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风险防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不當風險管理的代價〜別人代繳的學費場景一:尚未成立風險管理部門的A券商董事長室人物:董事長、總經理與總稽核10月的某一天,A券商的董事長一早起來就被報紙上的斗大標題嚇了一跳:「某某律師事務所員工盜賣客戶股票30億!」這樣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在一家如此知名的律師事務所呢?我們公司可不可能發生這種事?董事長仔細的閱讀著報紙的報導,然而心裡卻是愈想愈怕,於是在前往公司的路上便請秘書通知總經理與總稽核開會。「你們看到那個盜賣股票的案子沒有?」「我們公司有沒有可能發生類似的問題?」「報紙上說這是風險管理沒做好的關係,風險管理是什麼?風險管理沒做好還有可能會出什麼問題?」總經理與總稽核一到董事長辦公室還未坐定,董事長便急忙拋出好幾個問題。總稽核先回答:「我們公司的內稽內控做得很嚴謹,應該不會發生這種事情或其他類似的問題…」,沒等他說完,總經理趕緊補充:「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過去國內外好像也有不少出事的案例,像美國橘郡政府、大和銀行、百富勤集團、國票案等都虧了相當多錢,甚至還有因此而倒閉或清算的案例,風險管理的範圍似乎不僅是內稽內控而已……。」這段話引起了董事長的興趣,便問道:「這些公司是怎麼出事的?」這一問可把兩個人給考倒了,於是決定於會後蒐集相關資料再向董事長報告,也許從別人的過失經驗中可以學習如何降低未知的經營風險……故事一、美國加州橘郡破產事件1994年12月6日美國加州橘郡政府於投資利率商品交易損失16.9億美元後宣布破產。郡政府財務長RobertCitron是導致這次事件的禍首。他於1972年開始擔任債券交易員,由於操作績效非常好,為郡政府基金賺了不少錢,這種高報酬在1990年初,因民眾抗拒增稅使各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的政治環境下特別受歡迎,因而吸引了越來越多地方政府機構的資金加入,有2些甚至借錢來投資這個基金。到1994年Citron的基金已成長到75億美元。1994年初,Citron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他總是能為公共服務變出更多的錢。Citron的操作方式我們或許無法窺知,但可以確定的是,Citron的基金必定是承擔了更大的風險才能有比別人更多的報酬。事實上Citron的確是利用了許多槓桿操作,將75億美元的資金擴大成200億美元的部位,報酬和風險也因此倍增。Citron的策略一開始相當成功,但1994年二月起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開始一連串的升息,到1994年底共升息了2.25%,債券價格因而大幅下跌。Citron的基金也因為槓桿操作而加速虧損,終致虧損16.9億元。這種因為價格波動造成的市場風險(MarketRisk)是Citron基金虧損的主因,但虧損如此鉅大甚至導致橘郡破產的原因,恐怕應歸咎於Citron利用槓桿操作將部位擴大到所能承擔的風險限額外,而橘郡政府也沒有建立完善的投資規範、風險控管制度所致。這是一個為了追求超額報酬而忽略風險監督的典型案例。另一個因高槓桿操作而面臨市場風險的例子是霸菱銀行的NickLeeson。1994年年底,Leeson判斷日經225指數可能會在19,000點左右盤旋,因此他賣出許多執行價格介於18500〜19500點的雙鞍契約(straddle)選擇權。祗要日經225指數不大漲或大跌,Leeson便可以收取選擇權的權利金而獲利。不料1995年1月17日,日本發生阪神大地震。1月23日,日經225指數一日內暴跌1000多點。此時,Leeson已遭受2億多美元的損失,但是Leeson並未就此認賠出場,為了挽救雙鞍契約部位,Leeson加碼買進指數期貨試圖拉抬期貨價格,並賣出指數賣權來支應期貨保證金,其間霸菱銀行總行也曾匯給Leeson8.9億美元充當保證金。