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朝代)代表性书家书体代表作品风格备注先秦甲骨文《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商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甲骨文形状、大小不一,分行布白自然,或疏落错综,或紧密严整,或放逸娟秀,异姿纷呈。刻写的刀法也有方圆肥瘦之别,随字而变,淳古可爱。近人董作宾将甲骨文分为个时期:(一)盘庚至武丁时期,以武丁时期为多,这一时期的刻字字大,气势磅礴;(二)祖庚、祖甲时期,此时字修长,书体工整凝重;(三)廪辛、康丁时期,书风颓废草率,常有错讹;(四)文丁、武乙时期,贞文简略,书风粗犷而倚侧多姿;(五)帝乙、帝辛时期,契文规整严肃,一丝不苟,大字俊伟,小字秀莹纵有序,横无列。金(钟鼎器皿)《司母戊》《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越王勾践剑铭》《虢季子白盘》《秦杜虎符》商代金文较少,但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甲骨文比较接近,直线多,圆角少,锋芒外露。运笔上不讲藏锋,起笔与收笔均为尖利,用笔刚健,气势雄浑。金文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这一时期的金文从点画结构到笔画形象,从章法的布局到艺术的韵致,都不存在过多的人工修饰的痕迹,十分自然得体;中期,这一时期金文的格调一变为典雅平和,用笔圆润,笔画圆浑,尽管肥厚的笔道仍有保留,但装饰的意味已明显减弱,点画两端和中段日益匀整,字体结构趋于方整,章法也日益鲜明,字距行距清晰;后期,该时期的金文中肥笔完全消失,点画线条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而突出,字的造型更显得无拘无束。未脱离原始淳朴,给人一种稚气清纯的感觉。篆书石鼓文篆书有以下风特征: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中国石刻文字的始祖。秦李斯小篆泰山石刻小篆的笔划较细 ,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书断》论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斯虽草创,遂造其极。”汉张芝草书《冠军帖》《大观帖》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法家、作品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1蔡邕精工篆隶,尤以隶书《熹平石经》字体方正,结构谨严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 传世书论有《篆势》、 《笔赋》、《笔论》、《九势》王升隶书《石门颂》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三国钟繇隶楷交错《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 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三国魏书家,字元常 后人将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西晋陆机行书《平复帖》秃笔枯锋,刚劲质朴,整篇文字格调高雅,神采清新,字虽不连属,却洋洋洒洒,令人赏心悦目,字里行间透露出书家的儒雅与睿智。索靖章草《月仪帖》 《出师颂》骨势峻迈,富有笔力其书名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卫夫人楷书《近奉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书评》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东晋王羲之行书 楷书 草书《兰亭序》《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王献之楷书 行书 草书 隶书《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献则以行草为能 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王珣行书《伯远帖》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典范之作,通篇用笔精熟,疏朗飘逸,北魏不详楷书《张猛龙碑》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2北齐不详楷书《泰山经石峪》字气势磅礴,其优游自如从容不迫之仪态,若具仙姿;其用笔圆润可人,包融篆隶而妙化为楷,结构舒博壮健,颇含浑穆宽阔之趣。《泰山经石峪》,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隋朝智永行草《真草千字文》骨气深稳,清润而肉鼓鼓的,笔致相当的端凝娴熟。极大程度上表现了隋王朝书法的时代风貌和最高成就。智永为王羲之七世子孙唐朝贺知章草书《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回乡偶书》、《咏柳》纵笔如飞,奔而不竭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唐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张翰帖》《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祭伯父文稿》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柳公权楷书《神策军碑》 《玄秘塔碑》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张旭草书楷书《草书古诗四首》、《郎官石柱记碑》《肚痛帖》 《古诗四帖》草书沉着痛快,古今狂草书的开山极品;楷书神情庄重,端凝。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开创草书浪漫主义书风。3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行书枯树赋》《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大字阴符经》《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李邕楷书行书《云麾将军碑》《出师表》《灵岩寺颂并序碑》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怀素草书《自叙帖》《圣母帖》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孙过庭楷书草书《书谱》全貌他的书法笔势坚劲,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做到质、妍的统一。孙氏的用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唐吕总说他“丹崖绝壑”可谓一语道出精髓。五代杨凝式行草《韭花帖》《夏热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书则信笔游弋,东倒西歪,结体运笔全出意外,又能做到顾盼生姿,多变而和谐。北宋李建中真行 《同年帖》 《土母帖》丰肌清秀、气宇轩朗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河南西安)人苏轼 行书 楷书《寒食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醉翁亭记》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黄庭坚行书 草书《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薰人帖》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米芾草书 《三吴诗帖》《闻张都大宣德帖》《论草书帖》《中秋诗帖》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蔡京 行书《十八学士图跋》《节夫贴》《宫使贴》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形似米南宫,字势豪健,痛快沉着。南宋张即子行书《汪氏报本庵记》 《行书待漏院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下笔简捷凝练,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使字字结体生动明快,清爽不落俗套。4朱熹行、草《周易系辞本义手稿残卷》 《行草书诗札》 《致彦修少府帖》下笔点画圆润,善用中锋,运转沉着顺畅,入笔藏锋隐芒,绝无狂躁之跡;结构稳健典雅,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风格洒脱自然。朱熹的书法被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元代赵孟頫真书 行书 《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杨维桢章草,隶书《城南唱和诗册》,《真镜庵募缘疏卷》粗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际骨力雄健、汪洋恣肆 与陆居仁、钱惟善被称为“元末三高士”明代董其昌 行草 小楷《画禅室随笔》 《东坡重九日诗》 萧散自然,古雅平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陈献章行草《自书诗卷》古拙奇崛,有书卷气,别开生面,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最富有特色,名气也最大。茅龙笔,实为陈氏自制的茅草笔,笔锋可长可短、刚健有力,适合书写大字。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沈粲草书《千字文卷》、《重建华亭县治记碑》行笔圆熟,意趣遒逸与兄沈度同年被成祖召入秘阁,授中书舍人,官至大理寺少卿,与其兄齐名,人称“大小学士”。清朝顾炎武行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清史稿》宽博遒劲、扁平健壮的字体。其书多以中锋用笔,方圆兼用,以方为主,转束有利,在纵笔浩放、张显自如之中,充分体现了颜体的风骨。刘墉行草行书东坡游记》《行书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翁同龢行书《行书四条屏》 用笔比较奇肆率意,结体比较宽博开张。郑燮行书《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郑夑的书法揉多种书体于一炉,看似歪七扭八,毫无章法,但却有奇肆之气。傅山篆隶 小楷七言联》 重骨力 朴实古拙长于书画,精鉴赏,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 5张 照行楷《宝禊轩诗文集、昭代尺牍小传、书画纪略、国(清)朝书识、桐阴论画、(自阝)园消夏百一诗注、海上墨林、画传编韵、清画家诗史、清朝书人辑略》天骨开张,气魄浑厚常为乾隆皇帝代笔 是书“馆阁体”能手吴熙载 篆书《通鉴地理今释稿》《篆书七言联》端庄、浑厚 飘逸、舒展,柔中带刚,法度严谨江苏仪征人,包世臣的学生, 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的风格蒲华 草书草书四条屏意境高古,雅逸潇洒,格调极高 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嘉兴人 携笔砚出游四方,以卖画为生 纪晓岚楷书《楷书八言联》纪晓岚为清乾隆朝进士出身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文字质朴简约,有魏晋之风《阅微草堂笔记》24卷是明清笔记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