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牛吐辞婚齐王厚送女①,欲妻屠牛吐②,屠牛吐辞以疾③。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④?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⑤。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⑥,尚犹贾不售⑦。今厚送子,子丑故耳。”其友后见之,果丑。――节选自韩婴⑧《韩诗外传》卷九第二十八章⑨n注释①厚送女:指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②:屠牛:杀牛为业。吐:名吐的屠夫。③辞以疾:推辞有病。④肆:店铺。已:完,止。⑤如量:按一定价钱应得的斤两售出,不添加什么。苦:嫌。⑥他:其他,另外。附益:增加,添加。⑦贾(gǔ)不售:卖不出。⑧韩婴:生卒年不详。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郡治今北京市)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⑨《韩诗外传》:韩婴著,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是关于《诗经》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短文集,在汉初散文创作中别具特色,是衔接先秦诸子寓言、史传故事和《说苑》等书的单则故事之间的一个环节,在古小说发展史上当占一席地位。n知识钩玄〔通假字〕谓谓通为,因为;如“何谓辞之”。〔古今异义〕肆今常用义:“四”的大写。文中古义:店铺;如“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去今常用义:到,往。文中古义:离开;如“如量而去苦少耳”。益今常用义:利益,益处。文中古义:增加;如“虽以他附益之”。〔一词多义〕辞(1)动词,推辞,拒绝;如“屠牛吐辞以疾”。(2)动词,告辞;如“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疾(1)名词,疾病;如“屠牛吐辞以疾”。“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2)形容词,快;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终(1)名词,终身;如“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2)动词,死;如“寻病终”。(《桃花源记》)已(1)动词,停止,完;如“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2)介词,通“以”;如“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3)动词,治愈;如“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子(1)代词,您;如“子何以知之”。(2)名词,儿子,女儿,泛指孩子,后辈;如“今厚送子,子丑故耳”。“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苦(1)动词,嫌;如“如量而去苦少耳”。(2)形容词,痛苦;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1)名词,缘故,原因;如“子丑故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2)连词,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3)形容词,旧的;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六则》)〔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欲妻屠牛吐”中的“妻”是名词用如动词,即“以女嫁人”;该分句可译为“希望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为妻”。2.动词用如名词“以吾屠知之”中的“屠”是动词用如名词,即“杀牛卖肉的经验”;该分句可译为“凭我杀牛卖肉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的”。〔文言句式〕1.判断句“子丑故耳”中的判断主语省略,“子丑故”是判断谓语,“耳”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这是因为女儿太丑的原因罢了”。2.省略句(1)省略主语①“欲妻屠牛吐”之前省略主语“齐王”,即“(齐王)欲妻屠牛吐”;该分句可译为“(齐王)想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为妻”。②“果丑”之前省略主语“女”,代齐王的女儿,即“(女)果丑”;该分句可译为“(齐王的女儿)果然很丑”。(2)省略宾语①“屠牛吐辞以疾”之中,谓语动词“辞”之后省略宾语“之”,即“这门婚事”;该分句可译为“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这门婚事”。②“尚犹贾不售”之后省略宾语“之”,代屠夫吐卖的肉,即“尚犹贾不售(之)”;该分句可译为“肉还是卖不出去”。(3)省略介词“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之中,谓语动词“死”之后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即“子终死(于)腥臭之肆而已乎”;该分句可译为“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3.宾语前置“子何以知之”之中,代词“何”(意思是“什么”)作介词“以”(意思是“凭”、“靠”)的宾语,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何以”即“以何”;该分句可译为“您凭什么知道呢”。4.状语后置“屠牛吐辞以疾”之中,介词短语“以疾”,可译为“用自己有疾病这个理由”,在句中作谓语动词“辞”的状语,该句正常语序是“屠牛吐以疾辞”;该分句可译为“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这门婚事”。n翻译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想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为妻,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这门婚事。他的朋友说:“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为什么推辞呢?”屠夫吐回答他说:“他的女儿是丑姑娘。”他的朋友说:“您凭什么知道呢?”屠夫吐说:“凭我杀牛卖肉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他的朋友说:“怎么说?”屠夫吐说:“我卖的肉好(的时候),就如数全部卖出去了,顾客只会嫌(肉)少;我卖的肉不好(的时候),即使用别的东西增加分量,肉还是卖不出去。如今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这是因为女儿太丑的原因罢了。”他的朋友后来看见了齐王的女儿,(齐王的女儿)果然很丑。n欣赏评点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想把女儿下嫁一个平民--这种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美事竟被一个菜市场卖牛肉的小刀手碰到了!照一般推理,这个屠夫应该“谢主龙恩”才是:转眼间成了皇亲国戚,金钱、地位什么都有了。朋友也劝他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改变命运,轻松跻身上流社会。可是屠夫吐一语道破个中原因:国王的女儿长得太丑,不得已才带着丰厚的嫁妆下嫁平民。多年在市场打拼的经验告诉屠夫吐: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是市场交易的一般法则,他认定国王不会把便宜给他讨,找个借口推辞了。屠夫吐不贪图荣华富贵,坚持自己人生信条的做法值得后人学习。n自能测试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A.屠牛吐辞以疾。