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Ⅰ.书名:《梦的解析》Ⅱ.作者:[奥地利]弗洛伊德作者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5.6-1939.9.23),19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的摩拉维亚。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1895)、《梦的解析》(1900)、《性学三论》(1905)、《论无意识》(1915)、《自我与本我》(1923)、《焦虑问题》(1926)、《自我与防御机制》(1936)等,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起重塑西方的世界观。弗洛伊德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界的达尔文”。译者:周艳红、胡慧君Ⅲ.版本:2008年1月第一版Ⅳ.内容摘要:本书第一次较科学地对梦进行了解析,他大量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对病人的梦的临床研究和自己的梦的分析,深入的探讨了梦的实质、梦的解析方法、梦的伪装、梦的材料和来源、梦的工作以及梦的过程的心理等理论问题。弗诺伊德指出,梦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是人们意识里混沌、荒诞的产物,梦是可以解析的。梦是愿望的实现,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弗诺伊德所使用的释梦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做梦者本人的联想,也就是根据某一特殊的梦境使梦者联想到的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探讨和研究。这不仅提供了开启神经症患者心灵的一把钥匙,而且还成了认知正常人潜意识活动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Ⅴ.内容结构梗概:《梦的解析》出版于1900年,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该书在作者生前就再版了8次,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一直经久不衰。根据目录叙述,这本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为:一、有关梦的科学文献;二、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三、梦是欲望的满足;四、梦的伪装;五、梦的材料及来源;六、梦的工作;七、梦的过程的心理学。第一章:有关梦的科学文献在本章,作者首先介绍了,在古代,人们认为,梦与他们所相信的神的世界相关联,梦源于神灵的启示,梦中的一切都是神谕。神灵通过梦境来告诉人们应当去做什么,而人们通过灵魂与神灵在梦中交流。所以,对梦者而言,梦是极为重要的,是对未来的暗示。后来,在亚里士多德两部关于梦的作品中,得知梦并非源于神灵,也没有神圣的性质,而是一种“人神各半”的性质。自然本身就是半人半神的,而不纯是神的,梦没有超自然的表现。梦境可以看成一种梦者在睡眠时的一种精神活动。作者认为,从格鲁勃借用马可罗比斯和阿蒂米德鲁斯的方式,对梦进行分类开始,人们对梦的解析就开始了。他指出,梦不是预卜未来的神谕,而只是做梦的人在不清醒状态时的精神活动的延续。梦的内容多数是最近的以及孩儿时代的资料,并根据对自己的梦的分析,相信几乎每一个梦的来源,都是作梦前一天的经验,来自于现实生活。他解析说,只要是外界给神经的刺激和肉体内部的刺激的强度足以引起心灵的注意,即可构成产生梦的出发点和梦的资料的核心,并按照“复现的原则”,使某种心灵上的印象得到重视。他通过列举前人的观点依次解读了:1、梦和清醒生活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刚从梦中醒来的人,他通常会觉得,他的梦不是源于另一个世界,但却是把他带入了另一个世界。不管梦到什么,总是来源于现实,从立足于现实生活中获取材料,从我们外部和内部世界所体验过的内容中寻找基础材料。2、梦的材料。作者认为,就梦的材料来说,它不是独立于我们的生活而无端的出现的,我们在梦境所梦到的一切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当然,做梦者可能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一点。3、梦的来源。梦是对干扰的一种反应。作者认为我们的梦主要有四种来源,它们是:外部(客观的)感觉刺激;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内部(器官的)躯体刺激;刺激的精神来源。4、为什么梦在醒后会被遗忘。梦之所以会被遗忘,是因为梦只出现一次,一旦我们从梦中醒来,现实环境和梦中极为不同,无助于我们记住梦中的情境。另外,很多做梦的人,对梦中的情境是没有兴趣的,所以,醒来后,就不会再去细细地回忆梦,最终就被遗忘了。5、梦的显著心理特征。我们对梦的科学研究,是基于它们是我们心理活动的产物这一假设。我们在梦中的思想活动,是具体的可以为视觉和听觉感知的具形体形象进行的。6、梦中的道德感。梦同我们的现实生活相比是及其混乱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道德感,在梦中也依然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只是会变得极为微弱。在梦中出现的令人羞愧的事情,可能在我们的现实中永远也不会真正的发生。7、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一切从某个角度观察到的关于梦的特点寻求解释,同时又对梦所处的地位从更广阔的领域加以界定的阐释都可以被叫做梦的理论。8、梦和精神疾病的关系。基于三点来考虑梦与精神病的关系:1.病因与临床的关系;2.在患有心理疾病的情况下,梦所经历的变化;3.梦与精神病的内在联系。克劳斯引用霍恩鲍姆的话说,妄想型精神病的发作来自焦虑或恐怖的梦。而康德干脆直接说:“疯子是清醒的梦人。”同样的,克劳斯也认为“精神病是在清醒时做的梦。”至于叔本华则认为,梦为暂时的疯狂,也将疯狂叫做长时间的梦。第二章: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从本能的推断来看,每一个梦都有各自的某种含义,这种含义是非常隐蔽的。梦是其他思想的替代物,要挖掘他隐藏的含义,我们只要先找到这种替代物,就可以发现梦的真正含义了。关于解梦的方法,有过“象征法”解梦以及“密码法”解梦。