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作者:李晓磊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相似文献(7条)1.期刊论文蒋枫.JiangFeng从四大经济板块的比较看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新疆农垦经济2007,(10)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并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提出相应的对策.2.期刊论文杨晓龙.伍艳.YangXiaolong.WuYan我国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研究-区域金融研究201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呈现较大的不平衡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金融发展是由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主导推动的.本文首先通过泰尔指数来描述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发现东、中、西和东北地区间及地区内均存在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而分析中央政府的财政、股票、利率等政策所带来的效应,发现区域政策会进一步加剧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3.期刊论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比较优势和策略选择-辽宁经济2003,(9)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两个支持,我们理解,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国家建设和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寄希望于东北地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其战略意义和重要性不亚于西部大开发.这对于曾经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于日夜期盼振兴的东北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深受体制性与机制性矛盾束缚的辽宁老工业基地而言,能否抓住这次中央区域经济政策战略转移的机遇,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路子,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和决心,也取决于我们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4.学位论文史桂芬政府间财政能力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00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超过9.5%的速度攀升,社会财富得以快速积累。但是,改革的成果在地区间的分享是不公平的,虽然各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其步调是不协调的,地区间的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缩小地区差距是纠正市场失灵的领域,也就自然成为政府干预的空间所在。在政府的诸多能力中,财政能力是基础,也是政府调节地区差距的物质保障。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政府间财力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就成为本论文的研究核心,而以下问题构成了本论文的研究路径,如何看待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质是什么?政府间财力配置的工具体系及相互关系如何?各工具分别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如何?如何发挥政府间财力配置的诸工具,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运用区域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的理论以及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及方法,本论文得出如下结论:1.在政府能力系统的诸要素中,财政能力是政府实现其他职能的基础性前提和经济保障,而区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所有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都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展开的,区域也是是政府财力作用的地域空间。一个国家政府运用财力对经济干预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因此,政府间的财力配置状况影响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决定了政府的财政能力,二者呈现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2.税收收入划分是政府间财力配置的基础。分析得出,税收收入在地区间的分布是非均衡的,同时税收负担存在地区间横向转移,二者改变了政府财力在东、中、西及东北地区的分布,造成各区域的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能财政能力的不均衡。3.转移支付制度可以通过政府间资金的流动来对政府财力进行再分配,实现财力的横向及纵向均衡,进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构造地区均等化系数分析得出,转移支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间的差距,但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距加大,同时地区间的差距客观存在,说明转移支付制度所具有的平衡地区财力差距的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4.区域经济政策的初衷是消除区域间利益矛盾,但在现实中区域经济政策往往也是区域利益矛盾的重要诱因。税式支出带动了地区乃至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导致地区间差距的扩大。5.现实中,政府间财力配置的各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具有联动性。通过定量分析各要素及各要素的交互项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可以发现:(1)外资对全国及东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对西部及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的税式支出政策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区间的差距;(2)我国目前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沿着平衡地区财力—均等化各地区最低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这一路径发挥其作用,凸现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合理及改革的迫切性;(3)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税收收入为地方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有效的财力,带动了经济增长。税收收入的划分是政府间财力配置的基础,但税收负担过重及税收负担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制约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4)中国目前存在着预算外资金膨胀、“费挤税”的问题,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凸显,说明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没有依据支出责任来配置政府间财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财力差距。5.期刊论文李辉.刘春艳.LIHui.LIUChun-yan日本与欧盟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就业对策比较-现代日本经济2006,(2)从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人口就业结构的转型.日本为减轻受煤炭产业衰退影响最大地区的就业压力,采取了软着陆的循序渐进的产业调整政策.根据各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采取积极发展替代产业的产业更新模式,并把老工业区资源型城市划入衰退产业区范畴,是欧盟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东北地区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借鉴日本和欧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促进就业的有益经验,解决好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6.会议论文冯德显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考2006中部问题不是开发问题,而是发展的问题,是结构优化提升问题。中部地区是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最具发展潜力和实力的地区之一。2005年,中部地区6省份人口36713万,28.1%,GDP总量为3706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33%,固定资产投资为1353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8.7%,呈上升趋势,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2006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10.5%,高出全国2.78%,比西部地区高1.74%。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对于拉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宏观区域经济政策的全面铺开,政策的效用和驱动力从沿海开放发展,到西部大开发,再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再到中部地区崛起是逐步衰减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把中部地区发展寄希望于国家给予直接投人和更多的优惠政策等方面是不现实的,重点应是争取国家政策公平和适当的倾斜,关键是重视政策、市场和其内生力作用。内生力来自内部的创新机制,创新是中部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7.学位论文黄利恒FDI对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2008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是与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而言的,是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经济区域)所经营的企业中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FDI数量快速增长,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东部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等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的出台,如何借助“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利用好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吸引FDI流向中部地区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以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对“中部崛起”的启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了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后,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动因理论、条件理论和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三个层次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本文结合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吸收FDI发展经济的的实践经验,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研究了FDI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最后,通过定义FDI贡献率这一指标进行了简易实证分析,并从经济增长、知识和技术外溢、贸易收支和产业结构四个方面研究了FDI对中部经济的具体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的具体区位特征,利用SWOT分析模型剖析了中部地区吸引FDI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并给出了中部地区进一步吸引FDI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343666e-4ff9-4e71-9d0e-9df500f53949下载时间:2010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