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发展战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亚洲国家经济开发战略NIES(NewlyIndustrializingEconomics,新兴工业化经济群)的崛起和意义发展中国家新的发展模式——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增强了发展中国家走自己工业化发展道路的信心亚太地区、中日、东盟各国相促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为经济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一、战后世界经济结构和发展经济学的诞生1.战后世界经济结构(1)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国际条件(1)战后美国占绝对优势的生产能力,支配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2)社会主义体制的确立与美国扶植下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复兴(3)西方国家中美国式生产方式的波及与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2)发展中国家经济低速发展的结构发展中国家长期受殖民地统治,形成畸形的单一经营的经济结构其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农业人口来看,农业比重占绝对优势,相对来说工业比重很低(2)这些国家的产品主要限于几种农产品或自然资源,具有所谓单一产品结构的特点(3)产业具有为国内需求生产和为国外需求生产的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4)特定的一次性产品主要向发达工业国家出口,所以对外依赖性很强(5)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这些产品的竞争性很强,互补性较低(3)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际环境:战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独立,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新生体制的稳定,必须要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基础是一次性产品生产,而且主要依赖于国外市场。但是西方工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农业保护政策,从根本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战后一次性产品出口状况: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期,一次性产品生产与出口增长迅速50年代中期以后,一次性产品出口贸易严重衰退一次性产品出口衰退的主要原因:一、战后,在发达国家推进重化学工业的过程中,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发展迅速,不断开发了各种代替自然原料的合成材料,像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天然原料的生产和出口,对世界一次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影响很大。二、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原来在是世界市场上具有优势的产品,如谷物、奶酪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的优势逐渐转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农产品只限于一些受自然限制的特定产品。一次性产品受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2.直接造成生产和经济的停顿,波及整个国民经济2.战后经济开发理论的诞生两大流派:新古典派:根据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通过比较优势、发展农业和一次性产品出口,渐进地发展经济,并强调经济的自由化和开放体制。新正统派:认为世界经济现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有计划的经济体制下,通过工业化的道路来推进发展(1)新古典派的开发理论代表人物:巴伊纳: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国家贸易和经济发展》(1953)巴伊纳的主要观点:第一,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实现高速经济发展,最有希望的部门是农业。为此,建议必须设立对健康、一般教育、技术训练、交通运输以及生产型用途进行低息贷款的农业信用机构。第二,本来就不存在工业比农业优越或者农业比工业优越的问题。是农业还是工业的选择,应该由资本家、企业家和工人自由决定。但是在上面第一点的前提下,这种所谓自由选择的主张,显然是想指出农业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同样在国际贸易上应该继续发挥单一经营的一次性产品生产出口结构的“特长”。(2)新正统派的开发理论纳克斯:美国经济学家,以提出“贫穷恶性循环论”而闻名主要著作:《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1953)《贸易和发展及类型》纳克斯的主要观点:从19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工业国家与一次性产品生产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来看,工业国从这些原料生产国进口廉价的粮食和原材料,支撑经济,使工业生产飞跃发展,而原材料生产国通过出口,也带动了经济的高度增长,而且对一次性产品的大量需求,也诱发了发达国家对原材料生产国铁道运输等部门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在19世纪国际贸易对当时的不发达国家来说起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大战以后,一次性产品出口停滞,它已难以成为工业国家的高度经济增长向不发达国家波及的因素,也就是说,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机能削弱了。对20世纪一次性产品出口停滞原因的分析:(1)发达国家经济的产业结构从轻工业向重工业,即从成品中所含原料比率高的工业向低的工业转移(2)发达国家经济的各部门中,服务性部门的比率上升,使原材料需求落后于国民生产的增长(3)消费者对大多数农业产品的需求所得弹性下降(4)农业保护主义对一次性产品出口生产不利影响(5)自然资源的再生利用,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6)在发达国家,用合成人造替代品代替自然原料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纳克斯的结论:不发达国家已经不能依赖扩大世界对一次性产品的需求,从外界来诱发自己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依赖国际贸易的诱发性的增长,已经不能对经济发展这个课题提供解决方法。纳克斯认为,现实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来代替过去国际贸易的“增长引擎”。发展中国家应该走怎么样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基于不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狭窄,以生产面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为主要目标的工业化。二是基于发达国家的进口保护主义,主要依赖国内市场的工业化。纳克斯认为,前者尽管能够避免激进的农业改革,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这种工业化的成功,完全要取决于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是否宽容,一般说来,在市场上总需求急剧增长的工业制品,发达国家占有绝对优势,不发达国家只能谋求粗制品和简单产品的出口,但是其结果工业化很有可能夭折。所以,更现实的是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化。但是不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力低下,对工业制品的购买力不足,为此需要进行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工业各产业部门也应该平行发展,互相提供市场,这样就能消除国内市场购买力不足的问题。这就是纳克斯主张的“均衡发展”的理论。由此可见,纳克斯的经济理论根据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指出发展中国家已不能依赖一次性产品贸易来诱发经济增长,主张走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二、工业化战略的摸索—进口替代工业化1.