之後,日經指數持續走軟,在2月16日跌到17900點左右,Leeson仍然繼續買進日經225指數期貨,在2月17日持有的契約數高達20076口的高峰。2月23日,日經指數跌了330點,跌幅尚不及1月23日的1/3,但這已如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終至壓垮了Leeson的信心,1995年2月23日這天,Leeson帳戶中March95、June95契約總部位,佔市場總未平倉數量的49%和24%。此時霸菱期貨新加坡分行(BaringsFuturesSingapore,BFS)已無力繳納2月23日這天的保證金,2月27日SIMEX請求法院置BFS於司法管轄之下,轉眼間霸菱銀行產生了十億英磅的呆帳,不3得不宣告倒閉。【市場風險】因價格波動造成投資組合發生虧損之風險。故事二、百富勤集團清算案香港投資銀行界名人杜輝廉與梁伯韜在1988年9月邀集了赫赫有名的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及合和實業董事總經理胡應湘等人的資金,創立資本3億元的百富勤國際有限公司。百富勤成立時的企圖心由百富勤的英文名稱「Peregrine」(一種獵鷹的名字)就可以得見,當時梁伯韜就曾雄心勃勃地表示:「我希望我們在十年內成為中國的高盛(Goldman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或美林(MerrillLynch)」。10年間,由百富勤安排上市的紅籌股、H股所籌集的資金高達126億元,梁伯韜也因而被譽為「紅籌之父」,在金融風暴爆發前夕,百富勤總資產已達241億元,員工數1750人,在全球共有28個分支機構。但是在1998年,百富勤宣布清算,並引發一連串證券公司的財務危機及倒閉,最後由法國巴黎銀行入主,梁伯韜當年的雄心壯志,百富勤這樣閃亮的一個明星,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引發百富勤進行清算的癥結點就在於其放款的過度集中。1997年4月,印尼計程車公司(SteadySafe)提出美金3.5億元的發債申請以進行與CMNP的合併案。百富勤在SteadySafe的債券未完成承銷程序時,便先墊款給SteadySafe,如此一來,這筆資金的性質成為對SteadySafe的借款。1997年7月,亞洲金融風暴自泰國開始蔓延,SteadySafe手中的CMNP股價也急速下跌,1997年12月印尼政府確定不批准SteadySafe的發債申請,同年12月29日,百富勤不得不宣布提列1.18億美元以支應對SteadySafe借款的可能損失。1998年,由於穆迪和標準普爾相繼將印尼的債權評等調降至垃圾債券等級,加上印尼盾在一週內由3500元兌1美元的水準急挫至1.1萬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價,百富勤的資產從53億美元縮水至32億美元,其在印尼的債4權也形同廢紙。在1998年1月13日,百富勤在快速擴張卻又不注重風險管理的運作模式下,終於導致清算的命運。分析百富勤發生重大虧損的原因,發現僅僅對SteadySafe一家交易對手的風險即佔了百富勤資本額的35%,若加計另一家印尼的公司,則高達資本額的66%。令人不得不警惕的是,這種事後看來相當離譜而不可思議的結果,其實竟然只是風險管理中的基本控管原則沒有遵循,也就是信用風險(CreditRisk)過度集中的問題。【信用風險】指交易相對人未能履行責任義務之風險。評估信用風險時既要評估交易對手、債務人或發行人不履行責任義務的機率,也需考慮這種不履行責任義務的情況對企業機構的風險額或財務狀況造成的影響。故事三、順大裕違約交割案由於台灣的證券交割制度是採取T+2日交割,因此對券商而言,交割期間面臨了相當大的交割信用風險,而歷年來股票違約交割事件也層出不窮。某集團曾姓總裁於民國84年間取得一家企業銀行的經營權。民國87年11月,曾姓總裁連續通過其企銀對旗下六家子公司總計74億元之貸款案,並將資金投入購買順大裕股票。未料,順大裕股票股價持續下跌,且曾姓總裁另一融資管道又遭接管,於是該集團資金週轉不靈,無力支撐股價,終造成順大裕股票及該企銀違約交割24.7億元。在這次違約交割事件中,國寶證券公司對交易所違約金額共5.86億元,由交易所動用共同責任制交割結算基金先予以代墊完成交割,之後交易所派員至國寶證券進行財務、業務查核,最後被處以停業四個月的處分。