(形容词,快捷)B.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名词,店铺)C.虽以他附益之。(连词,虽然)D.其友后见之。(名词,后面)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A.以吾屠知之。()B.如量而去苦少耳。()C.尚犹贾不售。()D.吐应之曰。()3.翻译下面的句子:A.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作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A.名词,疾病;C.连词,即使;D.名词,后来)2.A.(介词,凭,靠)B.(介词,按照)C.(副词,还)D.(代词,他,代屠夫吐的朋友)3.A.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B.即使用别的附加物增加分量,肉还是卖不出去。4.《屠牛吐辞婚》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当我们碰到突如其来的美事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依据常理,准确作出判断,不能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3.酒店猛狗人有酤酒者⑴,为器甚洁清⑵,置表甚长⑶,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⑷。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⑸,且酤公酒⑹,狗迎而噬之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⑻。有道术之士⑼,欲干万乘之主⑽,而用事者迎而齕之⑾,此亦国之猛狗也。――节选自晏婴⑿《晏子春秋·内篇问上》n翻译有一个卖酒的人,使用的器皿很清洁,(卖酒的人)挂出的招牌也很长(醒目),但他卖的酒因卖不出去而发酸。向附近邻里询问其中的原因。邻居说:“您家的狗很凶,别人拿着酒器进入(您家的酒店),将买您家的酒时,狗就迎上来咬他,这就是您家的酒会卖不出去而发酸的原因啊。”一个国家也有这样的猛狗,这些专权的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有治国学说和方法的贤人,想要求见国君,但是国君左右把持权力的大臣迎上去诽谤他们,这些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n自能测试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义是:A.问之里人其故。()()B.公之狗猛。()()C.狗迎而噬之。()()D.而用事者迎而齕之。()()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酒酸不售。(不卖出)B.且酤公酒。(公家的)C.狗迎而噬之。(迎上去,扑上去)D.欲干万乘之主。(主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A.问之里人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此酒所以酸而不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此亦国之猛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中“猛狗”比喻什么?本篇寓言给我们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作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代词,代“酒酸不售”的原因)B.(结构助词,的)C.(代词,代买酒的人)D.(代词,代“有道术之士”)2.C.(A.卖不掉;B.对别人的敬称,您。D.君主)3.A.向附近邻里询问其中的原因。B.这就是您家的酒会卖不出去而发酸的原因啊。C.有治国学说的贤人,想要求见国君。D.这些专权的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4.本篇寓言以猛狗比喻国君左右那些横行霸道、疾贤妒能的权臣。寓言告诉我们:“猛狗”不杀,再好的“酒”都会变酸。像猛狗一样的奸佞小人是国家的祸患,一个英明的领导要注意“审择左右”,亲贤臣远小人,以趋利避害。领导者只有从全局出发,考察贤佞,辨识忠奸,才能慧眼识人,做到知人善任。38.棘刺母猴燕王好微巧⑴,卫人曰:“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⑵。”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⑶。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⑷。”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⑸,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⑹,视之晏阴之间⑺,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⑻:“臣为削者也⑼,诸微物必以削削之⑽,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何以理之⑾?”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⑿。”因逃。――节选自韩非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n翻译燕国国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沐猴。”燕国国王很赏识他,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国王说:“我看看你是怎么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沐猴的。”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入到后宫里面,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观看它,这样才可能看见酸枣树刺尖上的沐猴。”燕国国王于是就养着哪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沐猴。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国国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切削而成的,被切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削,国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沐猴就清楚了。”国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国人说:“你刻酸枣树的刺尖上的沐猴,用什么工具做啊?”答:“用刀。”国王说:“我想看看那刀。”那人说:“请让我到住的地方去拿。”他于是逃跑了。n自能测试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A.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动词,请求)B.养之以五乘之奉。(动词,供养)C.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副词,却)D.诸微物必以削削之。(动词,用刀削一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A.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B.养之以五乘之奉。()()C.人主欲观之。()D.臣请之舍取之。()()3.翻译下列语句:A.燕王好微巧。___________________。B.养之以五乘之奉。_________________。C.而所削必大于削。_________________。D.臣请之舍取之。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A.动词,请允许我……。C.副词,才。D.第一个“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