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反腐倡廉治标和治本的关系双丰局纪委张旭反腐倡廉工作中,必须要注重治标和治本。标是表象,是客观、表面、外部之所在;本为根源,是主观、内在、核心之因素。标源生于本而影响着本,本作用于标而制约着标。标和本具有相对的因果关系,它们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所以,在反腐倡廉工作中,要始终贯穿标本兼治。治本决定治标。加强制约性和监督性管理,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也是治本的关键。监督检查和制度建设是我们治理腐败现象的通常手段之一,能否把贯彻力、落实力和执行力集合运用是关键。具体工作中,要明晰权、责、利的关系,把权与责挂钩、权与利分开,从源头根除腐败土壤。要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用《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和定位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要注重从人的认知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治理和整顿一些根本的、深层次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为治标奠定和巩牢基础。2治标为了治本。严肃查处违法乱纪,化解党群、干群矛盾,是有效打击腐败的关键,是治标的关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随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不断产生和发展,客观上滋生了多而复杂的腐败因素以及诱发腐败的问题。在某些领域、环节、岗位,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利乱作为、为利慢作为、无利不作为,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所以,我们要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问题着手,认真贯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具体落实“三重一大”等相关制度,不断推进“小金库”、社会保障、涉民涉企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工程,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遏制腐败现象,狠杀歪风邪气,为治本创造前提和先决条件。治标与治本存在着自律与他律的问题。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我们各项工作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自律为重,自律可自治本,自我把握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可为与不可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为民服务意识。要从多方面考虑人民利益、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从而减轻治标的压力。还要以他律为基准,他律可众治标,要根据本地、本区域稳3定、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民权、民生为本,制定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反腐败制度、措施,约束、整治不良现象、不良风气,综合治理腐败问题。要实施党务政务公开公示制度,让人民群众知道和理解、监督和检验为区域、地方发展的所作所为,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此提升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与支持率。同时,还要用正反两方面的人和事影响人和教育人,倡廉而唾腐,为勤而弃隋,通过治标达到治本的目的。因而,在标本兼治工作中,必须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部治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不断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从业行为,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推进勤政廉政建设。治标与治本的结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腐败现象不可能根除,它是现实社会组成的一部分,是现实社会矛盾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而,反腐败斗争具有其特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进而也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影响和制约了社会发展。标本兼治最终目的是治腐、治奢,勤俭促贤,成国兴邦。为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勤”、“廉”为重,时刻牢记勤谨守信做人,廉洁清正为官。从儒家崇廉尚勤箴言,到当今勤政廉政论述,均是对为官涉政者一种忠告,忠告其人“勤”要佚而不隋,劳而不4慢;“廉”要不被淤泥所染,不为私利所惑。谓之天道酬勤、廉而不刿,从自治标而达众治本,以此取信于民,惠利于民。如是说,治标先需治本,治本重在治标。在治标与治本上,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为民服务作为思想意识、思维定势的根本,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坚持不懈地惩治和打击腐败,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工作中已经取得的硕果。用好治标、治本这两个手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真正达到标本兼治,才能推动我们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