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直接导致了()A.井田制瓦解B.地主阶级政治力量壮大C.周王室的统治D.改革变法时代风潮2.井田制的本质主要体现在()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3.下列各项工具中,用于提高冶铁质量的是()A.杜诗水排B.高转筒车C.马钧翻车D.风力水车4.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鎏金术B.灌钢法C.水排D.铸钢法6.某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研究性学习的论文。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A.唐代苏州的风俗B.元代的海外贸易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D.晚清的文学创作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冶矿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8.“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9.“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场景和右图《纸币铜版拓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同时出现于()A.春秋B.唐代C.北宋D.明代10.乔家大院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小农与市场联系加强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④工商业的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11.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B.“贫者”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12.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农业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大运河的开通D.纸币的发行13.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4.唐朝时期在广州设立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柜坊B.市舶使C.瓦肆D.邸店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1.最早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2.新航路开辟后,促使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由()A.陆路——海路B.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C.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D.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区域3.以下是马克思对17世纪某国的描述:马克思说:“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马克思所描述这个国家应该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法国4.“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A.飞梭B.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轮5.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6.“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给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因为是()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B.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D.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地的商品流通7.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B.荷兰C.英国D.美国8.工业革命以后英国,陆续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位),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①新农机和新农技的广泛使用②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③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生产④工业革命成果进一步推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9.“17世纪至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C.中西交流的加强D.欧洲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10.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出现主要源于()A.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B.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D.垄断组织的产生11.英国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成就是()A.飞梭B.珍妮纺纱机C.万能蒸汽机D.安全灯12.垄断组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A.有利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大规模推广B.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C.垄断集团干预国家的内政外交D.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3.下列四幅图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发明新创造,其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是()ABCD14.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15.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快速发展B.世界市场雏形形成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有记载说:“向之所以鄙为夷务而谓之曰形下者,今变言曰:西人尚知本春秋大义以立公法。朝野交哄,皆以通达洋务为能事。”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A.“中体西用”兴办洋务B.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人观念C.清政府的统治政策发生根本变化D.兴办洋务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形成了近代的工业管理模式C.引进了近代先进的生产技术D.阻止了外国工业品的倾销3.19世纪末期,中国出现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这主要是因为()A.西方科技的传播B.清政府政策的转变C.改良思想的推动D.巨额赔款的负担4.“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与此无关的是()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巴黎和会外交努力的失败C.欧洲国家对于面粉的需求增加D.爱国青年兴起抵制日货运动5.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A.为戊戌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B.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C.为清政府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D.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6.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C.无产阶级的产生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上述材料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A.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竞争B.实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C.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发展资本主义8.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主要是由于()①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而来②在封建经济分解过程中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③受外商企业的刺激④洋务派诱导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该企业创办的目的是()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D.李鸿章由此转变为民族资本家10.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多主张“师夷长技”以改革中国,而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认识的西方“长技”却不同。下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合适的是()A.学造器物→仿行制度→思想解放B.学造器物→思想解放→仿行制度C.宗教信仰→仿行制度→思想解放D.仿行制度→宗教信仰→学造器物11.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A.当时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D.市民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12.民国初期“短暂春天出现”之所以是“短暂”,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B.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C.北洋军阀之间的混战D.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13.通过对下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阶段情况的统计表的分析(据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制),你认为正确的是()时间(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中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②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③无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④民国初期,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③④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B.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左”倾错误C.实现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现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楹联应创作于()A.1949年以前B.1956年10月C.1966~1978年间D.1978年以后3.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所有制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C.大力兴办乡镇企业,解决农民就业D.促进农副业产品流通5.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之所以犯错误,主要原因在于()A.偏离了工作重心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6.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B.调整城乡结构关系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9.“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该决议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C.中共八大的决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10.“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缺乏B.自然灾害迅速蔓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