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小马过河第二课时教材理解: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刚被淹死,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较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扎扎实实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课题:12小马过河学法指导: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质疑、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2)、通过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2、能力目标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2、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教具准备:老牛、小马、松鼠、老马图片及头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5分钟)1、激趣: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2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小马第一次来到咱们这个集体中,看到这么多张生面孔,他的心里太紧张了,谁愿意随便对他说点什么,让他放松放松?(小马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它是男孩还是女孩?它读几年级了?)2、导入课题,引导提问。教师激情导入:听了大家的发言,小马真高兴,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现在它不紧张了,而且他还特别愿意和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个有关他的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二、目标导航(1-2分钟)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学习指导”,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三、自主学习(10分钟)1、自学: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学习,读课文并提出问题。(约3分钟)同学们刚刚读了课文,也分小组讨论提出了各自的问题,请同学样说说看,你们都有些什么问题?点名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老师出示小黑板:(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2)他怎样过河?(2)过河了没有?2、自练:请同学样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帮刚才这些提问的同学找出答案好吗?(谈话约2分钟,学生再自学3分钟)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小黑板上面的问题。(2分钟)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本中,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四、合作探究(13分钟)1、合作: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黑板出示问题):(1)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两次)(2)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一次过河?(3至6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二次过河?(8自然段)(3)小马两次过河的结果一样吗?(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了过去。):3学生回答上面问题。(3分钟)现在我们学习3-6自然段,小马第一次过河的情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三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分钟)请一组上台来表演。(2分钟)指导朗读,三位同学朗读时存在什么问题?学生提意见(小松鼠的语气:紧张、担心)并试读一次。没有过河回去怎么交差呢,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第7自然段(注意语速和语气)。(3分钟)通过妈妈的鼓励后,小马决心再次过河,那这次他会顺利过河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全班一起齐读。注意松鼠和小马说话的语气。(2分钟)2、讨论:同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用“————”画出牛伯伯和松鼠说的话,在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2分钟)五、综合实践(10分钟)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并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2、找出意思相反的词写在括号里。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3、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4板书设计:小马过河老牛图片浅高小马图片深松鼠图片矮遇事要多动脑,并且要亲自尝试。既不像……也不像……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