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表格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表格教案1/15课题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应用)。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情感目标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媒体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遗传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个人札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表格教案2/15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第一课时导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提示〗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设疑:什么是杂交法?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联系日常生活激发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孟德尔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表格教案3/15(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阅读教材P4~5。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学生回答:(略)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教师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三]教学目标巩固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2.什么是相对性状?拟人为例举例子。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A.狗的长毛与黑毛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答案:1.略2.略3.D[四]布置作业1.P8练习题第一题。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A.甜是显性性状B.相互混杂C.非甜是显性性状D.相互选择分析: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之间相互授粉,甜玉米的果穗上全表现为非甜,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非甜籽粒也说明非甜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表格教案4/15[三]教学目标巩固[四]布置作业是显性性状。答案:C3.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是()A.高矮之比是1∶1B.全是矮秆C.高矮之比是3∶1D.全是高秆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促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引起植株快速生长,但不影响内部基因组成,因此,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的高秆玉米仍然受隐性基因控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答案:B总结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第二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培养学生阅读收集信息的能力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表格教案5/15(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来。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A.1/2B.1/4C.3/4D.1分析:P:AaFl:l/4AA;2/4Aa;1/4aa,F1F2中只有1/2Aa自交产生1/2×1/2Aa,其余全部为纯合体。答案:C(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是否为1∶2∶1?回答:不是。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回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表格教案6/15(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师讲述: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统计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的基因组成?学生回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1为纯合子。教师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活动:看多媒体课件---减数分裂过程。教师讲述:先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学生活动:集体归纳。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七)基因型和表现型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明确什么是基因型,什么是表现型,它们的关系怎样?教师讲述: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表现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DD、Dd、dd。思考:基因型相同,表现型是否就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又如何呢?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解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表格教案7/15(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七)基因型和表现型学生展开热烈讨论,且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并讲述: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水毛莨叶在空气中和水中就呈现两种不同的形态。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八)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通过阅读应明确“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