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一:学会交朋友辅导题目学会交朋友主题分析儿童对朋友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把朋友看作是可以与之共同活动的游戏伙伴,或居住的地方离得很近的小朋友。在学龄中期,儿童的朋友概念表现为: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和品位,也提高了互惠性的成分。十二岁左右,儿童开始把朋友看作是可供互相交流秘密的人,可以彼此分享情感和思想的人。他们认为,对朋友无须隐瞒,你可以和他讲任何事,可以和他说你不想对别人讲的各种事情。目的要求1.使小学生初步意识到,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并在活动中学习和实践交朋友的基本方法。2.引导小学生理解“朋友”的含义,克服交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课前准备故事、投影器材、图表。辅导方法故事法、讨论法、游戏法。操作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常照镜子吗?有一天,一只小花猫也来到了镜子前,它照出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课堂操作。(1)镜子里的小花猫。①学生看图(如图8-1)、听故事。图8-1镜子里的小花猫小花是一只漂亮的小猫,它跟妈妈住在一只大木板箱里。有一天,妈妈出去了。小花也想出去玩玩,他弓着腰呼地一跳,跳到大木板箱外面,东转转,西瞧瞧,走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有个大柜子,大柜子上装着一面大镜子。小花一步一步走到大柜子跟前,咦,这是怎么回事?大镜子里也跑出一只小猫来了?瞧,一身油光光的毛,长长的胡子一翘一翘,跟小花一模一样。小花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那只小猫,那只小猫也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小花。小花觉得很奇怪,张开嘴巴问:“你是谁?”那只小猫也张开嘴巴,可是没有说出话来。小花更觉得奇怪了:“你干吗老看着我?”那只小猫没理小花,还是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看他。小花生气了,把腰一弓,猛地扑过去,伸出爪子去抓那只小猫。这可不得了!那只小猫也把腰一弓,猛地扑过来,伸出爪子来抓小花。小花给吓坏了,转过身子就跑,跑回大木板箱子里去,告诉妈妈:“妈妈,妈妈,一只小猫来抓我!”妈妈仔仔细细地问了一遍,笑起来了:“小花呀小花,你用爪子去抓人家,人家不抓你吗?要是你跟人家和和气气的,人家也会跟你和和气气的。你不信,再去瞧瞧。”②讨论:镜子里的小花猫为什么会那么凶?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③小结:与人相处也是如此,你怎么对待他,他很可能会怎样对待你。那么,你在和朋友相处时就要注意,你希望他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他。④讨论:你打算怎样对待你的朋友?(2)好朋友档案。①学生按照事先收集到的资料填写如下表。好朋友档案姓名性别班级生日住址最擅长的科目感兴趣的事物性格特点其他特征②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③小结:要想了解自己的朋友,就要有真心、诚心,要付出努力,不怕困难。总结和建议这节课使我们理解了“朋友”的含义;我们知道,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学到了交朋友的基本方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交好朋友。课外作业1.回忆你在不同时期的好朋友及当时交友的标准。2.为了交到更多的好朋友,你将怎样做?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二:考试怯场小红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题都看不清。[分析]造成考试怯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过度疲劳;因食欲不佳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身体不适等。从心理方面来说,父母和教师对考生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过分紧张。[方法]1.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害怕。要正确认识考前的紧张,适当的紧张有助于促进复习,提高学习效率。2.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种原因是考试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信心不足。解决的方法就是考前对所要考的科目认真复习。另一种原因是对考试看得过重,仿佛觉得自己考不好会失去整个世界,即动机过强,引起考试焦虑。针对这种情况可先分析考试的目的。考试是为考查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情况,有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掌握,需要进一步学习。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对考试分数过分看重,更不能通过排名次来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3.在考前可进行一些调节,如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或大声说出)“我能考好”,“我复习得很充分”,“我一定能冷静”,“在考场上我会挥洒自如”。4.考前做些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通过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紧张后再松弛,从而达到松弛大脑神经的目的。训练时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从脚部肌肉开始直到头部肌肉为止,完成一次训练。在做放松训练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预想考试的过程,想象自己如何进入考场,如何拿到考卷,如何填写姓名,如何答卷、检查、交卷等过程,想象得越具体越好,边想象边体验全身心放松的感觉。这种训练可以在考试前一两周开始,每天训练一两次,每次进行10~20分钟即可。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三:学习疲劳小刚在暑假参加了两个补习班和两个特长班,坚持一个月后,他感到精神疲乏,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度减慢甚至停滞。他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可妈妈还是逼着他去上课,他说自己要疯了。[分析]过分紧张的学习使小刚失去了暑假休息的机会,过分繁重的补习已经导致严重的学习疲劳状态。疲劳分两种,一种是生理疲劳,一种是心理疲劳。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后的疲劳,主要是生理疲劳。这种疲劳只要安静休息即可解除。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这种疲劳消耗的不是人的体力,而是人的心理能量,使人感到头昏脑胀、注意涣散、记忆减退、思维呆滞。