻画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进一步开拓和扩大了宋词的题材范围。借古人之衣冠抒自己之怀抱人生如梦壮志难酬即景怀古大江故垒江山如画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多情雄姿英发人生如梦吊古伤怀↓↓→↓→————————————————联想的轨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存在几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怎么理解?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人生如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尊还酹江月我们来看有关于江月的句子: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杜甫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苏轼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苏轼江月生命岁月永恒的象征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大江赤壁,起兴点题状写江山,思慕古人缅怀周郎,建功立业感伤身世,祭奠江月研究性问题讨论: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不屈不挠、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一生。”结合词中“人生如梦”谈谈你的看法?看法自由,但得说出理由,自圆其说。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间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2)——“人间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3)——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念奴娇》中的苏轼苏轼处于当时的复杂政治斗争中,本来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但在入狱受审并贬谪黄州的沉重打击下,他不由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可是,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念奴娇》中,尽管有“人间如梦”的感叹,但苏轼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洒脱的。“一尊还酹江月”,还是洒一杯酒祭奠一下那些千古风流人物吧,还是把所有的愁苦和感慨寄情于这滚滚的长江,高悬的明月吧!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饮酒赏月中实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脱。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时间词作诗句思想感情1080《卜算子》1080《西江月》1082《念奴娇》1082《定风波》1083《浣溪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一蓑烟雨任平生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幽独凄清失意自伤人生空幻壮志难酬时运不济超脱旷达不畏坎坷笑看风雨热爱生活、旷达乐观“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总结交流经过以上的探究学习,大家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应该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些,下面请各个小组对各自研究的内容进行整理,并选一名代表上台来进行总结,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心目中的苏轼【读出自己】拓展练习——走近东坡从苏轼的诗词文赋,可看其人生思想,让我们走近苏轼,与其对话。以《东坡先生,我对您说》为题目,写一篇课外随感。要求:表达出自己对苏轼的理解。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