國寶證券公司因為該集團的違約交割,致使公司被處停業,而對集團曾姓總裁及各違約交割客戶提出刑事告訴與民事訴訟。國寶證券並表示,他們與該集團及違約客戶間,是一般正常客戶往來,買賣交割也都很正常,但這次買賣順大裕股票及企銀等股票之違約交割事件,不僅讓該公司蒙受停業處分損失,而且使公司遭受八億四千多萬元未交割損失。5這種客戶違約交割的案例,也是典型的信用風險(CreditRisk)問題。國內股票市場因為T+2日交割制度的性質,過去以來除了順大裕以外,還有許多違約交割案例,如國產車、中精機、新泰伸、台芳、普大、及最近的久津,對證券商造成的損失也都相當大。故事四、大和銀行弊案「日本大和銀行紐約分行員工井口俊英,在11年內偽造了3萬多筆的交易記錄,以隱藏他近11億美元的虧損」,以上這個真實發生的事件到現在看起來都還是怵目驚心。時間之久、金額之大和偽造文件之多,在在都令人大感意外,但是,為何這樣看似不可能的事還是發生了?井口俊英在1977年進入大和銀行紐約分行工作,一開始井口是負責債券的保管業務,1984年,井口被拔擢為債券交易員,負責進行債券的交易,但是此時,井口卻沒有退出屬於後檯業務的保管及監督工作。在許多的銀行,這兩者是嚴格分開的,但井口卻身兼二職,一方面做交易,另一方面又監督自己,換句話說,也就是球員兼裁判。這裡所暴露出的作業風險(OperationalRisk)問題如此明顯,但還是發生了。一直以來,大多數紐約金融界人士以為井口是個市場贏家,因為他總是敢於大進大出,但事實證明,井口所進行的交易其實是賺少賠多,為了隱藏交易虧損,井口開始賣出客戶所託管的證券來填補虧損。井口以大和銀行和客戶的帳戶賣出證券,並偽造交易單與其他文件,讓整個交易看起來是經過授權的,且讓客戶與總行不會察覺證券已遭盜賣。1995年,井口自覺越來越難以隱瞞所造成的虧損,於是向有關部門自首,事件才被揭露,總計井口所造成的虧損,在大和銀行的部分達7.33億美元,客戶的部分則有3.77億美元。雖然大和銀行因資本雄厚和獲利狀況良好,並沒有因此引起經營危機,但是這個事件卻引起了美、日政府間的緊張關係,因為日本大藏省在知悉此事後六週才通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由於大和銀行的非法交易及事件曝光後所採取的處理方式,嚴重違反美國法律與市場規則,美國政府採取嚴厲措施,6下令大和銀行停止在美國經營的一切業務。這家有77年歷史,總資產高達3180億美元,資本額全球排名17大的銀行,因為這個事件被迫放棄一個重要的策略中心,使其處在不利的競爭地位,該行全球佈局的腳步被打亂,僅能將重心移回亞洲。作業風險疏失的案例,除大和銀行之外,霸菱銀行的李森事件也是一例,而在84年喧騰一時的國票楊瑞仁偽造面額387.55萬元商業本票詐取98億元資金的事件,也是因為作業風險控管不當所造成。【作業風險】指由於資訊系統不足、運作/交易問題(涉及提供服務或產品運送)、違反內部控管程序、欺詐行為或不可預見的災難而可能引發意外損失的風險。故事五、美國MGRM公司期貨避險虧損案1992年從事工程與化學品的MG集團美國子公司MetallgesellschaftRefiningandMarketing(MGRM)為了與客戶間維持長遠的關係,與客戶簽訂了十年的遠期供油合約,承諾在未來十年內以高於當時市價的固定價格,定期提供客戶總量約1.6億桶的石油商品。為了規避這個契約的風險,MGRM買進大量的短期原油期貨,並在期貨轉倉時,扣除提供給客戶的數量以剩餘的數量轉倉至下一期的短期期貨合約。但是,石油價格從1993年6月開始從每桶19元跌至1993年12月的不到15元,MGRM在期貨的部位面臨了龐大的保證金追繳,但其長期的供油合約收益卻還未實現,因此MGRM出現了龐大的資金缺口。當MGRM向母公司爭取資金入注時,母公司為避免虧損持續擴大,決定撤換該公司的經理人,並將期貨部位平倉,MGRM因為資金調度流動性風險(FundingLiquidityRisk)所造成的損失金額達到10億美元。另外,著名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CapitalManagement,LTCM)事件,其部分的虧損原因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