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本章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教学重点和难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949.10.011956——19661956——1966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58第一个建设高潮期1959上半年——1962上半年三年困难时期1962——1965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6——1976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56年58年62年66年76年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初步探索的历史背景(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1956年,苏共二十大结束后赫鲁晓夫作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2)苏共二十大的思想冲击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小资料:欧洲共产党九国情报局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国际协商机构。1945年,南共领导人铁托向斯大林建议,在各国共产党间建立国际性协商机构。斯大林表示赞成。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笼,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后,苏共中央于同年夏写信给波兰工人党第一书记哥穆尔卡,请他出面召集欧洲一些国家共产党的会议,讨论加强各党之间联系问题。波党接受。1947年9月27日,在波兰举行情报局成立会议。苏、波、南、罗、匈、保、捷、法、意等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出席会议。但它在苏联直接控制下,背离成立宗旨,按照苏联意图部署各国党的行动计划,作出一些粗暴干涉兄弟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决定。尤其是情报局成立第二年,利用集体制裁手段把南共开除出情报局。情报局实际成为苏推行大党大国主义、压制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工具,对国际共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视频资料和阅读材料电影:《活着》、《中国》。文章:X(GeorgeKennan),“TheSourceofSovietConduct,”ForeignAffairs,July1947,pp.566-582.著作:《赫鲁晓夫回忆录》2、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步探索成果:1955年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指出:对待外国经验必须采取辩证的态度,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论十大关系》成为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1956年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提出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共八大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主要表现在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的科学认识上:“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关于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1)早期工业化思想:1945年,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奋斗,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1081页)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他提出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2)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3)1955年《论十大关系》中的提法: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讲,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的问题。以重工业为主,同时注重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比例关系,这就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后来,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1962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其基本内涵就是使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1956年12月,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刘少奇随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搞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也不怕;有这么一点资本主义,一条是它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另一条是它可以在某些方面同社会主义经济做比较。经济建设的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1957年1月,陈云还提出了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以及物资、财政、信贷三大平衡的著名观点。2、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共八大提出影响执政党建设最危险的倾向是“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为了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现象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决定在全党进行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阐明了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贯彻民主集中制,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普遍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其性质和解决途径及二者相互转化的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积极成果。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第二,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思想。第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第四,关于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内部矛盾的基本方针:在政治生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生活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必须克服任何大汉族主义和纠正地方民族主义错误观点。毛泽东还提出了造就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思想:即,总之,只有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特别是1957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主要是经济上的冒进、政治上的反右扩大化。“三面红旗”: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小常识:三面红旗中央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意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背景:195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相继出台,成为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的一个纲领性口号,举国上下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1958年“大跃进”,新闻报道昏话满篇,对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推波助澜。小麦亩产5000斤水稻每亩地打13万斤一亩地红薯产量113万斤一株芝麻产芝麻籽21斤…………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宣布1958年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敞开肚子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当时口号:“50年赶上英国,20年超过美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高指标”与“浮夸风”:放卫星•日期地区粮种亩产量(斤)•1958年1月3广东汕头早稻3000•6月11日河北魏县小麦2394•6月16湖北谷城小麦4353•6月18日河南商丘小麦4412•6月30日河北安国小麦5103•7月12日河南西平小麦7320•7月22日福建闽侯早稻7275•8月1日湖北孝感早稻15000•8月13日湖北麻城早稻36900•9月18日四川郫县早稻84525•9月18日广西环江早稻130434三年困难时期:时间:1959年上半年——1962年上半年成因:后果:严重经济困难自然灾害论苏联逼债论天灾人祸论政策失误论59年庐山会议由于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以克服困难,渡过灾荒。【瓜菜代】释义:大跃进后期,由于粮食极度短缺,公共食堂采取一个应急措施:以瓜果蔬菜代替粮食,以副食代替主食,这种做法称作“瓜菜代”。背景:1958年,昂扬向上的精神变成一种盲目激进的做法,终于导致大跃进。大跃进时,为彻底消灭人们头脑中的私有观念,各村成立公共食堂,不许各家开小灶做饭,结果导致粮食严重短缺,一些地方出现饿死人现象。三、受挫后继续探索的理论成果1、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2、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理论: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比较集中地谈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3、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毛泽东在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