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品风险评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汇报人:邵雁、谈珊珊、田璐、王红梅毒死蜱的风险评估$$危害识别危害特性暴露评估风险描述$危害识别$案例描述•2006年5月12日,新罗区西陂镇园田塘村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及实验室检验,确定是一起由毒死蜱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1发生经过5月12日中午园田塘小学6名学生在朱某清汤粉店食用米饭和空心菜,当日中午1点左右,首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至2点半,6名学生相继出现上述症状。未进食空心菜的其他9名顾客均未发病。发病学生于下午4时送龙岩市一医院抢救,经洗胃、阿托品等治疗,15日上午病人痊愈出院。$•1.2现场调查朱某清汤粉店为农村小吃店,加工场所简陋,仅有水池一个,洗菜、洗碗和洗工用具均在同一水池。该店未取得《卫生许可证》,2名从业人员未经健康体检及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上岗。12日进餐的空心菜未用流水冲洗,仅简单清洗。•1.3菜地调查空心菜为外地菜农种植,本次采摘的空心菜与三叶青种植在同一坵田,空心菜位于三叶青的下风向。在5月9日有对三叶青喷洒毒死蜱农药。$•2实验室检测:采集清汤粉店剩余的空心菜、菜地的空心菜及三叶青、患者呕吐物及洗胃液,经检测除洗胃液外有机磷均呈强阳性。经市一医院抽取6名患者的血清检验,胆碱脂酶测定值分别为3391.0U/L、4207.9U/L、5437.3U/L、4294.5U/L、4839.7U/L和5760.6U/L,均不同程度低于参考范围5859.0~13060.0U/L。$•毒死蜱是白色颗粒状的中等毒性杀虫剂。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能较好的防治多种作物的地上和地下害虫。是取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的理想品种之一。$毒死蜱又称氯蜱硫磷,通用名为乐斯本分子式:C9H11C13NO3PS分子量:350.5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颗粒状结晶,室温下稳定,有硫醇臭味,密度1.399(43.5℃),熔点41.5~43.5℃,蒸气压为2.5mPa(25℃),水中溶解度为1.2mg/L,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毒死蜱结构式$毒理学研究显示:毒死蜱可经呼吸道、皮肤吸收,主要分布于肝脏、肾脏、脾脏等血流量较高的器官。大多数以原形和代谢物经尿排出,少量通过粪便排泄。急性毒死蜱中毒可引起头痛、多汗、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呼吸困难、心率减慢等症状。长期或反复接触毒死蜱可引起麻木、刺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高剂量可导致昏迷死亡。$毒死蜱毒性作用•低毒高效•抑制胆碱酯酶并阻断植物光合作用•对多系统有毒性作用•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毒性作用值得研究$$毒死蜱的神经毒性$$$研究证据•RAUH等对254名出生前接触毒死蜱的儿童进行瞻性研究表明,接触高剂量毒死蜱的3岁儿童贝莱精神运动指数及贝莱智力测试得分均低于低剂量组,提示毒死蜱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存在威胁。•RICHARDSON等研究显示用毒死蜱处理母鸡,直至60天时仍不能达到可引发迟发性神经病的中毒阈值,但与其它一直胆碱酯酶的药物联用时,神经毒性明显增强。$$临床病例分析危害特性毒理学研究•朱金文等(2006)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毒死蜱对2~5龄家蚕幼虫的摄入LC50值(48h,25℃)分别为1.11、1.73、3.48与4.12mg/L•胡秀卿等(2004)测定了毒死蜱对蚯蚓7dLD50值为89.25mg/L,认为毒死蜱对蚯蚓表现为低毒。毒理学研究•近来研究发现,毒死蜱特别是亚中毒阈剂量毒死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毒性作用。•Nostrant研究发现,10mg/kg染毒雄性大鼠不出现动作行为效应但大脑酞胆碱酷酶活力抑制达40%;染毒30mg/kg可减少自主行为,其它行为能力受损,大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抑制达70%。毒理学研究•毒死蜱可以通过作用干脑干中的类胆碱能突触可以调控血压(Ronsey,1997)。10和25mg/kg剂量的毒死蜱2h后能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升高15~20mmHg,40h时内脉压升高2~4mmHg。心率虽在10mg/kg时无显著变化,但在25mg/kg时轻微减少(ChristopherandBeth,2000;CordonandRowsey,2000)。毒理学研究•Whitney分别以2mg/kg和11mg/kg皮下剂量染毒1日龄和6~9日龄仔鼠,结果发现,毒死蜱在无明显毒性效应或代谢物产生的作用下,可对大脑发育或功能产生影响,低剂量引起DNA和蛋白质合成特异性抑制,长期或重复给予亚毒性剂量可对细胞神经轴突产生影响,甚至引起行为改变(Whiteneyetal.,1995)。毒死蜱对鲤鱼毒理作用•实验目的:毒死蜱暴露情况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组织病理学变化、生化酶学指标、抗氧化功能)等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可能的毒理学机制•受试动物:鲤鱼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暴露试验恢复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实验方法•预试验方法在95*45*50cm的玻璃水族箱中,盛放100L试液,设7个试验浓度组,不更换试液,每个浓度放入10尾鱼,连续实验96h,筛选24h100%死亡浓度(24hLC100)和96h无死亡浓度(96hLC0)。实验方法•急性毒性试验方法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每24h更换一次药液,根据预试验中所得的24h100%死亡浓度(24hLCl00)和96h无死亡浓度(96hLC0),在此浓度期间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每个浓度梯度设3次重复,并设一个对照组,每个质量浓度放鱼10尾,记录各质量浓度组的24h、48h、72h、96h的死亡数。实验方法•暴露试验根据急性毒性试验所测的毒死蜱LC50值,取其LC50值的1/5LC50、1/50LC50、1/500LC50依次分做为高、中、低三个浓度组,每个处理组设一平行,每组中投鱼26尾。在第40d时分别从各处理组取部分鱼用于试验指标的检测。各处理组剩下的鱼用于恢复试验。实验方法•恢复试验恢复试验期为20d,从暴露试验结束开始每隔2d全部换水一次,所用试验水要求同暴露试验。实验结果•预试验结果:毒死蜱处理后鲤鱼24hLC100和96hLC0分别为3和0.05mg/L实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中鲤鱼苗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上下窜动,呼吸减弱,肌肉颤搐、机能亢进、麻痹、鱼体弯曲、失去平衡翻肚且倒挂于水中的神经中毒现象。毒死蜱对鲤鱼的半数致死浓度:96hLC50=0.582,安全度:96hLC50*0.1=0.058;实验结果•亚慢性实验临床中毒症状观察在暴露实验期间:所有低剂量组鱼游泳行为、采食情况以及对环境反应的速度无明显变化;所有中剂量组鱼在暴露后期表现为采食量有所下降,行为方面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所有高剂量组鱼在染毒前20d其采食情况及行为反应无明显异常,此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鱼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其游动速度逐步减慢和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实验结果•在恢复实验期间:所有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鱼的一切表现均正常;中剂量组鱼在恢复后期表现为主动采食,采食情况有所好转;所有高剂量组鱼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其中毒症状相对于暴露末期在程度上有所减轻,但相对于正常鱼而言其中毒症状仍是很明显。