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兑易推演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兑易推演2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兑易推演2有一位先生说他保存有一个《先天连山卦序表》和《先天归藏卦序表》。他的《先天连山卦序表》是这样的:艮离巽乾坤震坎兑12345678他的《先天归藏卦序表》是这样的:坤艮坎巽震离兑乾12345678那位先生说,这是道家保留的顺序,至于后天顺序,连山依然是艮开始,归藏却是离卦开始了,太玄经就是归藏的后天顺序。贫道认为,很多的东西不是失传了,而是融合了,比如归藏易祖,我们现在风水罗盘的纳干支是相同的。这位先生所说的先天归藏卦序:坤1、艮2、坎3、巽4、震5、离6、兑7、乾8,非常好!与周易卦序正好掉个个,这才应该是真正的归藏易八卦对应卦序!“归藏易”卦序:1坤、2艮、3坎、4巽、5震、6离、7兑、8乾。“周易”卦序: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归藏易以坤卦为第1卦,以乾卦为第8卦,与归藏易之后的《周易》以乾卦为第1卦,以坤卦为第8卦,整体上是正好颠了个个。它是从4震与5巽之间切开,作整体上的阴阳大颠倒,乾坤大反复的。这种阴阳颠倒,天地翻覆的推演易经过程,于商代与周代之间的历史史实相符合,经历了震巽割裂,周王室西北来龙,商部落尚鬼,敬奉、祭祀的是埋在地下的历代先祖,周部落尚天,一切归之于天命,战争夺取天下的同时,文化的颠覆显得尤其重要。商周之际的文化颠覆,就反映在文王演易上。我们下一步应该继续探讨:有了归藏易八卦卦序,能不能依据“先天64卦方圆图”规律与模式,制作出“归藏易64卦方圆图”?另有一位先生对于《伏羲64卦方圆图》有这样的认识,他说:“周易方图,是从右下到左上,依次排列的,也是按照周易的卦序来的,乾为天往下去。我认为,周易的卦序是孔子为了说事而做。而后的方圆图也是后人所做。不重要。在竹签上是画不下方圆图的,所以不能用此来推断卦的排序,而且排出来的是重卦,和原始八卦已经不是一回事情了,不能做为推断的依据。也不能就说是周易的由来。”“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在‘周易八卦’中、‘先天八卦’中,还是‘连山八卦’中、‘归藏八卦’中,乾坤、兑艮、坎离、震巽这四对对应卦,始终不可以打破。”至于为什么这么配,是为了长男配长女(震对巽),中男配中女(坎对离),少男配少女(艮对兑),老父配老母(乾对坤)。这是一个原则,但未必不可以变。”“先天八卦依次排列形成阴阳鱼,这个次序有可能是历代实践的结果,所以在宋代成型,绑个靠山叫伏羲先天八卦,伏羲那时可能有卦,但应该不是这么排列的,一没有记载,而且也是没有什么道理或者依据这么排。你说归藏易的说法我是赞同的,这个有实践基础,并非凭空蹦出来的。”“另外,后天八卦也并非完全为了迎合河图。它的排列完全契合中国的地理结构,具体的说法请看《易经杂说》,也是有依据的,可以接受。”“以上先天归藏卦序表:坤1艮2坎2巽2震2离2兑2乾8,其实就是阴阳鱼逆转.估计也是宋以后出现的,但先天连山就看不出来是怎么来的了,后天连山,后天归藏更是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现代社会应该按照什么来写易,我觉得既然归藏是土地而来,连山是艮山(我觉得比仅仅是尝野果,有可能是发大洪水,人们上山躲避洪水,导致对山的崇拜,由这个历史因缘写成连山易)而来,都是生活必需依靠的东西。到周朝,周朝是火德而兴(秦就是依水德来灭周)所以是离为首。这个也可能是政治需要,不得而知。但是无可否认,商周时期,火的作用越来越大,开垦荒地,人口繁殖都是火的作用,有可能导致对火的崇拜。”“那么现在人们靠的是资本的,或者说为钱而生存,资本主导社会的出现,有可能导致气数已变,不妨用代表钱财的水坎(应该是吧,我不确定)来做首卦试一试。”连山易的卦序应该是什么样子?广州一位先生的看法:“归藏易”卦序:1坤,2艮,3坎,4巽,5震,6离,兑7,8干。“周易”卦序:1干,2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8坤。如果按太极阴阳分巽坎艮坤为阴仪,震离兑干为阳仪,两仪不变,到卦序顺逆,连山易卦序可能:艮坎巽坤干震离兑12345678到兑易卦序:兑离震干坤巽坎艮12345678那么坎易为:坎巽坤艮兑干震离12345678离易则为:坎巽坤艮兑干震离87654321如果这个是正确的话,先天连山卦序表则是:艮离巽干坤震坎兑12345678它的规律是阴阳相间变。