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基于阿里巴巴创业历程案例分析摘要:阿里巴巴创立于90年代,一群由马云带领的团队从发现互联网的商机,寻找风险投资,业务范围拓展。经过互联网的冬天。阿里巴巴发展迅速最终成功上市。本文便从创立的背景、发现的潜在市场、成功团队的建设、创业期管理以及如何正确寻找风险投资的各角度进行展开分析。关键词:阿里巴巴创业管理风险投资一、企业创业成功的基本要素1、发现潜在市场机会:技术变革、政治和制度变革、社会和人口变革以及产业结构变革这些造成社会的变化。挖掘潜在的市场机会是创业活动的主要任务。开发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企业的创新能够带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2、构建良好的创业团队:建立团队的前提条件必须具备清晰的战略。目标激励。领导魅力以及构建团队凝聚力。3、新企业的管理:创业期管理包括创业期的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创立初期是充分调动“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的群体管理阶段。4、不可或缺的资源—创业融资:未来收益的高风险型。双方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得信任。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带来更多的非资金要素,例如进一步的风险投资和其他的海外资源。二、阿里巴巴的创业过程阿里巴巴创立背景:90年代互联网技术开始兴起,中国也开始接通世界互联网。阿里巴巴也在这时候开始创立。就在刚刚发展的初期,马云抓住时机创立自己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这些为马云以后创立阿里巴巴网站提供了基础。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的大企业服务。而马云放弃15%的大企业选择了85%的小企业。马云觉得大企业有自己的信息渠道,有巨额的广告费,小企业什么也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阿里巴巴创立初期机会的把握:90年代末,我国是一个正在高速成长的市场,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潜力巨大,成长迅速,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力量。阿里巴巴定位在为小公司或小批发商提供服务。正是这种战略,使阿里巴巴迅速发展成有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千上万的商人买卖各种商品的大市场。在起步阶段,网站放低会员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企业登录平台注册用户,从而汇聚商流,活跃市场,会员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和创造无限商机。团队的建设也是成功的基石,当1999年阿里巴巴在互联网昏天暗地的热浪中从北京抽身而隐进人间天堂杭州时,众多创业者无一掉队让阿里巴巴在随之而到的互联网寒冬中,保持并提升了团队的力量,为随后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创业者们,当年一起创业时都是在杭州马云家集体办公。他们同吃同住。“十八罗汉”是按照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这种在初创期锻炼出来的团队领导能力,是经理人将来领导大企业高层管理班子的基础。阿里巴巴融资历程:现在担任阿里巴巴CFO的蔡崇信的一个在投行高盛的朋友为阿里巴巴创立初期解了燃眉之急。以高盛为主的一批投资银行向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这一笔“天使基金”让阿里巴巴初步奠定基础。1999年秋,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表示将给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占30%的股份。但是马云最终确定了2000万美元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仍绝对控股。从2000年4月起,进入了互联网的冬天。但是阿里巴巴却运作良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阿里巴巴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融资。2004年2月阿里巴巴再获8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这笔投资是当时国内互联网金额最大的一笔私募投资。2005年8月,雅虎、软银再向阿里巴巴投资数亿美元。2007年11月全球最大的B2B公司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正式登上全球资本市场舞台。发行价涨了192.59%,按收盘价估算,阿里巴巴市值约280亿美元,超过百度、腾讯,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两个大股东,雅虎和软银在阿里巴巴上市当天账面上获得了巨额的回报。软银不仅给阿里巴巴投入了资金,在后来的发展中还给了阿里巴巴足够的支持。尤其是2001年到2003年的互联网低谷时期,投资人伴随阿里巴巴整个团队一路挺过来了。在投资人投资阿里巴巴的中,运用了联合投资、分段投资的策略。分段投资体现在阿里巴巴在上市前共进行了三轮中小企业融资:联合投资体现在阿里巴巴在上市前的第一轮和第三轮中小企业融资,都是投资者一起投资的,如第一轮是高盛、富达投资、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等4家投资者一起投资,第三轮是软银、富达投资、IDF、雅虎一起联合进行投资的(第二轮是软银单独进行投资的)。三、阿里巴巴创业成功的启示充分认识到以马云为核心的创业团队高度的凝聚力。他们在一种核心企业文化,战略指引下积极抓住潜在的市场机会,不断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众多网络企业的标杆。经历互联网的冬天可以说明一个创业企业的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软银、雅虎等融资机构的投资,更使阿里巴巴发展如虎添翼。同时,在获得融资的同时也要很好的处理创业者与投资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免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差异而使企业处于危险的地带。创业者在创业的征途中需要把握好各种因素,以求得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参考文献:[1].《企业创新管理》熊钟琪.[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创业管理》波尔顿(美),特纳(美),牛建波(译)[M]格致出版社[3].《创业管理》张玉利/李新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1[4].《创新与创业管理》吴贵生、高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5-03[5].《创业学(工商管理系列教材)》刘志阳[M]格致出版社2008-10-1[6].《马云创业思维》刘世英,彭征明[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1-1[7].《像马云一样创业作者》李文勇[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8-1[8].《我的成功不是偶然》任雪峰[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9-1[9].《团队建设与管理》姚裕群[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04-01[10].《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赫尔(加)王勇(译)[M]机械工业出版社[11].《投资风险管理》苏益[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