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世博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作者:张学良,ZhangXueliang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刊名:世界经济研究英文刊名:WORLDECONOMYSTUDY年,卷(期):2006,(4)被引用次数:5次参考文献(9条)1.洪银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20032.唐立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上海经济研究2002(09)3.陈建军长三角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4(02)4.郭占恒共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寻找内外源经济契合点20045.沈玉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态势,问题和方向2004(02)6.洪银兴竞争合作交汇共存政府企业各有所为--共同市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破题工程20047.张巨功发展区域共同市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城市经济2004(01)8.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00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及统筹发展20059.克劳德·塞尔旺.竹田一平.魏家雨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2003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马化麟2010年世博会与上海经济的发展2006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其作为一个国际重要博览会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将是上海乃至全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契机和重要助手,将对上海、长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论题的研究,全面回顾了世博会对经济带动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结合上海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客观分析了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提出了2010年世博会为上海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形成了世博会将从产业和区域等不同方面来影响上海未来的经济增长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上海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以及社会和谐发展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世博效应的对策和思路以及防范世博负效应的措施。2.学位论文肖道刚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上海世博经济影响研究2008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世博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不仅能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能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又一历史机遇,对于加速推进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具有积极作用。世博会是通过世博经济对举办国家和城市产生影响。世博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要研究它必然离不开世博会的成本与收益问题,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扩大世博会对经济的正面影响,降低其负面影响,实现举办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为世博经济理论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世博经济的概念、特征、经济价值分析、构成及世博会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第三章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着重分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通过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收入支出情况,发现如只计算世博会运营期间的投入费用,在市场开发良好的情况下,能实现少量盈余;但是,如将世博会筹办期间的动拆迁、工程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计入举办世博会的投入,则世博会举办的经济效益将会降低,出现亏损。然后本文深入分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分为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两个方面。正面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次。直接正面影响主要有对上海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促进就业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政府管治能力的提高、城市文化的弘扬、城市形象的提升、更加开放性环境的营造;间接影响主要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力资本的提升。负面影响包括世博会的“挤出效应”、助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非受益群体利益受损以及设施的闲置与过剩。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3.期刊论文邹烨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9,(14)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却面临发展的瓶颈.伴随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了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长三角现状出发,挖掘其发展中的问题;然后重点探讨世博会将对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最后对如何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对策.4.期刊论文苏宗文努力防止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为上海世博会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0,(2)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特别要注重从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出发,着力研究和解决涉及全局和扰乱区域经济发展秩序的问题,努力防止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5.期刊论文徐炜世博会打造上海投资新地标-上海企业2009,(7)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推动作用,让上海成为全国资本市场上最值得关注的区域世博会,作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将给上海经济带来实质性的推动.站在区域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视角上看,上海无疑是最值得长期关注的投资新地标.6.学位论文吴国清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化的网络化机理2008随着国内外都市旅游的蓬勃发展,有关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进及优化研究正在引起旅游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旅游目的地系统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都市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也是基于都市旅游发展策略选择的一个现实而全新的课题。研究发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下,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正趋向网络化发展,即为了实现都市旅游目的地和谐可持续发展,达到都市社会经济空间、景观生态空间和历史文化空间的最佳组合,网络化将是建构及优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最有效的方法、策略与措施之一。