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调查报告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1年9月10日调查地点:靖远县永新小学调查对象:永新小学六年级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观察法、个别访谈法。调查人:周淑萍王小燕调查分工:周淑萍: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总结笔录。王小燕:发放收集问卷一调查目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或策略,通过不断的重复与练习,从而形成并发展为学生一种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语文学习习惯是指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中而逐渐养成的良好的固定的行为方式。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又会对学生学习母语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小学生们自身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所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他们在基础阶段的学习来说,就更显得重要了。然而,在现实中,一些语文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些新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份语文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对我校六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现状。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永新小学六年级73名学生,其中六年级一班36名,六年级二班37名。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观察法和个别访谈法。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堂内的行为习惯表现及课后的学习情况。三调查过程及情况说明:1、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了73份,收回73份。阅读分析试卷反馈的情况。2、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师进行交流,让他们介绍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对了解的有关学习习惯情况进行分析。3、随机抽了六年级的20名学生进行交谈,按照事先拟定的提纲和他们进行了谈话,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谈话目的是了解以下几个问题:(1)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作用?(2)学生目前已具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不良的习惯?(3)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多少关系?(4)教师的态度、教育观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什么的影响?(5)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怎样的影响?四对问卷、观察及交谈调查结果的分析:1、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程度是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学生一般都愿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限于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他们开始时,也就是在刚开始入学时,不可能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一般的学生都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中,在不断地强化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导致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课题研究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十分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教育,逐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习惯养成意识,并通过不间断的反复强化训练巩固习惯。学生都能说出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辨别的能力,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处于说得到,做不到的状态,反映了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习惯,也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儿童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长期的和反复的。2、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喜欢的占67.6%,不喜欢的占18.2%,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占24.2%。想通过不懂就问、学习认真、专心听讲等好习惯能使自己学好语文的占60%,认为多动脑、多思考就能和语文成为好朋友的占25%,认为只要多做练习、多看课外书和语文成为好朋友的占15%。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他们能否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之间存是正相关的。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书写习惯不良;不使用工具书、主动识字的习惯;语言表达习惯不好;没有广泛阅读的习惯;上课听讲习惯不好;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合作学习的习惯。前四条主要是语文学习中常出现的不良习惯,后四条是语文和其他的各科学习中会出现的通病。当然,学生中还有其它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性格不稳定,识辨力差等,他们还不能很清晰地认识到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克服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说,语文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教师的学识水平和对语文教学的态度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语文教师的学识水平高,并且十分热爱语文教学,具有极高的热情去欣赏语文、传播语文,影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非常喜欢他,并且因为老师的感染而非常喜爱语文学科。同时学生就会模仿老师的做法,并按照该教师提出的要求去学习语文、去阅读语文、去了解语文、去走进语文,久而久之,良好的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形成。这个问题的调查说明:教师自身的素养和对工作的热情会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较大的影响。4、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长的配合和进一步监督、强化,才能得以形成并巩固,但是许多家长往往会忽略,总是有这样几种现象:(1)包揽了许多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比如饿了端饭到口喂,铅笔断了帮着削,书包由父母整理。这样可能导致孩子做事责任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马虎虎,影响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形成。(2)过度的溺爱孩子。家长认为现在家庭条件优越,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很少拒绝,长久就会让孩子从行为上不去约束自己,自制能力差。表现在学习上就会不思进取,遇到困难和挫折,只会打退堂鼓,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3)期望值太高。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的心态,同时很多家长由此只重视对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只给孩子很高的要求,不考虑其接受和承受能力,强迫着学这、学那,使孩子每天处在“高压”的状态下,从而引发厌烦情绪,导致孩子很早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4)重“言”轻“行”。对待孩子的学习,家长往往说的多,做的少,要求孩子学习专心致志,认真做作业,多读课外书,可自己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从来不去读书学习,也不翻看作业,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困惑。只知道自己看电视,玩游戏,甚至是长期约人在家打麻将。“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有所表现,并且要做好,要和孩子沟通交流。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关键。这个问题的调查和阐述,告诉我们:教师应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经常和家长就孩子的学习习惯及上面提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促使家长以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榜样对孩子施行正面的影响。五思考: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十分必要,而且非常之迫切。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规律,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从起始年级抓起,抓好习惯入轨,打牢基础;从点滴小事抓起,抓好习惯养成,时时要求;从模仿抓起,抓好榜样示范,规范习惯;从严抓起,强化习惯养成,循循善诱;从激励抓起,抓好典型,注重效果。及时总结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语文教学策略,并在学生的日常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生活中认真落实,适时进行指导、帮助、鼓励和交流,让学生真正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他们将来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并确保他们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上做到好习惯时刻伴随。相信所有的小学生,只要从起始做起,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只要方法得当,只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感受到母语的神奇,领会到语言的独特魅力,享受到祖国语文的甜美,拓展出更多的语文生成。这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期待。1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