坎易为:坎震坤兑艮干巽离12345678当然了,离易规律就是阴阳顺逆了。同出一个原理,我想如果......先天归藏卦序表:坤艮坎巽震离兑干12345678这是真正的归藏易八卦对应卦序!那么连山八卦卦序极有可能就是下面这个了-先天连山卦序表:艮离巽干坤震坎兑12345678广州另一位先生绘制出一个“归藏易六十四卦方图”:以上“归藏易六十四卦方图”中有错误:震卦应该在由下往上横排第五宫。离应该在横排第六宫。修正的“归藏易六十四卦方图”如下:从《归藏易64卦方图》(没有配上圆图,我们另外再讨论圆图)我们能够分析出什么呢?这幅图有没有价值与意义?我的简单认识是:1、上古时期炎帝(神农)与黄帝之间的过渡期,也即连山易文化与归藏易文化之间的推演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山林文化与大地文化之间的区别。山体形象高大,土地卑微平坦。这一点反映在人物身上,炎帝具有高高在上的价值,具有更多的神性,或许就是神农时期的山林部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弥漫着巫术氛围,这一点我们从归藏易末期商代的日常祭祀占卜,也可以想象到是什么样一种情景。到了黄帝时期,人开始以人的身份、人的真实性生存在世界上。一方面,黄帝本人曾经沟通九天玄女,得到战策兵书。另一方面,黄帝时期又曾经“绝地天通”,禁止神农时期家家为巫祝,人人可以沟通天地的风气继续流行。从神性到人性,前者体现的是人以精神的状态活着,后者体现的是人丢开一部分精神负担后成为现实中活着的人。这应该是连山易与归藏易两种文化之间人类生存面貌由高大向平庸的一次“落差”。现代人越来越认为缺少精神追求,缺少信仰,其实,历史上一代一代的人们,在他们生存的不同时代,可能都存在这种认识。这种心理,由来已久,就是发生在这次神农部落被黄帝部落取代之时,人生而存在的神性以及神化的生存面具(《山海经》等上古诸书等记载的人人具有的神性面目,戴面具式的人),被一一揭开,那可能是一次类似于近现代以来西方的人性解放运动,人性解放的同时,也出现了上帝死后人的信仰空虚。从连山易推演到归藏易的角度讲,那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人性复活。与现代西方人性解放后道德失位所不同,黄帝时期偏偏是以提出和建立道德的观念来使人复活为人的。开辟道德社会,确立人性世界,这使得黄帝成为中华民缔造者的身份。2、山石顽劣,土性敦厚。愿意做石头一样坚硬、顽劣的人,还是愿意做泥土一样朴实的人?连山易于归藏易交替之间,存在这样一个“善”、“恶”概念出现、形成时期。笔者曾经有意调查、分析太行山山脊上居住着的“老山民”,把他们作为类似于远古山林部落遗民看待,对他们的生存方式作出“连山易”性质的分析。他们一代一代生活在山脊上,耕种着山脊上一层薄土,生活日用品的保障,不是靠耕作,而是依靠打柴与狩猎。狩猎是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打柴才是为了换取必需的日用品。他们缺少金钱观念,保持着以柴换物方式,与山下的人们交换油盐之类。他们基本上与山下平地居民不交往、不通婚姻,往往山上百里远近,都是世代姻亲关系,换亲,也往往是数代人之间的“偿还”,是主要婚姻形式。他们砍柴,可以一捆一捆地一去数十里,而后慢慢收回。世世代代的砍柴行为,形成他们的“砍柴生存哲学”。这一点,可以参考《尚书?周书》中的《梓材》。我们做易经,都知道商代末期箕子留下的一篇《洪范》,是五行八卦的较早出处。其实“洪范”之义,就是商部落铸造青铜器时使用的“大磨具”,称作“范”。箕子这个人,有可能是负责青铜器铸造者,才用他所最熟悉磨具制造,来形容天下应该怎么治理。周人不同,传说中写下易经爻辞的周公,写作有一篇《梓材》,用类似山林部落砍柴人最熟悉的砍柴行为,来教育周部落新封到东土去的王。我们习惯上认为,山里人老实、本分,往往忽略他们具有的山林动物性的一面。如果他们瞅上一只狼,或一头山鹿,他们是很善于下陷阱、设圈套的,往往为了捕获一只动物,会与一只动物发生顽强的数年间的生死搏杀,类似于一只动物与另一只动物之间发生的较量。3、山石顽劣,土性敦厚,体现在对于易经的应用上,是风水选择上的厚土葬还是山石葬。从普通意义上来讲,是指中国风水学上形成人丁的来龙选择上,山龙出人丁,山石中磊葬,则形成家族成员的山民个性;山体遗脉或土龙出人丁,而土中安葬,形成的人口便有泥土个性。