南北问题的产生和发展(1)战后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与经济开发(2)50年代中后期一次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与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推进(3)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4)改革世界经济体制的要求2.普雷比谢的工业化论拉乌罗·普雷比谢(RaulPrebisch):阿根廷经济学家,曾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授、阿根廷中央银行首任总裁、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ECLA)秘书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O)首任秘书长普雷比谢的理论构造:普雷比谢的工业化理论,与历来单纯从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来探讨“不发达状态”原因的理论不同,他从发展中国家周围的国际环境,与发达国家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状况是由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分工关系所造成的。构成普雷比谢理论核心的是中心国——周边国的理论,就是说,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世界经济的中心国处于周边国,两者经济的结构不同,中心国主要是工业品出口,周边国是一次性产品出口。这种国际分工关系引起技术进步的不平均分配,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经济停滞。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主张:为了克服周边国的经济停滞,普雷比谢的解决方案是实行工业化,具体来说是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通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来改善依赖一次性产品出口的经济结构。作为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普雷比谢强调保护政策和经济统一。关于政府干预的经济保护政策的必要性,他认为,周边国的出口产业的生产率提高,由于国内各产业竞争和世界市场对一次性产品需求弹性弱的原因,不仅价格下降,而且引起必要劳动投入量降低,劳动力过剩,由生产率提高而产生的实际所得的增加部分,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下,转移到了国外。而保护政策的主张正是为了阻止这种转移。关于经济统一的必要性,他主要从享受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利益这一点来加以说明,认为,随着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轻工业部门向重工业部门进口替代化的展开,需要一个大容量的市场。向发达国家提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普雷比谢的工业化理论,主要通过中心国与周边国的关系展开,强调两者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差异,来说明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的国际贸易,对依赖一次性产品出口的周边国的经济发展不利。与此同时,一方面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向中心国提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普雷比谢报告”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具体提出了以下几项要求:1.修改GATT(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有关规定,作为联合国机构设立新的国际贸易组织。2.对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半成品,发达国家单方提供普遍优惠制。3.对发展中国家的一次性产品和工业品,发达国家设定长期进口的数量目标。4.为保持一次性产品的价格稳定,扩充设定最低价格和保证价格改善的商品协定。5.对过去和将来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损失,设立补偿融资制度。6.发达国家承诺占国家收入1%的援助协议。3.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矛盾和极限进口替代工业化:通过实施保护关税、进口数量管制等有关进口限制政策,把过去从发达国家进口的消费产品排挤出国内市场,同时振兴国内相关产业来填补既有国内市场的空白的发展战略。目的(1)通过削减发达国家的消费品进口,改善贸易收支。(2)通过振兴国内消费品产生来推动工业发展,通过工业化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经济自立。进口替代工业化预想的三个阶段:第1阶段: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机械设备,进行加工、生产和组装成产品,供给国内市场。第2阶段:当消费品的国内生产超过国内需求的时候,开始向国外出口。第3阶段:消费品的总需求(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总和)的扩大诱发生产资料的进口,当其进口规模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生产资料也向国内生产过渡,最终达到工业化结构的深化。进口替代工业化不顺利的原因:(1)发展中国家试图进口替代的消费品大多是以城市中产阶级为消费对象的奢侈品,这样的近代化工业的建设,根据发展中国家的能力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必要的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都必须依靠发达国家。(2)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所要求的严重的保护主义政策之下,企业家为了取得外汇和低息的银行贷款,使用各种手段,向政治实力人物接近。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矛盾主要反映在:(1)进口替代工业化原本主要的意图是用国产化替代进口产品,以此节省外汇。但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更深的依赖,更多的进口原材料,以及发达国家投资受益汇回本国,都是国际收支更加不平衡。(2)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主要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吸收能力不如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无法解决劳动人口过剩的问题,对国内市场的形成和扩大作用不大。三、工业化战略的转换——出口导向工业化1.明顿的外向型工业化理论明顿(H.Myint):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的研究而闻名,他的主要著作有:《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学》(1965年),《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1973年)背景:60年代中期,进口替代工业化陷入困境,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从原来面向国内市场转为振兴出口产业,着眼海外市场,即实现从“内向型发展”向“外向型发展”的战略转换。但根据各国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采取了不同的振兴出口产业的政策。振兴出口产业的两种类型:(1)积极跻身于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分工之中,振兴出口加工产业——发达工业国家的零部件加工工业。顺着发达国际重化学工业飞速发展的浪潮,出现所谓的“NIES”化现象。(2)注力于国内资源的加工出口。强调对本国资源的主权,出现所谓“经济民族主义”抬头的倾向。明顿的观点(1)“绿色革命”表明,农业和制造工业一样也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绿色革命”→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竞争率增强→收入增加、农业部门资本形成→有利于一次性产品加工出口(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经济开发的主要动力,是依靠丰富自然资源的一次性产品出口的增加。只有扩大出口,才能更加顺利地推进工业化。东南亚经济开发的两种模式明顿考察东南亚经济发展,认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