但是在作者认为,他的解梦的方法完全不同于这两种。他主要根据做梦者本人的联想,也就是根据某一特殊的梦境使梦者联想到的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探讨和研究。他认为:梦是具有某种意义的,而且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它是完全可能的。随后作者通过自己的一个梦例(关于伊玛这个病人的梦)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梦的分析,发现梦真的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如某些权威所说——只是由于的部分散乱无序活动的表现。并且认识到,梦是人们潜意识里愿望的实现。三、梦是欲望的满足在这一章里,弗洛伊德分析到,梦代表着人们潜意识里愿望的实现,欲望的满足。梦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是人们意识里混沌、荒诞的产物。相反,是一种有效的精神现象——愿望的实现,欲望的满足。他是在高度错综复杂的思想活动中产生的,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弗洛伊德从梦是主观心灵的动作这一前提出发,肯定所有的梦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都与自我有关,即使自我不在梦中出现,那也只是利用“自居作用”隐藏在他人的背后。他强调说,从每一个梦中,都可以找到梦者所爱的自我,并且都表现着自我的愿望。“鹅梦见什么?他梦见玉米。”“猪梦见什么?他梦见栗。”四、梦的伪装作者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而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改装”。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弗洛伊德进一步提出了两种科学假设:“我们须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改装’。”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然而,每一个梦,要想证明出其中之秘密意义确乎在于愿望的达成,或要指出其改装情形等,须要一番努力的分析工作。五、梦的材料及来源在这一章中,弗洛伊德论述了梦中记忆材料所具有的三个特点:一、梦的内容都是最近发生的,并且给人留下的印象较深的一些事;二、梦所选择的材料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完全不同于人在清醒状态时选择记忆的规律;三、梦的记忆材料为儿时的早期印象所制约,对于儿时发生过的一些小事,我们早已忘记,梦却又重新把它拾起。围绕着潜意识问题,将梦分为“显意”和“隐意”,借着梦者的联想以及释梦者对“象征”的解释,以白天发生的事件为契机,进而追溯到童年的本能欲望。本章介绍了梦中的最近印象以及无甚关系的印象,如关于植物学专论的梦与分析;孩提时期经验形成梦的来源,如梦的肉体方面的来源;一些典型的梦,诸如尴尬的赤身裸体的梦、亲友之死的梦、考试的梦等。弗洛伊德把梦中所叙述的事物称作“梦的外显内容”;而把他认为体现着愿望,而只能通过意念的分析才能达到的隐藏着的东西,称为“梦的内隐思想”。他说,梦不能公然代表本身就是禁忌的愿望、特别是那些同性欲有关的愿望。因此,便通过“梦的工作”,变梦的内隐思想为外显内容;而“释梦”,则是要将“梦的工作”毁坏。洛伊德认为,“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对于梦的来源,他认为有四种可能:一是在白天因外在的理由无法满足,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满足的意愿留给晚上入梦。二是源于白天但却遭受排斥,因此留给夜间的是一个不满足而且被潜抑的愿望。三是一些受到潜抑,并且只有在夜间才活动的愿望。四是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比如口渴)六、梦的工作这一章着重介绍了梦的凝缩作用,梦的转移(移置)作用,梦的表现方法,梦材料的表现力,梦的象征,梦中的感情和梦中的理智活动,以及一些荒谬的梦、算术及演说的梦等等。梦的凝缩作用,在梦中找出那些一再复现的元素,而构成新的联合以及产生一些共同代号的工作。梦的转移作用,将梦的内隐思想中的因素,以某种比较疏远、不重要的东西而将梦的精神重点或中心转移开去,使得在表面上不能以梦的外显内容看出其内隐思想。梦的表现形式与运作机制主要就反映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凝缩,目的是为逃避“梦的检查”。二是移置即指把被压抑的欲望调换成不重要的观念。目的也是为逃避“梦的检查”。三是戏剧化。四是润饰。醒后回想梦中的经历时,梦者会将梦中颠倒错乱的材料再加一番整理。这种“整理”过程及包括戏剧化和润饰。戏剧化就是将欲望表现为具体形象。润饰就是指醒后把颠倒错乱的梦境加以条理化,使之更能掩饰真相。七、梦的过程的心理学这一章为总结性理论部分。它依次分析了梦的遗忘、退化(后退)现象、愿望达成,由梦中惊醒到梦的功能和焦虑的梦,原本的与续发的步骤——潜抑、潜意识与意识的现实等现象与理论。它把潜意识、抵抗和压抑及性的重要性视为精神分析的三大基石,把作梦、失误、神经症症状视为潜意识支配的行为的三种主要形式。Ⅵ.核心观点:1、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2、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梦的动机是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指出,关于梦是欲望的达成这一命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在许多时候和各种情况下,其意义没有任何掩饰,一目了然。少儿的梦不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在证明梦的本质是对欲望的满足方面,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那么,梦为何要进行伪装呢?他认为,每个人的梦是由两种精神力量(或可描述为倾向或系统)支配的。显意和隐意。梦的解析过程就是从外显的梦到内隐的梦的工作过程,而每个特殊的梦经过分析后,必定可以重新证明梦确实具有代表欲望满足的一种神秘意义。弗洛伊德认为,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3、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