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新的变化及其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新的变化及其意义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行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与先进的思想文化意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等文明进步的社会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变化是全方位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同时还有文化等方面的。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应充分地利用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观念新的变化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思想文化意识社会观念全方位正文: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过程。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起点,主要针对“两个凡是”、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等问题和困惑,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后两个标准被邓小平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思想的大解放,既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包括对外国经验的借鉴),又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一、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领域中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一)政治领域,科学、民主、法治观念逐步得以树立。1、从迷信个人到追求真理。通过思想解放,人们逐步摆脱了个人崇拜,从盲从走向理性,树立了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观念。2、从官本位到以人为本。改革开放后,经过30年民主政治建设,如今,人们已经习惯独立地思考、判断和决策,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人们把民主自由作为最重要权利来行使,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3、从人治到法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断加快法治建设,人们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成为社会的风尚,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自觉行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按领导要求办事、按经验习俗和道德约束办事彻底转变为依法办事。(二)经济领域,开放、竞争、效益观念逐步得以树立。1、从封闭到开放。改革开放的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就是开放意识日益增强。2、从计划到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并初步建立。它带给人们最大的变化就是竞争。从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政策环境竞争、再到如今就业的竞争、岗位的竞争,可以说,竞争的观念如影随形。3、从低效到高效。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要获利就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劳动时间。同样,个人要增加收入,也须珍惜时间,在既定的时间内,创造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随着竞争的激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三)文化领域,自信、包容、多元观念逐步得以树立。1、从排斥到包容。改革开放后,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解放,文化自觉意识加强。重新认识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深厚渊源。文化观从泛政治化、排斥否定抵制西方及外来文化,转变为自信、开放、包容,不断接纳西方文化的先进因子.2、从一元化到多元化。改革开放后,人们抛弃阶级斗争思维,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开放。随着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向多元多样转变,科学、民主、文明、生态、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四)社会领域,改革创新、服务、和谐观念得以逐步树立。1、从因循守旧到改革创新。30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改革创新。从农村改革到国企改制,再到社会管理改革;从制度创新到科技创新,再到学术和思想的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创新的实践也在人们思想观念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人们已习惯遇到困难和问题,常规办法不能解决时,会自然从改革体制机制或者创新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2、从偏重管理到注重服务。30年前,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管理,扮演了生产、监督、控制者的角色。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政府由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转到为公民提供服务,而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和公民享受服务的观念也正在形成。3、从对立斗争到和谐相处。长期以来,中国资源稀缺,人口众多,贫困落后,受斗争哲学影响,加之以GDP论英雄,人与自然处于对立斗争状态,导致自然资源萎缩、生态环境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与环境相互依赖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环保意识在人们心中逐渐萌芽。特别是近年来,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崭新理念,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步子不断加快,生态、环保、绿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五)个人生活领域,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义利、择业、消费观得以逐步树立。1、从“舍利取义”到“义利结合”。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加强对合法个人利益保护,调动保障了人们追求财富积极性和权利。人们重新审视义利关系和财富价值,建立起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利统一观。劳动致富、创业致富、科技致富等成为人们的追求和价值取向。2、从等待分配到自主择业。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增强,加之劳动力市场化的成长,就业渠道多元化,人们的就业观发生了质变,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实惠,职业追求智力,工作注重务实。自主择业、市场就业已经成为主流。3、从“生存型”到“发展型”。三十年来,我国以年均超过10%增长率发展,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低水平生活观念如今已转变为“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行讲便当、乐讲品位”。发展成为时代最鲜明的主题。4、从扼杀到张扬。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文化包容的思维使人们对待外来事物、新鲜事物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对个性追求体现出充分的尊重和包容,张扬个性、追求时尚、讲究实用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二、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为显著的观念(一)日趋成熟的消费观念随着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教育制度的改革,人们在住房和医疗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增幅最大的恐怕还是教育方面的支出。