本文共分8章:第一章导论。在分析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研究的意义,界定了都市旅游、旅游空间结构、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等基本概念,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梳理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遵循“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结合我国都市旅游目的地发展经验和现状,对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和方法进行了明确。第二章理论基础。由于研究涉及内容的复杂性,在对相关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后,认为重点可借鉴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论、协同论),区域科学理论(包括区域发展理论,如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网络开发理论等;区位理论,如中心地理论等;区域一体化理论等),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来指导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进及优化研究。第三章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解析。对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构成要素进行识别,认为可抽象以“旅游节点”、“旅游轴线”、“旅游域面”来表示。但在具体的空间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的旅游空间形态,又可分为旅游景区(点)、游憩商务区、旅游线路、环城游憩带、节事活动场所、都市旅游区等。在探析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内涵基础上,认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系统具有整体性、地域性、开放性、层次性、协调性、演化性、自适应和自组织性等主要特征。第四章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演进。从影响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进的因素、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基本动力等角度阐述和演绎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演进机制及演进模式,认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理想的模式应是网络一体化模式。都市旅游目的地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经历着一种由不发达状态逐渐向发达状态过渡、由不成熟逐渐向成熟方向演进的过程。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发展总是极化和扩散两种力量不断对比、较量和抗衡的结果,其空间结构成长演变方向是极核式模型→点轴式模型→网络式模型,即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演进总是遵循由“点”到“轴”,再由“轴”到“网”的演进过程,趋向是一体化发展。第五章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重构与提升。作为一种能够使都市实现跨越性提升的外部突发性动力,节事活动,特别是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节事活动,已成为都市旅游空间重构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同时也为加快都市旅游环境景观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对由节事活动所引发的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重构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动力,也是压力。节事活动与都市旅游相关角色演进:“触发器”→“指示器”→“调节器”;节事活动影响效应:“裂变效应”→“区域蔓延”;节事活动区位偏向:内聚模式/外拓模式;节事活动旅游吸引:以国际和国内客源为主;节事活动“旅游总动员”:“碎片化”→“网络化”,并重点探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分别所引发的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重构。第六章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跨界拓展。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多区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阶段,并呈现网络化特点,作为一种高级空间形态,本章首先从区域视野探讨了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跨界拓展及各都市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空间关系:一是空间竞争(凸现优势、特色、理性发展的空间关系);二是空间合作(构建互补、均衡、和谐发展的空间关系);为了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应积极倡导各都市旅游目的地之间“合作性竞争”。其次,探讨了跨越都市行政区界的都市旅游圈构建及模式选择问题。最后,对都市与周边区域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认为中心城市的作用由极化转向扩散;区域旅游城市化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城市旅游区域化是区域内城市旅游竞争的必然;区域旅游一体化表现为“网络化+多核心+互动”发展。第七章上海都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为了验证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网络化演进论题的理论成果,以上海都市旅游为例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首先,从回顾上海都市旅游发展历程、诊断上海都市旅游发展问题、分析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现状等方面判别了上海都市旅游发展阶段,认为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多核网络化发展,上海城市交通发展呈现向网络构型优化方向演进,上海已初步形成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并测算出上海市域范围内的4A旅游景区(点)空间离散度R=1.26,属于均匀分布类型,相互之间联系比较松散,需注意加强各旅游景区(点)之间的互动。其次,以上海19个区(县)“十一五”期间旅游开发的总体空间构想为基础,借鉴学者们关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想研究,论证了上海都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路径是网络化,即遵循“多核+多轴+多区”进行上海都市旅游空间重构与提升。认为:上海旅游景区(点)网络化,重点架构RBD和环城游憩带;上海旅游产业集群网络化,重点延伸和拓展旅游产业链;上海旅游服务体系网络化,重点推进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第三,基于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探讨了上海服务长三角及与周边城市的旅游互动。在对上海与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测评的基础上,提出随着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加速,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将是“多核心+网络化”,即由双核互动、三角互动、带状互动向等级均衡的空间结构合理的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网络体系发展,上海与南京、杭州(沪-宁-杭)旅游互动发展趋强。第八章结论与讨论。总结了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对仍需要作进一步深入探讨以及完善的问题进行了归纳。7.期刊论文张兆安谋求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双赢-上海企业2005,(3)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世博会应该成为上海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一个品牌、一个抓手和一个载体.为此,上海举办世博会,也就应该充分体现出三个性,即:开放性、服务性、合作性.8.学位论文韩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2008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集中体现在国家内部的区域竞争层面上。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首位经济核心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