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一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二是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由于紧张和焦虑,消耗了许多本应用在学习上的心理能量;由于紧张和焦虑,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眉头紧锁,双肩耸立,坐姿僵硬,把全身所有的肌肉都动员起来去帮助“用力”,这又在无形中消耗了许多身体能量。身体能量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对大脑所消耗能量的及时补充,会进一步加速脑的疲劳。[方法]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1.减少学习时间。不考虑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每天逼着学生长时间学习是不可取的。2.预防疲劳,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疲劳是学习的大敌,等疲劳产生之后再去消除,疲劳已经妨碍了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预防疲劳更为重要。3.经常休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因困倦而睡觉,可以在其他时间睡上一觉。比如,课间休息的10分钟,完全可以让小学生闭上眼睛打个盹;午饭后睡10~20分钟,可以预防下午频繁出现的疲劳;晚饭后再睡10~20分钟,可以使小学生整个晚上的学习时间延长,且效率提高。4.自我想象,放松身心。经常做如下的想象练习,可以放松身心:平心静气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睡在床上,自己的双脚是混凝土浇筑的;再想象由于手和脚一样,身体已经沉到床下了。然后,改变想象的内容,想象自己的身体是由几个胶皮气球组成的,把脚上的阀门打开,放气,脚步开始瘪了,把其他部位的阀门全打开了,想象自己的整个身躯都变瘪的情形。5.学会精神愉快地去学习。带着忧虑、烦恼、愁容满面地去学习,再简单的学习内容也会迅速使人疲倦。如果能将学习当成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情,带着一份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学习,即使学习内容很多,难度很大,也不会那么快就感到疲劳。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四:自我中心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好女。儿多么的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上吧。”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分析]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家里我老大!”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方法]1.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2.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的环境。3.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6.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五:对抗李强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喜欢和别人对着干,特别是在和老师的接触中,学校不让穿托鞋上学,他偏要穿;上课不许讲话,他偏偏要交头接耳,说个没完,搅得大家都上不好课。而且,在他的带动下,班上几个捣蛋鬼形成了一个小团伙,让教师头疼不已。[分析]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希望孩子能在成人的意愿范围内行事,但是偏偏有许多不听话的孩子。其实只要找到孩子这种对抗心理产生的原因,问题是可以解决的。1.对抗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缺乏良好的教育造成的。例如,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压力,压制了小学儿童正常的兴趣和爱好;有些家长教育方式欠妥当,动辄打骂孩子,使孩子的心灵过早蒙上了阴影;有些教师在言语或行为上不尊重孩子,使孩子反感,从而引起学生的抵触、对抗和逆反心理。2.小学生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有的行为是由于天性使然,并无恶意。3.小学生有时把这种对抗作为一种不满情绪发泄的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方法]1.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弄清儿童产生对抗心理的原因,查找自身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足,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还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2.对待这种儿童切忌急躁,以关心、爱护减少他们心理上的抵抗。3.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但应从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他们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4.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发现其中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勇敢、求异等,合理引导,使他们向好的行为方式转化,培养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六:斤斤计较小华与小玲是同班同学,又是邻居,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做游戏,是一对大家都羡慕的好朋友。可小华有一个毛病,就是爱生气,而且小心眼,特别能记“仇”,幸亏小玲为人挺大度,两人倒也相安无事。可是有一天,小玲无意中撞了小华一下,把妈妈给小华新买的裙子划了一个小口子。由于是无心的,小玲想好朋友应该没什么,也就没当回事,可小华总也不能忘记这件事。以后交往两人就感到不自然,一对好朋友就这样慢慢疏远了。[分析]小学生的交往是以互惠为基础的,低年级学生强调的是具体的互惠(如一起玩、一起做事等),高年级学生强调的是心理的互惠性(如兴趣、态度的一致性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的交往主要体现在共同参加的活动中。由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品德心理发展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靠自我判断进行反馈,所以同学之间经常出现小摩擦。这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许多家长什么事都“顺”着孩子,使他们从小习惯于受不得一点儿委屈,这种个性妨碍了他们的正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