过去,中国的老百姓一直习惯于量入而出的消费习惯,而现在“超前消费”这个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很久的消费方式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如贷款买房、贷款买车、助学贷款等超前消费的方式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二)形式多样的就业观念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制形式是单一的公有制,只有全民和集体之分,就业形式过去国家实行的是分配制,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毕业后都由国家统一分配。改革开放后,随着各项改革开放措施的实施和经济状况的日益好转,人们就业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取消分配制的同时,政府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设立劳动力市场、就业中心等,各种民办就业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自谋职业形式已被广泛接受。(三)五彩缤纷的审美观念改革开放前,尤其是在“阶级斗争”盛行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被禁锢,人们的创造力被扼杀,一切都与政治挂钩,一切事物都带有政治的色彩。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饱受十年浩劫的人们重新获得了新生。这次解放可以说是经济和思想的解放,是一次人性的解放。着装。改革开放后,受港台影响,首先从青年开始,掀起效仿热潮,西方各种“名牌”的大量涌入,更使人们目不暇接、不知所措。彰显个性,追求时尚,讲究实用成为人们普遍的选择。道德标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统治大陆几十年的“斗争哲学”,受到来自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挑战。形形色色的观念冲击着多年被单一思想禁锢的人们,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人们在躁动中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他们苦苦的思索,苦苦的挣扎,经历了相当长的痛苦的心路历程。(四)背叛传统的婚育观念过去的人们一谈起“恋爱”一词感到很羞涩,大多数人一般都是经人介绍才和素不相识的异性确立“对象”关系。还有一些人是属于那种“包办婚姻”、“指腹为婚”。在短短的30年间,人们的婚育观念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早恋已成家常便饭,而“师生恋’’“婚外恋”“黄昏恋”等已不足为奇,“网恋”成为少男少女追崇的时髦方式。在农村,超过二胎的家庭已不多见。这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与子女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大幅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向稳定的中国家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离婚率直线上升,人们的忍耐力降到了最低点,家庭变得十分脆弱,且离婚的周期越来越短。与此同时,单身一族悄然兴起,个性化在婚姻问题上暴露无疑。(五)正在觉醒的民主意识逆来顺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官本位”的思想在民众中有着相当厚重的社会基础。长期以来,“家长制”、“一言堂”剥夺了民众的发言权。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人们已经习惯独立地思考、判断和决策,而不是人云亦云。人们已经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国家法制的日益健全和完善,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赋予了公民更大的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当然,我们的民主是在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民主,是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民主。三、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为显著的意识1、务实意识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不切实际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浪漫主义导致决策上的冲动和失误,国家社会生活因此陷入巨大的困境和灾难。改革以后,深受其苦的中国人强烈要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判断我们工作的利弊得失。务实牢牢地占据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成为新的价值取向,讲求实效、实惠、实用成为一种自觉。具体表现在寻求发展的目标设定上,不好高骛远,着眼当前实际利益的实现,而后谋求未来;在实现方式上,不眼高手低,注重调查研究、真抓实干,有针对性地学习以提高实用技能;在效果评价上,不求全责备,切实考虑人陸弱点和综合因素的影响。从个体的发展规划来看,人们不再拘泥于“面子”观念,把考大学作为求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是更多地从个体的自身特点出发,从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出发来选择发展方向。从大专院校理工类、经济类专业走俏到现在高职高专的红火,从大学冷门专业的升温到特长生招生年年火爆,从各种职业资格培训班、学科培优班、各种特长班的兴旺到大学生逐渐认同“将心态放平,姿态放低,从基层做起,在做中学习”的就业观念,我们无不可以感受到务实意识深入人心的变化。务实的另一表现为功利动机。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义利观因无法满足人们的切身需要而被打入冷宫,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质利益原则逐渐为人们所推崇,并开始成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有力手段。2、竞争意识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市场化改革把亿万人民从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的狭隘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人们挣脱了平均主义的精神桎梏,勇敢地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竞争意识的树立使优胜劣汰的机制得以发挥作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使人们产生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效率意识,产生了紧迫感。不仅如此,竞争带来的压力一旦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动力,对于社会及个体的发展将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有了竞争压力人们更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敢于表现,从而使自身潜力得以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展示。另一方面,竞争的广泛化也使人们更加勤于思考懂得分析,注意扬长避短,通过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3、开放意识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国门打开,外面的缤纷世界开阔着人们的视野,各种文化思潮激荡着人们的心灵四、社会变革背景下人们精神面貌的深度嬗变人的精神面貌既受到社会生活状况的影响,也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从人的角度来看,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学习工作的内容和方式等等与过去各方面相比无论在形式或实质上都进步明显,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进步与问题都从人们的行为心理及精神状态中表现出来。同时多元化、复杂化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冲击渗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总的来说,中国民众在精神上的变化可归结为四个方面。1、由传统的拘谨刻板呈现为现代的开放活跃。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