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中国文化中没有产生、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从《山海经》反映的对山的祭祀,到商代甲骨卜辞所反映的商部落对河流的祭祀,都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从根子处就是自然崇拜。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道教,那是几个中国人对佛教的模仿。那个时代已经远远不是人类整体意义上形成宗教观念的时代,不是上帝神灵向人类显像的历史时期。因此,直至明朝时期,道教才逐步搜罗完善了道教诸神神系。中国文化不产生宗教,渊源于黄帝时期。黄帝时期,也即归藏易,发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人,生命,不是来自于神或上帝的创造,不是来自神或上帝的赐予,而是自然的赐予,与大自然中山脉有紧密联系,这种联系,被称作“龙凤”作用或效应(艮位来龙谓之龙,离位来龙谓之凤)。发现了自然是人的模版,发现了人的生命、天性善恶、甚至人的长相,都是人、生命关于某一具体自然地理所赋予,而与神、上帝无关。甚至人一生的命运,福禄穷通,都是那个具体自然地理在元运照临下的阴阳作用的反映。由此形成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易经文化与根深蒂固的道的观念,及其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中国历代圣人,始终有着一种拒斥鬼神宗教的倾向。这不能不说是已经的力量。即便是到了周易时期的周代,笃信天命,周代天命的观念,依然是道所体现的天命,不是人格神的上帝。中国固有文化中宗教的缺位,被一些西方人认为是落后文化的表现,认为中国文化过于原始,粗糙,没有跟得上文明的进步。会产生这样的看法,主要是在现代西方先进文明背景观照下,明清以来,近现代以来,中国文明长期落后,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与口实。以道的推演为特征的中国文化,根子太深,历史太久远,是带有浓厚的原始气息,但是不是因此就是落后文化?不应该以300年岁月下定论。如果以某一时间段的落后下定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近500年的漫长的文化荒原现象,以道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就应高彻底被否定。实际上,它不但没有被终止,又被孔子、老子他们再一次推演兴盛了下来。世界上,一个最为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依然在延续中,这本身已经显示出这种文化巨大的延续力量。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像世界所有的中国人,几乎都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是龙的传人一样,中华民族也几乎到了说不清楚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的地步。4、对于普通百姓,是磊石而葬或厚土埋葬,往往差别不大。说差别不大,是应为普通人无所作为。若是帝王之穴,形成帝王将相的风水,所出人物,他们往往把历史作为个人舞台,极力张扬个人的个性,这样的人物,顽劣坚硬或质朴敦厚,就会对历史造成影响。神农部落,磊石而葬;黄帝部落,厚土而葬。事实是神农时期,还没有把安葬先人骨殖作为应用自然能量的方法,还是“不封不竖,弃置于野”。“归藏易”的意义,首先指的是对人的生命本身的归藏。到了黄帝时期,开始用“归藏”或“归葬”,来发挥易经的作用,把先人的尸骨作为工具,用其与自然建立联系。中华民族之外,其他夷族,远致西方白色人种,远致地球背后的黑色人种,即使也举行骨殖安葬,举行高雅的葬礼,但他们不懂得生命的再生,是与山水地理有关,所谓灵魂,是山水地理生生而来,他们没有“归藏易”文化,不懂得灵魂的再生,可以选择性的、自主性的,收取山水地理之灵性。鬼神是否存在?存在。因为灵魂存在。鬼神或灵魂,是人的生命形成过程中生命与自然之间的那些过客,那种存在形式。地域与天堂是否存在?存在。当生命死亡,灵魂回归自然,回到原来的地方去,还原为原来山水的精神。山水自然,有善,有不善。灵魂回归不善处,如同回地狱;灵魂回归良善处,如同归天堂。耶稣未能够看到生命具有的自然本质,把那个过客,当作灵魂上天入地的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