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肝脏显微结构观察对照组鲤鱼肝的细胞质均匀,细胞核呈规则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肝细胞索相互交错。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d),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毒死蜱处理组的肝细胞均表现轻度的疏松化;高浓度的毒死蜱组部分肝细胞发生肿大,细胞质中出现空泡,少数细胞核变形。按常规法取材,固定,制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照相记录结果。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d),毒死蜱低剂量组肝组织,少数肝细胞发生水肿,间质细胞轻度增多;毒死蜱高剂量组肝组织,肝细胞发生肿大,暴露期相比病变有所减轻。对照组(*400)40d高剂量组(*400)60d高剂量组(*400)40d低剂量组(*400)60d低剂量组(*400)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脑显微结构观察对照组鲤鱼脑的结构正常,海马区可见椎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小脑可见浦肯野氏和颗粒细胞,细胞界限清晰;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d),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的毒死蜱组脑海马区结构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病变;高剂量毒死蜱组脑海马区椎体细胞萎缩,模糊不清,神经毡疏松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d),所有处理组脑部海马区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病变;对照组海马区(*400)40d低剂量海马区(*400)40d高剂量海马区(*400)60d高剂量海马区(*400)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肾显微结构观察对照组鱼的肾脏结构充实,肾小管上皮细胞、被膜和管腔结构完整。在露实验末期(第40d),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毒死蜱处理组的肾组织结构基本正常;高浓度毒死蜱组肾组织,可见间质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小管之间距离增宽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d),低剂量的毒死蜱处理组,间质细胞轻度增多。高浓度毒死蜱组,间质细胞轻度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对照组肾脏(*400)60d低剂量组(*400)60d高剂量组(*400)40d低剂量组(*400)40d高剂量组(*400)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肝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对照组肝细胞器丰富,可见大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结构完整,基质电子密度均匀;内质网排列整齐,表面附着大量核糖体:细胞核圆形,核仁清晰,核质均匀;核膜清晰、完整按常规方法固定、制片、染色后,在H.765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并记录观察结果。•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d),毒死蜱低剂量组肝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较小,可见胞浆内游离核糖体增加,个别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核质深染;高剂量组肝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可见胞浆内溶酶体数量增加,细胞核变形,核仁轻度溶解,细胞线粒体轻微肿胀•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d),毒死蜱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暴露实验末期对照组肝脏(*15000)60d高剂量(*12000)40d低剂量(*12000)40d高剂量(*15000)60d低剂量(*8000)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脑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对照组鲤鱼脑神经元细胞结构清晰,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形态正常,树突外伸,无排列紊乱。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d),毒死蜱低剂量组对突触数密度、线粒体面数密度及突触后膜厚度无明显影响;高剂量组部分神经细胞肿胀、胶质细胞电子密度增加,核内染色质边集、胞质内细胞器明显较少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d),高剂量脑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在暴露实验末期基础上有所减轻对照组脑(*12000)60d低剂量(*8000)60d高剂量(*8000)40低剂量(*8000)40d高剂量组(*8000)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肾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呈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胞质内充满大量线粒体。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d),毒死蜱低剂量组个别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核质深染;高剂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脊断裂,可见小管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对照组肾脏(*8000)40d低剂量(*8000)40d高剂量(*8000)60d高剂量(*8000)60d低剂量(*8000)实验总结•毒死蜱在体内的转化主要分两个过程,氧化一般使毒性增强,而其分解产物毒性则降低。•此外,有机磷农药还可在体内进行还原反应和结合反应。有机磷农药具有比较容易水解的特性,易于分解排泄,主要是随尿排泄,少量随粪便和呼吸气排出(常元勋,2008),因此,在动物体内能很快解毒,表现出低毒(袁玉伟等,2008)。实验总结•已有资料报道,毒死蜱对鱼和虾表现为很强的毒性作用(刘文君,2007),本研究与其报道一致,毒死蜱对鲤鱼苗急性毒性为剧毒。•作用机理为: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毒死蜱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体内乙酰胆碱过度蓄积而破坏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实验总结•肝脏、脑和肾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毒死蜱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肝脏、脑和肾脏在试验40d时,低剂量组表现为结构正常或病变较轻;高剂量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